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史库

浅议地方志书的价值

时间:2014-06-14 06:27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812次
事实证明:地方志书可以为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和科学依据;可以增强各级领导制定政策规划的准确性,可以增强国家干部的责任感,可以增强人民群众的爱国心及社会主义的道德观。

  


 


 

  中国地方志源远流长,卷帙浩繁。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应该认真继承,发扬,创新和利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各地在党中央和各级地方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普遍开始编修社会主义的新方志,同时也着手整理历史上的旧方志,出现了盛世修志的局面。十几年来,由于广大修志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到目前已陆续出版了一大批反映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第一代社会主义新志书。正象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的:目前是中国历史上志书事业成就最大的时期。随着大量志书的相继问世,地方志书的价值正越来越被社会各界人士所承认。

 

      事实证明:地方志书可以为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和科学依据;可以增强各级领导制定政策规划的准确性,可以增强国家干部的责任感,可以增强人民群众的爱国心及社会主义的道德观。新志书可以对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了解祖国新貌、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新志书不仅在当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符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情,而且还具有长远的“资政、教化、存史”等多方面的价值。下面从三个方面略述地方志书的价值:

 


 

一、资 政
  
 
 

  地方志书“资政”的功能,自古皆然。历代官方都重视编修方志,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政治需要。古人称“治天下以史为鉴,治地方以志为鉴”。章学诚认为“方志非是观美,将求其实用也。”李奉输说:“吾闻一代纲纪之所立,德泽之所被,以及人物之兴替,守令之贤否,能详史册之所未详,使贤者观感兴起,得以因地制宜,因民善俗,则皆于是志赖焉。是志者,固辅治之书也”。总之,旧志在当时的功用有六:①巨细无遗,以为国史要删;②明察古今政治兴亡,借以确立建国方略、施政大纲,制定政策法令;③备载方物,以筹国计民生;④登列丁亩,以定一方赋税;⑤博采风情,以利因地制宜;⑥彰善瘅恶,以裨社会风教。比如:

 

  南宋以后,地方官绅修志之风渐盛,目的是为了褒颂封建王朝统治者的业绩;垂鉴天下后世,资益本地风教治道;歌颂在任守令政绩,纪赞缙绅先辈和历代名人等各色成份。明清时代,随着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为了利用方志来维护封建统治,中央政府在提倡支持地方官绅编修方志的同时,都先后颁布过统一的修志体例,以形成约束内容,使之不致过份偏离辅治“资政”。

 

  从隋到元、明、清,中央政府为了调查所必需掌握的全国基本情况的需要,都诏令全国各地修志。如隋大业四年“大簿”群国,唐贞十三年之“大簿”天下,直到清光绪十五年,户、兵各部和会典馆资令全国上报志书,光绪三十三年,二十四年为了准备所谓的行宪,令各地修乡土志,莫不如此。“大簿”原意是向下边要土地、户口、租赋、物产的数字,是国势调查,以为施政的依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可称之为“资政”。

 


 

  地方志书在现在,尤其是新志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在“资政”方面的价值与旧社会有所不同。因为,新编地方志书其内容,首先更加鲜明地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根本宗旨;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科学的态度。其次,注重调查研究,如实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第三,它不是一家之言,不是史家的专著,不是史料汇编,资料大全,也不是百科全书;而是一种有特殊体例的著述,是汇集我国各地区的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的全面、系统、科学的国情资料,是一种特殊的史书;也是继往开来,服务当代,垂鉴后世,且有独特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的“官修”的地情书,国情书。

 

      所以,新编地方志书的“资政”价值在于适应政府工作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作为一级领导的同志,要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首先必须了解情况。正象邓小平同志强调的: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摸清、摸准”我们的“国情”。地方志书恰恰可以帮助政府各级领导提供其管辖地域的国情、地情,给政府领导工作的决策提供历史借鉴和现实依据。现在的领导都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化,今后领导的方法、决策、意图,都要符合科学规律,要有灵通的信息,科学的依据,准确的数字等,才能做出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决策。所以新编地方志书已成为当地各级党政领导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有力工具,即地方志书在各级领导“资政”方面尤关重要。

 


 

  


二、地方志在国情教育中的价值
  
 
 

  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不仅对于指导中国革命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同样在开展政治思想教育,进行思想建设方面,也有着重大意义。在全党、全国人民中,尤其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国国情、地情教育,是当前政治思想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是关系到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什么样接班人的重大战略问题。

 

      现在的青少年,对中国革命的过去了解甚少,他们不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老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的。要想让他们了解过去、不忘记过去、且保持清醒的头脑,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可靠的接班人,必须认真地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革命传统教育。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必须紧密地联系中国的近、现代史,联系中国的国情、地情。而我们的地方志书中,有些篇章用准确的数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真实地反映了我国的国情、地情。所以地方志书对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尤其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现实的,生动的说服力,同时也是学校全体师生进行国情,地情及乡土教育的好教材。

 

 

  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乡土历史教育,除以国家教委的指示精神和教学大纲为依据外,要引导他们适当学习地方志书。据笔者所知,若干大专院校的图书馆及绝大部分中学的图书馆,不论经费多与少,都或多或少地收藏了地方志书。因为学生学好乡土历史,是区域性历史联接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国情联系乡情的需要。

 

      地方志书能让学生知道:家乡是祖国的缩影,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要想让学生防止狭隘的地方主义思想滋生,就要让学生知道:爱祖国必须从爱家乡做起。要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就必须了解家乡。尤其是要了解家乡的过去。

 

      地方志书能让学生学到这方面的知识。因为新编志书中,用大量篇幅记载了好多具体的、典型的、真实的实例。如:日本侵略军占领时期的暴行和当地遭受损失的具体情况,记述了当地人民对侵略军反抗、斗争的情况,写出了该地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记述了土地改革前后当地农村土地所有制变化的典型调查,以及人口增长、变化、人均土地状况等方方面面的具体情况。这些都是进行国情教育的极好的教材,也是一般历史课本小难以具体记载的内容。例如,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2月出版的河北省《藁城县志》第369页中记载了“日军侵略藁城自供状”;还有《藁城县志》中,第364页附一图,其内容是:“藁城中学院内挖出的侵华日军掩埋的毒气弹”,足有七八十枚。这样的实例枚不胜举。由此可知:当年日本侵略军在我可爱的中华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是绝对无法象日本右翼分子那般一笔抹去,或用“进入”小国来掩盖的。今天用这些史实作生动的教材,对学校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更能激起师生对日本侵略军的无比仇恨,对伟大祖国的更加热爱。

 

  另外,教师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应该自己首先多了解地方史(地方志)。俗话说:“授人一碗,自己必有一桶”。道理就在于此。所以,师生学习方志是非常必要的。总之,地方志书不但能够真实地反映我国的国情、地情,而且在对全国人民,尤其是对青少年及广大师生进行爱国主义及革命传统教育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三、地方志书在修志、科研等方面的价值
  
 
 

  从地方志的编印成书,到单位用户的购买、管理,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让更多的读者更好地查阅。使其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不论志书的功能有多少,价值有多大,如果修成之后收入书库,不服务于社会,它的绝大多数价值将化为乌有。藏以致用,势在必行。下就河北省志办资料中心的具体情况,略加阐述其价值。

 

  河北省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中心,虽然组建时间不长,人员不多,但在新、旧地方志书的收藏方面,已初具规模。在河北方志旧志的系统性、以及新编省、市、县志的完整性方面,河北省其他单位是不能比拟的。资料中心在我省省直各单位、市、县地方志办公室修志人员编修地方志,各大专院校师生搞科研,搞社会实践及社会调查等方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下面以具体实例浅议其价值。

 


 

 

  ①一位从地方志书中多次受益的大学教授,在我们的留言本上这样写到:在合作主持校审民国《河北通志稿》时,我先后在河北省志办资料中心翻阅了台湾出版的方志,河北省部分县志,校正了《河北通志稿》中的很多错误,从而完成了《河北通志稿》的中、下二册的主校审。此书已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此外,还撰写了《河北通志稿·艺文志校读举要》,该书由河北师院1994年出版。在编纂《河北省志·人物志》古近代部分时,除了查阅有关《康熙畿辅通志》及部分新编市、县志外,还查阅了河北省民国时期的大部县志。除完成了《河北省志·人物志》古、近代部分的编纂外,还撰写了《光绪〈畿辅通志〉列传校读举要》一文,此文即将在《河北师范学报》公开发表(现已发表)。

 

  他还写到:在近几年中,资料中心的同志们为我们查找资料提供了很大方便,使我们得以了解前人的成果,并收到我们所主持的项目中去,才能使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更能前进一步。为此,特感谢为我们提供方便的河北省方志办公室资料中心的工作人员。

 


 

  ②《日不落帝国的魔爪——近代英国对我国领土的侵略》一书的作者在写此书时,查阅了《威海市志》的有关章节,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该书涉及英国对威海卫的侵略和当地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尤其后者其它书籍记载不多。现该书已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列入《中华百年爱国故事丛书》系列出版,并获全国“冰心儿童图书奖”。该书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曾再版一次。

 

  ③河北省地名办公室有一同志,为了研究“廊坊”二汉字的书写形式的演变过程及原因,于1995年在我资料中心查资料,根据该同志要查的内容,工作人员为其提供了台湾成文出版社出版的《安次县志》,从此书中查到了将“廊坊”写为“廊房”的记载,为该同志最终搞清“廊坊”二字书写形式的演变过程,找到翔实可信的依据。

 

河北省地方志办公室 李俊霞

 


 
 

       编者按:知青群体不应该仅满足于娱乐和聚会或推杯换盏,应该理性地思考一些问题,研究一些现象。回顾和记录上山下乡这一段特殊历史,分析和探讨这知青一特殊历史现象,探究其深层次原因,反思其间的经验和教训,一代知青,有责任、有义务为后人留下一段真实的知青文化和知青史。追寻尊严,告慰我们逝去的青春岁月。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