北京奥运期间,《参考消息》(2008年8月13日第9版)译载了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的一篇文章,说的是刘长春七十多年前参加奥运会的事。文中写道:“日本关东军在第十届奥运会开幕前一年占领了满洲里,建立了傀儡政权满洲国。”“1931年被日本人赶出满洲里的中国国民党将领张学良……”这两处“满洲里”,都应改为“满洲”。否则,所述历史事件与史实就不吻合了。 根据史料,后金天聪九年十月十三日(1635年11月22日),爱新觉罗·皇太极废除女真的旧称,将族名定为“满洲”。在通古斯—满语中,“满洲”意思是“吉祥、幸福、平安的土地”。从1635年到1911年,“满洲”一直是一个民族和一个地域的双重称谓;而在汉族民间,则通称东北这片土地为“关东”。辛亥革命以后,满洲民族定名为“满族”,山海关以外的领土称为“东北”或“东三省”。但在日、俄等邻国及一些西方国家仍有人用“满洲”这一称谓。1932年至1945年,日本在这里扶植成立了“满洲国”,此后便有更多的外国人用“满洲”指称这片地域,一直延续至今。 汉语中,“满洲”和“满洲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满洲里”是一个城市名称,此地原名“霍勒津布拉格”,是蒙古语,意为“旺盛的泉水”。1901年,沙俄在我国东北境内修建的东清铁路西线竣工,将边境第一站定名“满洲里”。可见,满洲里是我国东北的一座边境城市,不能用来指称东北全境。 查找史书发现,日本侵略军占领满洲里,是在1932年底发生的“满洲里事件”之后。而第十届奥运会是1932年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其开幕的“前一年”应是1931年,此时日军尚未占领满洲里这座城市。 选自《咬文嚼字》2009年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