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幽默逗趣

“段子”里的书画家

时间:2014-11-14 03:29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860次
从另一角度说,有些“段子”里的书画界“小人物”固然可笑、可怜,然而,君不见书画界的“大人物”们难道不是如此?

 



 


      最近回了一趟老家,在餐桌上听了一些真实的“段子”,笑得简直喷了饭、岔了气,但过后回味,却觉得有些苦涩与悲哀。说真实,是因为都是身边发生的事情,有名有姓,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情节,不同于虚构作品;说苦涩与悲哀,是因为餐桌上的所有人,与所讲述的对象,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称谓:书法家,或者画家。在大众眼里,或许大家都是“同类项”。从另一角度说,有些“段子”里的书画界“小人物”固然可笑、可怜,然而,君不见书画界的“大人物”们难道不是如此?

 

 


      略举数例: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某翁的名片上赫然印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字样,一个县级市的普通书画家果真能享受这一“殊荣”?一位在文化部门任职的朋友道出原委,某年春节,文化部门慰问老艺术家,给了几百元的“慰问金”;另有一次某翁向民政部门申请了1000元补助金,如愿了,他将此视为“政府特殊津贴”,理直气壮地印上名片。


      “新中国60年60家”——一位农民书家,随身带一本书法集,逢人便炫耀,集子中收有新中国建立以来的60位书法家,其他59位的名头都很大,确实是有成就的书法家,只有他本人,连本地的乡亲也未必知道他会写书法,而现在,他居然变成了“新中国60年60家”之一,这本作品集就是他的“明证”。书法圈内人看了心知肚明,60人中只有他是真正出钱的,而他出的钱除掉出版成本,就是“请君入瓮”者的利润。只不过老实的农民书家未必知道自己上当受骗罢了,或者明知受骗也“将骗就骗”。奇的是,目前家乡县域内已经发现了至少3位“60年60家”,而他们都是连县里都排不上号的业余爱好者而已。


      “我的朋友陈立夫”——“我的朋友胡适”,是民国时期的“流行语”,这一版本的更新版仍在不断流传。比如某翁题写了“蒋某某故居”匾额,刻成牌匾,雇一辆车,请几位民工,直奔奉化而去,到了丰镐房,不分青红皂白就把匾额悬挂了上去。管理者见状,急忙过来阻止。某翁镇定地说:“我的朋友陈立夫需要这样一张照片。”他在自己题写的匾牌下拍了几张照片,说:“好了,匾牌就送给你们吧!”可以想见,这照片他在去台湾时肯定会派上用场的。


      “另立书协”——某翁,原在建筑队打工,后随建筑队到了某地,忽然痴迷书法,屡屡申请加入当地省书协未果,一时兴起,云:“这么刁难,我自己成立一个‘书协’算了!”果然成立了一个书法组织,这几年也风生水起,据说还在当地一些公共场合打出广告,号称“当今王羲之某某某”、“古有王羲之,今有某某某”云云。


      “中书协特别会员”——某翁,自称书画院院长,后来在“院长”后面加了一个括号:“中书协会员”。身带一证书,碰到正儿八经的中国书协会员,便解释:“我是特别会员,证书和你们的不一样的。”又解释:“我们这批会员是特殊的,在网上暂时还查不到。”当地举行各类书画活动,不管是否邀请他,他必定不请自到,且往往主动站(或坐)到主席台上。


      凡此种种,其实在一些体制内的书画家、已然成名的书画家身上,也或多或少有所表现,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农民书画家、草根书画家的做法,并非独创,乃仿效而来。我把这些“段子”简要地写出来,是给那些有头有脸的书画界人物一面“镜子”,让他们也“照一照”,自己倒有几分相像。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