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爱心园地

齐岳:险中求胜的农地流转改革

时间:2014-11-25 04:42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499次
然而这一前景能否顺利实现,有赖于一些红线能否守住。事实上,有如此好前景,为何没有早点推出呢?正是因为巨额改革红利下面有暗流涌动,可能导致改革巨轮触礁。这场改革,也因此必须险中求胜。

 


 

      关注已久的农村土地流转意见终于出台。中办、国办于2014年11月20日公布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在农业方面再走一步。这一步势所必然,然而也是风险重重。能否收到好效果,关键看红线能否守住。

 


 


      1987年起,城镇住宅用地开始流转。次年,农村集体用地开始尝试有偿使用。自此至今,土地资源的流动化、市场化过程就在不断推进。目前城镇土地基本已经市场化。市民买房子、开商铺,企业投资建工厂,都要买地。城镇土地已经基本作价流转了,同时都经历了长足的升值。然而以耕地为主的农地却基本没有享受到升值红利。《意见》的出台有利于缓解这一现象。另外,现代化农业严重依赖于规模。美国中西部广袤地带的大农场,全面采用机械化种植和畜牧技术,达到了非常高的产量。这些农场更像是工厂。美国农产品不仅基本满足国内需求,还能够大量出口海外。中国作为国际农产品市场上的大买家来说,规模支撑的现代化大农业无疑具有相当吸引力。

 


 


      《意见》堪称基本国策,全面勾勒出农地流转的方方面面。简单说流程,就是首先花五年时间从法律上确认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住农民的命根子。在此基础上,转包、出租、转让等流转手段就可以八仙过海了。由此形成家庭农场、集体自营农场等多种形式,也都会出现。这些农场可以按照公司管理,有专门团队运营,因此农户、承包方和经营方之间,各安其职。农户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村劳动力进一步释放,进入工业和服务业领域。前景看起来非常喜人。

 


 


      然而这一前景能否顺利实现,有赖于一些红线能否守住。事实上,有如此好前景,为何没有早点推出呢?正是因为巨额改革红利下面有暗流涌动,可能导致改革巨轮触礁。这场改革,也因此必须险中求胜。

 


 


      首先,不能出现农民大量流离失所的局面。中国历史,从土地角度看,就是一部土地兼并、分散的循环史。如果大量土地集中,而其他领域又无法吸收释放出的农民,那么社会动荡就势所必然了。所以说,“三农问题”的核心不是农业、不是农村,而是农民。这其中的关键是土地流转之后农民的归属。对于已经转让土地的农民来说,转让所得能否让其能在城镇当中安身立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笔者所担心的。目前经济下行,保就业难度很大。未来必须服务业大发展,否则无力承接这么多新生代农民工。而且,不管城镇如何努力安排,依然存在自然失业的现象。总有些人,由于意愿、年龄、技能、地域限制,乃至运气等因素,没有安身之地立命之所。从我国的实际来看,如果有1亿农民得以释放,那么就会有500万左右这样的人出现。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非同小可。而从实际测算的角度看,未来很有可能就是这样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得以释放。

 


 
 

 


      另外,国家的粮食安全也要保障。土地集中之后,一方面可能带来粮食生产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可能伴随着土地用途的改变。二者对于我国的粮食供给来说效果是相反的。多少年来,我国保18亿亩耕地的政策红线雷打不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保粮产量。目前我国在大米、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产品方面基本实现自给,很不容易,有国家通过保护性收购价大力扶持的因素。如果农地大量转作他用,那么我国可能将不得不依赖于国外粮食。这听起来貌似没什么,可是一旦卖家由于种种原因不交货,那么国人是要同时承担饿肚子和高粮价双重恶果的。日本在大豆方面就吃过这种亏。

 


 


      改革在险流中劈浪而行。目前农村领域内发生的改革,其背景、深度和意义在历史上前所未有,可以说决策者在未知领域中摸索。鉴于所涉及问题的严峻性和政策执行的复杂性,这一改革的实质推进速度不会太快。但是这一过程不应当用短期的眼光去对待,而应该视作“新常态”下农村经济的长期发展方向。一旦成功,我国就将彻底摆脱传统农业对经济结构的束缚,彻底摆脱“二元经济”下的政策困境,彻底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