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返城史录

踯躅于两难的人生——殇张仲

时间:2012-07-19 02:56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889次
老母亲眼含泪花,扭过头去擦眼泪。真的有事!我忙问:”大妈!这是怎么了?”在我们的再三追问下,老人眼含热泪道出了实情:“他走了,回北大荒了。”

 


 

      1979年5月,大多数的知青都已陆续返城。

      “利顺,张仲办回来了,接班。”电话里传来文祥的声音。“什么时间回来的?”“上礼拜。咱们一块去看看他吧?”

      张仲是我们的同学,与文祥还是街坊,一位老实巴交、沉默寡言的人。初到859农场时,我们一起分到二连,此后我与文祥等相继调离了二连,他却一直没动地方,后任二连的粮食保管员。

      星期天下午,文祥、东友、志远和我四人骑车来到右安门外西庄。田文祥带我们走进一个平房的院子,指着一间屋子说:“就这家。”

      这是一间14平米的北房,屋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家具、用品摆放得井井有条。张仲的父母认识田文祥,“小七,你们来了,坐,坐。”文祥一一做了介绍,问:“大妈,大仲呢?”屋里边就二位老人,张仲不在。二老对视无语。”不好,这里边一定有事。”我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大仲呢?”文祥又问了一声。老父亲“唉”的一声,长出了一口气,双手抱头,深深的低下去。老母亲眼含泪花,扭过头去擦眼泪。真的有事!我忙问:”大妈!这是怎么了?”在我们的再三追问下,老人眼含热泪道出了实情:“他走了,回北大荒了。”“是不是回去接老婆、孩子了?”文祥问。“不是,是把户口又迁回去了,你看,这户口刚刚落下一个礼拜,就又迁回去了。”老人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了。“什么时候走的?”“刚刚,和你们前后脚。”“快!永定门火车站。”我们赶忙奔向火车站。“你们小哥几个帮我把他叫回来。”老人追出屋来。北京没有直达佳木斯的车,他肯定是到永定门火车站坐车先上天津,然后乘78次到佳木斯,经福利屯、建三江回859农场。

      我们自小在这一片长大,知道去火车站的近道,一直把自行车骑到站台上,可没见到人。绕到候车室,见张仲孤零零地一个人坐在角落里,看样子是在沉思。张仲见到我们先是一楞,”你们怎么来了?”“我们上你家去了。”对视片刻,开始了既简单又无奈的对话:“你这是上哪儿去?”“回859。”“户口、工资关系、粮食关系呢?”“一起迁回去。”“为什么?咱们办回来多不容易呀?你不是接班吗?”“利顺,给我颗烟抽。”张仲从来不抽烟,看来这会儿的心情是烦到家了。他点着烟抽了一口,呛得直咳嗽。”不回去怎么办,在北京就挣这37块6,四口人怎么过?再说也没地方住啊,把他们娘仨接来,住那?我们家就这一间房,想搭地铺都没地方搭。”当年返城接班的知青,在859农场是农二级,37块钱,加上10%的边疆补助,40块零7毛。回城后一靠级,才长6毛钱,37块6毛,可10%的边疆补助没了,反倒比兵团挣的还少。当年张仲已是两个儿子的父亲了。“再说,在那儿吃菜自己种不用钱,柴禾自己砍不用钱,不就是卖点力气吗。北京行吗?啥都离不了钱,卫生费一个月就收你3毛,水、电、煤哪样不都得用钱那?”我们四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说什么呀?这是实际问题,张仲又使劲地抽了一口烟,呛得又咳嗽起来。

      来了一列火车,到济南的,路过天津。张仲要走。“再呆一会儿,有的是到天津的车。”我们试图把他留住。但无济于事,没有理由说服他,没有办法留住他,谁也没有妙招解决他面对的种种困境。我们五个人只是沉默、无语、抽烟。时钟指向了五点,我们脚下的烟蒂都快没到脚面了。候车室的喇叭里传来北京开往天津的火车开始检票了。张仲拎起提包走向检票口,我想。他走到我们面前,放下提包,深深地,恭恭敬敬地给我们鞠了个躬,“哥几个,逢年过节的到我们家替我看看我爸、我妈。”说完,拎起堤包,急转身走向检票口。他哭了,他走了,他是哭着走的。我们几个全哭了。这是为什么?谁也说不清。命运!认命吧!好像上帝在说。

      返回的路上大家一路无语。到了张仲家院外,迟迟的不敢进屋。最后商量了一套瞎话来糊弄两位伤心的老人。“见到他了吗?”“见到了。”“他还是走啦?”“走啦。”“这孩子。”老人又哭了。”大爷、大妈你二老别哭了,大仲不是一个人走的,还有两个战友。北京的他们仨,到天津还有俩,他们一起回去。”二位老人止住了哭泣。“怎么回事?””那几个战友也是孩子多,又不是接班,在城里呆不下去,他们一商量就一起回去了。北大荒好混,赚的比城里还多呢,我们说不定哪天也回去了。”老人信以为真,不哭了,话也多了。我们昧着良心哄着二位老人。二老非要留我们吃晚饭,我们婉言谢绝找借口告辞了。此后的一两年,我们兑现承诺,逢年过节去看望孤单的老人。三年后,由于城市规划,他们的房子拆迁,不知老人搬到什么地方去了。

      时间过的真快,一晃七年过去了。1986年7月,859农场派人来京接钻井车,找我弄一辆加长的大货车运回1000米钻杆。回城后的这7年我对美丽富饶的859魂牵梦萦,于是便随车同回859,既想看看那里的变化,又想看看我的发小——张仲这几年过得如何。

      我们一行于27日凌晨抵达859,住进新建的“五星级"859宾馆。我意外的享受到了“贵宾”待遇:吃住全免费,那个年代重回859的知青不多,我赶巧是第一个入住该宾馆的知青客人。挡不住父老乡亲和老领导的热情招待,第一天喝了五顿酒,直喝得差一点就要不省人事了。第二天故地重游,我先去了后来所在的26连,看了当年结婚用的“新房”。

      回到团部路经电影院门前时,我看见台阶上坐着的一个人站起来朝我们的车走来。张仲,我的同学张仲!我忙叫停车,随即跳下车迎上去,两人紧紧地抱在一起。“利顺,你来了?”张仲的眼圈红了。走进宾馆,我仔细端详着眼前的这位同学,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不难看出生活的艰难与辛苦,36岁的他看上去倒像63似的。“你怎么样?还好吧?”“谈不上好,凑合过呗。”“老婆、孩子都好吧?”“还好。”我们是18岁来的859,如今36岁,张仲在859呆了18年了。我们一起去曹宗山家吃晚饭。我和曹宗山聊着天,张仲一句话也不说,总是用  一种说不清道不白的眼神看着我。晚上我把他留在宾馆里,一直聊到半夜。第二天,他非要让我去他二连的家,我没法拒绝,本来我就想去看看的。

      他家的情景就不用细说了,一个字“惨”。我让司机把带来的两袋大米、糖和糕点拿进来,三个孩子(他已有三个孩子了)喜形于色,纷纷围上来。他老婆是当地青年,挺能干的。我叫上司机参观他家的菜地,借故回屋拿烟把500块钱塞进被子里。回来的路上,司机说: “头,你的这位同学够惨的。”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宾馆: “利顺,我不能要你的钱。”“拿着吧,马上就八月份了,天说冷就冷,到时给孩子做棉衣吧,你名什么也别说了。”

      这次见面,得知他的父母已先后去世。1988年,我从859井队那里得知张仲得了半身不遂。1996年北京农展馆举行的兵团大聚会上,我得到消息,张仲去世了。

      2010年我第二次回访859,路过二连,我下车打听张仲的墓地,想去看看他。一位安徽打工者告诉我在那边山坡上,车过不去。我只好面对墓地方向为永远留在黑土地的战友祈祷、默哀!


      安息吧!我的同学!安息吧!我的战友!安息吧!张仲同志!

 


 


作者系原黑龙江兵团23团北京知青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