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返城史录

一个“北京知青二代”的“爱心家园”

时间:2012-11-04 02:52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3662次
1989年,当出生在北大荒,时年18岁的北京知青子女卞立斌独自带着简单的行李,第一次从北京的火车站下车时,这个城市对他既熟悉而又陌生。20多年后,当年的知青子女卞立斌成了颇具实力的企业家。富裕了的卞立斌,却把自己的财产拿出来建起北京第一个“知青爱心

       


卞立斌(左)和北京知青网站长兼总编姜成武(2012.10.22)


  1989年,当出生在北大荒,时年18岁的北京知青子女卞立斌独自带着简单的行李,第一次从北京的火车站下车时,这个城市对他既熟悉而又陌生。这个父母口中魂牵梦绕的故乡,对他而言,却是一片未知的世界。
  时光荏苒,20多年后,当年的知青子女卞立斌,成了颇具实力的企业家。富裕了的卞立斌,却把自己的财产拿出来建起北京第一个“知青爱心家园”,一方面是为了帮助那些留在北大荒,目前面临困难的知青及其子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回馈那个曾经哺育自己的“第二故乡”北大荒。


人生的岔路口


  1970年,在位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的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三十二团(现红兴隆管理局北兴农场),一对知青夫妻有了自己爱情结晶,一个男婴在此呱呱坠地,离家千里的知青们,从此在北大荒这片土地上,有了自己的“第二代”。
  日历再向前翻过六个年头,当时从北京市原崇文区96中毕业的高中毕业生卞振海,自愿踏上了前往北大荒的列车。那个呱呱坠地的男婴,就是他的儿子,卞立斌。
  在北大荒时,卞立斌的父母负责饲养奶牛,工作和生活都比较辛苦。与留在北大荒的“知青二代”不同,卞立斌在18岁时,迎来了自己的人生转折,他回到了北京,自此走上了与其它“知青二代”不一样的人生轨迹。
  卞立斌返回北京时,其实是孤身一人,刚刚成年的他不得不独自面对未知的“北京世界”而生存下来,因为当时他的父母尚未办妥回京事宜。后来,在其他人的帮助下,卞立斌找到了工作,在北京轮胎厂当了工人,父母才在两年后顺利返京。一家人落实了户口,加上妹妹总共一家四口人,和那时大部分的北京家庭一样,蜗居在胡同里的小平房里。
  数年之后,卞立斌下海,经历了风风雨雨,克服了艰难困苦,有了自己的企业,在旁人眼中,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成功人士。但是,富裕起来的卞立斌,却一直铭记着自己是“知青二代”,父母那一辈人走过的路程,北大荒的广袤的黑土地,他始终难以忘怀。
  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卞立斌常常在想,自己能为那些没能返回北京的知青及其子女做点什么,自己能为北大荒,被那片养育了自己十八年的土地做些什么,毕竟,祖国北疆的那片黑土地,是父辈们以及自己的“第二故乡”,“北大荒人”四个字,是他一生不变的烙印。


未能回家的人


  据卞立斌了解,虽然知青及其子女中,成功人士并不鲜见,甚至于自己出生长大的北兴农场,就曾出过不少知名人士。但是,仍有部分知青及其子女,因种种客观原因,在户籍、工作、生活、养老、医疗等问题上,陷入困境。
  卞立斌向记者介绍,目前遗留在北大荒的知青及其子女大致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知青本身及其子女都有北京户籍,但因为住房、工作等客观问题,无法在原籍谋生,不得不返回黑龙江。第二种是知青或子女一方有北京户籍,但另一方户籍仍在黑龙江,不得不两地分居,工作和生活极为不便,也因此陷入养老和医疗的困境。第三种则是当年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返回原籍,知青及其子女户籍均在黑龙江,这些人返回北京时,已经没有任何落脚点可言。
  他告诉记者,这三种情况的知青及其子女中,都有部分人员因各种因素陷入不同程度的生活困难,尤其是第二类和第三类人员,这两类知青及其子女因为没有北京户籍,所以也很难回到故乡工作生活、求医看病或安度晚年。
  事实上,比起物质上的困窘,更令个别知青及其子女感到心寒的是人情的冷漠。正是因为得不到原籍亲友的接纳和帮助,甚至是冷嘲热讽踢皮球,加之寻找工作和住房的困难,使得个别知青在回到故土后,倍感凄凉,甚至不得不重返北大荒,不再回京。
  卞立斌坦言,自己下海的最早初衷,其实是为了给回到北京的父母买房子,让他们在北京有个真正的家。但到了后来,他想让更多的知青,在北京拥有真正的“家”。


返乡之旅


  2012年8月21日,阔别北大荒20多年之后,年过不惑的卞立斌组织了一支返乡的爱心车队。此时,他已经是北京丰德商田国际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凭借自己多年的血汗和打拼,在北京拥有了一份颇具规模的产业。
  这一次派爱心车队返回北大荒,他想做一件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我的父亲是知青,我是"知青二代",我了解父亲那一辈人所付出的艰辛,想为他们做点事。”卞立斌准备在北京市昌平区,建起一所“知青爱心家园”,让一部分老知青代表及其家属,能够来北京疗养度假,而这所“知青爱心家园”,也将是北京第一所专门针对知青的民间公益场所。“这件事我已经想了很多年了,现在有能力做了,而且有些事情我已经在着手运作了。”卞立斌说。
  以“千里寻访第二故乡,情暖知青爱心家园”为主题的爱心车队于8月21日从北京出发,于两天后到达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所在地哈尔滨市,在农垦总局的帮助下,北京丰德商田国际科技有限公司向患有残疾的知青及其子女发放了慰问金和礼包。当日下午,车队又不辞辛苦,来到位于佳木斯市的北大荒知青安养中心,看望在这里安养的老知青们。


  在随后的几天里,车队前后到达卞立斌出生长大的北兴农场,以及红兴隆管理局、友谊农场和位于齐齐哈尔的查哈阳农场等地,走访慰问留在这里的知青及其子女,向困难知青发放补助。许多留在北大荒的老知青,纷纷对爱心车队的到来表示感激。来自北兴农场的北京老知青潘淑洁说,“咱们农场15队卞振海的儿子想着我们,还给我们建"爱心家园",我们十分感动。”
  一位曾随车队一起返回北大荒的知青告诉记者,如今北大荒的面貌,已经与当年大不一样。一望无垠的万亩良田,现代化的城镇建设,“第二故乡”的发展变化,让这些当年的知青们倍感欣慰。“当农场的领导王照全告诉我们,"没有当年的知青,也不会有北大荒的今天,北大荒永远记得你们时,"我们感到自己年轻时和现在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北兴农场名誉场长赵炎也特意打来电话,对爱心车队表示感谢。


知青在北京共同的家


  八天的路程,这支爱心车队累计驱车6000公里,从北京到北疆的各大农场,用了八天时间走了一个来回,而当年卞立斌的父亲,为了这个来回,走了整整27年,还有许多当年的知青及其子女,迄今没有踏上返程的那段路。
  从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驱车向北不远,就到了“知青爱心家园”的所在地北七家。卞立斌告诉记者,他打算拿出2万平方米左右的空间,来建设这个“知青爱心家园”。在自己现有能力的基础上,整合相关资源,联络有关机构,为知青群体和他们的家属提供一个宝贵的平台。
  除了想帮助困难的知青,卞立斌也想通过这样的形式,报答那片曾经养育了自己的黑土地。“我愿意为了"第二故乡"的繁荣,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根据卞立斌的计划,在今年10月底,11月初时,筹备已久的“知青爱心家园”就将正式启动,在帮助知青及其子女的同时,也为知青文化交流与发展尽绵薄之力。他们将逐步邀请老知青代表和家属来这里疗养度假,联谊聚会。
  “当年,曾有成百上千万风华正茂的知青,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农村,献给了边疆。如今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已年过花甲,正需要社会关怀他们而不是遗忘他们。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人士,来为他们传递爱心。”卞立斌如是表示。

 

回家的路

 

赵 昂

 

 

  胡同里婉转的吆喝声渐行渐远,北大荒的山水草木依然清晰,谁也没有想到,当年火车的汽笛声过,一帆风雨路三千,许多人与自己的故乡家园,与自己的骨肉血亲,与自己的懵懂记忆,就此分离,无缘重返。

  尽管时代改变了,但并不是每一位知青,都如愿走完了回乡路。

  乡音难改,鬓发斑白,当那一代的青年们随着岁月而老去时,回家的路,随着时光流逝,渐渐变成了一个梦。即便北京与北大荒的距离,如今只剩一条长长的铁轨,窄窄的车票,但人心的隔阂、戒备甚至反目,使得回家的路越来越长,越来越难走。

  老去的知青,不是故土家园的累赘,不是来多分一块亲友的“蛋糕”,他们曾经是这里的孩子,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相信我,你并不孤单,心中的失落,最终会被爱的阳光填满。这些曾经为国家建设而奉献大好年华的知识青年,他们的青春,不该就此在白桦林中流浪,被个别人选择性地遗忘。这是北京第一所知青爱心家园,但我相信,它绝不是最后一个,会有更多人传递这份爱心,让知青的晚年不再孤单,让阳光洒遍这个世界原本鲜为人知的角落。而这也有赖于社会各界和相关部门共同协力,为知青帮扶事业提供更好的平台。

  愿每一位曾经的知青,无论身在“第一故乡”还是“第二故乡”,都能安享余生,也愿北大荒的明天,更加美好!
 

       原文题目为《一个“知青二代”的“爱心家园”》
       原载于2012年9月30日 中工网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