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老三届园地

曲伟年:祭父亲

时间:2016-09-15 11:35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042次
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唐山大地震,我的父亲,就是在这场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中遇难殉职。整整四十年了。我默默地站在纪念碑前,父亲的殷容笑貌立刻浮现在我的眼前。

   

                             

  清晨,唐山地震纪念碑前聚满了前来凭吊的人,其中大部分是从外地赶来的。一位中年妇女给她的丈夫献上了一个精制的小花圈;一位军人给他的战友敬了一个壮重的军礼;一位老者有声有色地向后来人讲述着当年地震时的情景;年轻人则忙着跑来跑去摄影留念……他(她)们已经没有悲伤,没有痛苦,仿佛是在纪念一个例行的“节日”──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唐山大地震。

 
 
  我的父亲,就是在这场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中遇难殉职。整整四十年了。我默默地站在纪念碑前,父亲的殷容笑貌立刻浮现在我的眼前。

  父亲:我有很多话要对您说。可是,直到您离开我们也没听到我要说的一句话。每想到此,我的心里就难过,就感到不安。而您,也是带着对儿女的愧疚,带着永远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不能忘记:七0年,部队准备发展我入党。可是,由于父亲的历史问题(当过三个月的国民党兵)而被拿了下来。那时正值年轻气盛,很觉得委屈,便满腹牢骚地给父亲写了一封信,责问他:当初你为什么不当八路而去投奔国民党?留作你今日的耻辱,毁了我们兄弟的前途……

  几天后,妈妈来信说:你的话说的太重了,你爸爸受不了。历史的问题怎么能怪他?他是被国民党抓壮丁抓去的。后来在国民党撤退的时候逃了回来,不然就得跟着去台湾了。为此,你爸爸写了无数次的申诉材料,可是都因找不到证人(证人都在台湾)而无法证实自己的无辜和清白。偏偏又碰上一个很讲原则的领导,振振有词地说:“你当了三个月的国民党兵,谁知道你杀没杀共产党、八路军?再说,你说自己逃回来的,谁能证实?谁敢保证你不是国民党派回来的……”父亲无奈,只能埋头工作,加倍的工作,以赎回他的过错。

 
 
  我不能忘记:父亲在土产品废品收购站工作的时候,一天,我带着弟弟去玩,从废品堆里拣了一把铜尺、一个铜号和一尊铜佛给弟弟玩。走时,我把它们带回了家。父亲吃饭时发现了,让我们立刻送回去。妈妈说:“孩子喜欢就留下呗。”父亲说:“这是公家的东西,是用钱收上来的,怎能说留就留。”妈妈说:“破铜烂铁值几个钱。”父亲火了:“一分钱也是国家的财产。”母亲也火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跟着你借什么光了?拿两块破铜乱铁你还认真了,那么积极怎么不让你入党。”

  父亲顿时没话了。他张了张嘴,什么也没说出来。“入不了党”是父亲最大的短处,自然是母亲攻击父亲最有效的武器。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吵的怎样凶,只要母亲一提及这件事,父亲立刻就矮三分。他痛苦地摇摇头,放下饭碗,不声不响地拉着我来到了废品收购站。当我恋恋不舍地放下几样铜器时。父亲终于动了测隐之心。他留下了铜尺,把铜号和铜佛送回了废品堆。然后领着我来到检斤室,把铜尺放在称上称,反复看了称,从衣袋里掏出三角六分钱放进抽屉里,又记到帐上。作完这一切之后,他把铜尺放到我的手里说:“这是咱花钱买的,现在可以玩了。记住,以后不能随便拿公家的东西。”
 

  我不能忘记:父亲给一个朝鲜族的朴叔叔检验草袋。父亲给定了二等,朴叔叔不满意,嘟嘟囊囊地说了些什么。父亲一甩手走了,不再理他。朴叔叔见我在旁边玩,便悄悄塞到我手里2元钱。那时候,2元钱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中午在食堂吃饭时,我把钱给了父亲,说明了原因。父亲立刻放下饭碗,在大门外找到了朴叔叔,把钱还给了他,又把他训了一顿。

  我不能忘记:父亲埋头在灯下写入党申请书。他的手发抖,写的字不工整,写了一页又一页,总是不满意。后来,不得不让我给抄了一份。那时候,我不理解父亲,既然组织不信任你,又何必那么执著地去追求?

  地震后,我和父亲单位的王叔叔去了唐山。找到了地震时与父亲同住在一个屋子里的三个民工。他们都是一个村里的,一个姓黄,一个姓李,一个姓兰。他们共同向我们叙述了地震那天晚上的情景:
 

  那天夜里特别闷热,三个年轻人睡不着,坐在外面打扑克,直到十二点多才进屋睡觉。父亲被他们搅醒了,起来到外面小解,回来后坐在床上抽烟。一时多,外面忽然一闪一闪的发亮。父亲以为要下雨,来到外面看看,正巧隔壁屋子也出来一个人。这时,天边不时地出现血红色闪光,远处隐约传来象刮风似的呜呜声。那个人说,“不好,要地震。”说着向大门外跑去。父亲跑了几步又折回来。叫醒了靠门的小兰子,小兰子翻身下床跑了出去。父亲又叫醒小李子,小李子睡眼朦胧地也跑了出去。当叫小黄时,他哼哼了几声就是不醒。父亲朝小黄屁股上打了几掌,小黄醒了,下了床和父亲一前一后向外跑去。就在这时候,地震发生了。倾刻间山摇地动,一片黑暗……当人们发现时,小黄的一条腿被半截烟囱打断,而在他身后的父亲和另外两名军人一块被压在瓦砾堆下……是父亲救了三个年轻人。
 
 
 
  在父亲的追悼会上,父亲单位的领导讲了父亲作过的很多好事,给了父亲极高的评价。事后我问单位领导:“我父亲既然像你们说的那样好,为什么不能让他入党?”那位领导很坦然的说:“这是两回事,他工作好,为人好,舍已救人等等都不假。可是,他有历史问题,我们党的队伍是要保持纯洁的。”

  今人不解,如果除去工作好、为人好、舍已救人等等,还要求共产党员干什么?“纯洁”又是指什么而言?
 
 

  父亲生前有两个最大的愿望:一个是澄清历史问题。一个是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都没有实现(在那个极左的年代不可能实现)。但是,他已经用他的行为证实了他平凡而真实的一生。他用他的鲜血和生命,在唐山地震的史册上留下了令后人永远难忘的一页。

  父亲,您可以安息了!

 
 
 
 
 
著名作家、画家、编剧曲伟年简历
 
 
 
 
       曲伟年,1949年生,辽宁铁岭人,祖籍山东龙口。毕业于沈阳鲁迅美术学院。下过乡,当过兵,作过美工、编辑、记者、画家、编剧等,是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辽宁摄影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文学学会会员,先后担任过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专家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央电视书画频道华东工作中心艺术总监、《新版四库全书》编委会副主编、中国爱华影视中心副总编辑兼艺术总监、《中国人》杂志编审、北京大学青年作家班辅导教师、北京庄稼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心一级编剧等。2005年因担任电视剧《乡村爱情》的总策划和制片人而蜚声全国。
 
 
 
 
       曲伟年多才多艺,始终笔耕不辍,著述丰富,以超人的毅力创作了百余幅美术、摄影作品及长篇小说、电视电影剧本等文学作品千余万字。他生活阅历丰厚,文学艺术功底扎实。作品题材多以当代农村为主,风格拙扑沉郁,有“陈年老酒”之誉。长篇小说有:《别无选择》《一往情深》《蒙古刀》《山里的月亮》《设计人生》等;先后出版的文集有:《生命的代价》《风中雨中》《回老家过年》《难忘的黑土地》《无怨无悔》《母亲》《飘在美国》《我见到的新凤霞》《我在端木蕻良家的日子》《长空忠魂》等三十多部;以及《生命的代价》《老兵》《一片空白》《陆老师》《乡长》《棋友》《井下纪事》《情债》《二十年后》《模特小雪》等二十余部短篇小说。还先后出版过《耕耘》《愚公移山》《万马图》《青春的火焰》等画集和《岁月如烟》《老树》《古刹月夜》《旅途》《展翅》等摄影集。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