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老三届园地

不曾遗忘的“手抄本”

时间:2012-08-29 10:41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944次
提起“手抄本”,对于五十岁上下的人来说或许并不陌生。“文革”期间,只有少量的书籍允许出版,其他的文学作品都被当成了“毒草”,文化生活极为贫乏,于是一种叫“手抄本”的文学作品私下里悄然流行。

  提起“手抄本”,对于五十岁上下的人来说或许并不陌生。“文革”期间,只有少量的书籍允许出版,其他的文学作品都被当成了“毒草”,文化生活极为贫乏,于是一种叫“手抄本”的文学作品私下里悄然流行。

  顾名思义,“手抄本”就是用手工抄写出来的“书本”,以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流传最多、最广。当时我正上初中,同学之中或多或少的都看过一些“手抄本”,私下里传抄的也不少。记得当时流行的“手抄本”有《一双绣花鞋》、《绿色尸体》、《叶飞三下江南》、《第二次握手》(又名《归来》)、《一缕金黄色的头发》、《地下堡垒的覆灭》、《一百个美女的雕像》、《“梅花党”案件》等,其中《一双绣花鞋》和《第二次握手》流传最广。这些“手抄本”有几个特点,一是以反特侦破和爱情为主题,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可读性强,往往是看上几页就难以放下;二是大多数“手抄本”没有作者,人们在传抄中多根据自己的想象增加一些情节,所以同一个名字的“手抄本”内容却不尽相同;三是名字很有诱惑力,给人许多的遐想,看完一本还想再看一本;四是文字不长,多在两三万字,便于传阅和传抄,所以流传速度很快,尤其受到中学生的青睐。

 


 

  因为“手抄本”在学生中流传最广,所以学校提出了“三不准,一立即”的规定。“三不准”为不准看、不准抄、不准传;“一立即”是发现以后立即报告老师。

  为了彻底“清剿”学生中流传的各种“手抄本”,学校还采取了突击检查的方式,就是利用学生出课间操的时间,由教务处的老师带领班主任在教室里查抄,也就是检查学生的课桌及书包。由于学校是不定期抽查,往往给同学们弄个措手不及,每次检查都有“收获”,为此有的同学受到学校的批评教育和处分。

  尽管学校查得很严,但仍有少数同学“顶风作案”。因为课间操只有十几分钟,老师在查抄时比较匆忙,往往是简单翻一翻就完了,所以有的同学就想方设法将“手抄本”“伪装”起来。有的在“手抄本”正文的前后各加上几页手抄的“批林批孔材料”或“练习题”,然后在封面上写上“学习笔记”或“练习作业本”等字样。有的将“手抄本”改为活页的,四五页为一组,夹在书皮里。还有的同学“一本两用”,正面是上课的笔记,背面是“手抄本”,不仔细看,很难被发现。这些方法最初还见效,但很快被老师识破了,所以不少“手抄本”还是相继“落网”。

  有一次按年级查抄“手抄本”,因人手不够,便让各班的班长参加。我是初三四班的班长,班主任李老师便让我跟着他一起检查。我查了两排课桌后,一无所获,当查到第三排魏存才同学的课桌时,真的查到一本:《一双绣花鞋》。我一惊,早就听说过这个名字,是个侦探小说,可没看过,一种诱惑袭上心头。我定了定神儿,抬头看了一眼李老师,他正在检查最后两排课桌。于是我悄悄地将这本“手抄本”揣进衣袋里,然后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检查。

  放学后我也没有将那本“手抄本”上交,而是悄悄地拿回了家里。晚上写完作业后,我迫不及待地拿出来阅读。我越看越被“手抄本”所吸引,一直看到大半夜。第二天我悄悄找到魏存才,告诉他那本《一双绣花鞋》在我这儿。他一惊,我连忙说:“别害怕,我绝不告诉老师,只是借我两天,看完就还给你。”他连连点头,说只要不告诉老师,看几天都行。于是我利用三个晚上把那本《一双绣花鞋》抄写了一本,然后才将它还给魏存才同学。他对我是一个劲儿的感谢,说我够哥们儿。

  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抄下的那本《一双绣花鞋》被同学们传阅得早已不知去向,但当年阅读“手抄本”所带来的欢愉仍记忆犹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对于学生来说,“手抄本”是成本最低、最易接受的传播方式。

  而今许多当年的“手抄本”以装帧精美的正式出版物形式再度出现,有的还被改编成电视剧,由此唤起许多人对那个年代的难忘记忆。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