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岁月 > 回忆往昔

永远的追忆

时间:2010-06-10 11:45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2382次
       1989年10月杨振祥指导员(左四)在京与部分六连北京知青合影
 
                                                                                   (一)
 

   
九月二十五日我到南京出差,事先得知杨振祥指导员的夫人李增云老师在我连上海知青的邀请下,将于二十七日到上海的消息,我趁同仁们去黄山旅游之时,二十七日上午也来到上海。
   
自从离开兵团三十二年,虽然回过连队两次,都没能见到李老师,她是我最想见到的人之一。当天晚上我见到李老师,看到她精神矍铄,说话底气十足,嗓音洪亮,依然是从前的模样,心中十分欣慰。
    记得一九七七年夏秋之交的一天中午,我们基建排正在盖家属房,李老师去学校途经工地时,见到我面黄肌瘦,尖嘴猴腮,眼窝也抠进去了的一付病态模样,关切地问:“你怎么这么瘦呀?”我有气无力地回答:“拉肚子一个月了,吃药也没用。”
李老师听后没说什么,就去了学校。
   
当时连队卫生条件差,我在一九七零年下乡的第一个夏天就得了慢性痢疾,以后每到夏季都要拉一个多月的肚子,还时常发烧。连队许多人都得这个病,又缺药,据说有的人都晕倒在厕所里。我们只能仗着年轻,扛过这个季节。
    下午四点多钟,李老师放学回家,把我叫到家里。她打开一包麦乳精(当时的高级营养品),往大茶缸里到了半袋儿冲了满满一茶缸水,递给我说:“补补身子吧!”

 
    我慢慢地喝着“奢侈”的补品,见她上炕在炕柜里摸索了一会儿,拿出半根火柴棍儿样的东西,黑色的,掰下一小粒儿,递给我说:“你今天吃一粒,明天不好再吃一粒,还不好的话,千万不要再吃了,上团部医院看病吧!”
我不知道这是什么药,只猜想可能是当地老职工家里应急的土药吧。
 

  
让我感到奇妙的是,一直折磨我肚子居然不疼了、也不拉了。晚上,我在水房看到上海知青赵卫东,正呲牙咧嘴、挣扎着往大锅炉里压水,得知他也拉肚子七、八天了,我赶紧给他吃了一粒比高粱米粒小一点儿的药(很吝啬哟),第二天他也好了。从那天起,此后的三十多年,我再也没有患过痢疾。
   剩下的药我夹在五十五团职工医疗证里,一直保存到现在。每当我看到它时,当年的情景就浮现在眼前……

 
                        
(二)
 

   当听李老师说到:“如果指导员还活着的话,看到你们都这样有出息,他心里会非常高兴的。”
我的思绪不禁飞回了曾生活了八年的北大荒。
   

    我们的指导员杨振祥是密山农大的毕业生,人称“杨大学”
。一九七零年接替田树彬任六连指导员。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一九七二年春节的前一天,大地已是一片白雪皑皑,西北风呼啸着,肆无忌惮地掠过,卷起地面上的雪渣儿,好似形成无数条白色的小蛇,扭动着身躯,顺着风向远处疾奔而去,这就是当地的大烟泡。外面是风和雪的天下,气温已经降到零下三十多度。
 

    晚饭后,我们全都缩在宿舍里,往火墙的炉子里不断地添煤块儿,再加上热炕,屋里的温度已经到了零上三十多度,我们都光着膀子,只穿个裤头。有的人百无聊赖地聚在一起神侃,有的人独自默默地想家。
 

    突然有人提议:你们谁敢在炉盖儿上拍一下?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到了炉盖儿。只见那炉盖儿已被烧得通红,都透明了,仿佛马上就要化了似的。大家面面相觑没人应答。只听北京知青陶士鑫说:谁给我十块钱,我拍!我马上说:我给!你敢拍吗?你要是不敢拍,就给我十块钱。
   只见陶士鑫蹲了个马步,酝酿了好一会儿也没拍下去。我心中暗自得意,以为今天身不动,膀不摇就挣了十块钱。没想到的是,此时大家一通起哄,将得陶士鑫咬紧牙关,一巴掌就拍下去了!只听见的一声,炉盖儿上冒起一股淡淡的白烟儿。大家急忙围上去,看到他的手掌的突出部位只是有一点点儿发白。我心说:完了,我的十块钱没了,这可是三分之一的工资呀!(不过我一直赖着不给,至今说起此事时,陶士鑫还说我欠他十块钱呢!)
 

   令人兴奋的事情很快过去了,无聊的情绪又弥漫了宿舍。
   过了一会儿,田家祚提议:你们谁敢去连队的鸡窝偷鸡,我负责褪毛、炖鸡。
经过刚才的起哄,这时还真觉得肚子里有些空,反正呆着没事、也睡不着,我和骆魁芳麻溜地穿上棉衣,冲进冰冷的世界。一会儿,我们拎着两只没头的鸡回来了。田家祚利索地褪毛、开膛,拿来一个平日即洗脸又洗脚的大铝盆,放满水就炖上了。只见大家都围在火炉旁,前面蹲着、后面站着,都伸长了脖子,头挨着头、脑袋压着脑袋,目不转睛地盯着大铝盆。很快,屋里就弥漫了鸡肉的香味儿。我费劲儿地咽了一口口水:快一年没吃到鸡肉了吧!
 

   这时不知是谁,率先下手拽下一个鸡大腿儿,此时鸡肉才有七、八成熟,我立刻下手也抢出一个鸡大腿儿,躲到一旁顾不上烫,几口就吃光了。一转眼,盆里只剩下鸡汤了,那几个手慢的只能喝点儿汤了。真好吃呀!至今我也忘不了那种香味。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我靠在行李卷儿上,默默地想起北京的家人,和往年在家过节的热闹情景,放鞭炮、在胡同里疯跑……
 
   宿舍门开了,指导员带着一股寒气笑着进来了。和宿舍所有的人打完招呼,径直上炕靠在我旁边。我心里一惊:坏了,莫不是东窗事发?指导员转过头,带着狡黠的笑容轻声说:昨晚的鸡肉好吃吗?虽然有思想准备,但毕竟是偷了连队的鸡,心里发虚呀!一句辩解的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呆呆看着他。接着,指导员又说:再也不要这样做了,这样不好。我默默看着他下了炕,走出了宿舍。
 

    我当时只想知道是谁告的密,脑子里把宿舍里的人挨个儿想了一遍。哦,应该是他,宿舍里十几个人只有他没有吃鸡…….那时,我刚满十八岁。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了指导员的良苦用心。他理解我们这些远离家乡的知青们的思乡之情,也了解我们年轻人躁动的心态。其实在那个年代,开个批判会是很经常的事儿,记得有个老职工就因为拿了连队的两棵大白菜,在全连大会上受到了批判。
 

   不过即使在全连大会上批判我,也达不到教育我的目的。因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有着很强烈的逆反心理。
 

                        (三)
 

    晚上送走了聊天的战友,躺在床上却是难以入睡。望着黑漆漆的屋顶,眼前总浮现着指导员的身影。
 

   我们连队知青最多的时候有三百多人,在连队党支部的支持下,我们组织了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文艺宣传队,还有一个图书阅览室。从那时起,无论我出差、探亲,都买回不少新书。每次指导员总是先看看图书目录,然后面带微笑地在发票上签字。连队的工作、生活虽然艰苦,但在指导员的安排下,连队里丰富的业余生活把年轻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从而形成了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氛围。因此,六连在五十五团逐渐有了名气,不少团里的干部都特意安排自己的子女到六连来工作。
 

    七五年、七六年是文革后期,那是最动荡的时期,知青们从各地带回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我经常与指导员聊起在北京的见闻,他总是静静地听,从不发表看法。我对指导员非常信任,也从不考虑传播小道消息的后果。
 

   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周总理逝世,我三月从北京回到连队。那时国家的局势越发不稳定,邓小平主持完周总理的追悼会后就再不露面,小道消息更是满天飞。我依旧把在北京听到的、看到的说给指导员听。清明节那天,我们连队团支部组织了悼念周总理的活动。四月七日,我们正在木匠房为北京知青章嘉林返京送行,突然,北京知青王建国手捧着半导体收音机从宿舍跑来,急促地说:四月五日天安门广场发生了反革命事件,邓小平因此事正式下台,又一次被打倒……”我当时不禁脱口而出:扯蛋,全是那帮王八蛋搞的鬼!大家都默不作声,指导员面带严肃深深地看了我一眼,转身向连部走去。从他的眼神儿中,我明白了,他是在提醒我,不要乱讲话,以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不久全国开始清查与四五事件相关的活动,团部也询问北京知青是否有参加四五事件,清明节是否搞了悼念周总理的活动。指导员的答复是:悼念活动是团支部在党支部的布置下搞的活动,如果要负责的话,由党支部负责。使得清查活动在我们连队不了了之。
 

    我从心里钦佩指导员,在当时的形势下,这样做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四)
 

    二十八日晚,我乘坐最晚的一趟火车从上海返回南京。随着车厢的颠簸,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病退回北京的经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一九七七年是我到兵团第八个年头了,大批的知青从农村、农场通过各种渠道陆续返城。年初,我回京探亲,看到周围的同学、朋友已经有不少回到了北京,联想到此时连队的知青已是越来越少,看来这是大势所趋。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我开了几张医院的诊断书,走上了返城的艰难道路。
 
 
    三月初我回到连队,想着要对连里提出办病退的事,但又心里虚得发慌。下午找到指导员,只聊了一些北京的见闻,但没敢提出办病退的事。临分手时,我才犹豫再三地说道:晚上我想到您那里说点儿事情。指导员惊奇地扬扬眉毛,看了我一会儿,说:好吧!

   晚上我来到指导员家,又见到了非常熟悉的狡黠的笑容:说吧,什么事?我很艰难地说:我想办病退。他不禁笑道:你要是有病,全连的人就都有病了!我窘得满脸通红,无言答对。一会儿他说:你的病历呢?拿来看看。我递给他,他仔细地看完后,稍微顿了一下说:别着急,我帮你。
 
    两天后,指导员告诉我,他已经给团部医院的科长打过电话了,又给了我三十斤大米,让我给医院的主检大夫送去。四月份我顺利地通过体检,九月中旬就回到了北京。这时,我在兵团已经生活了七年十一个月零两天,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返城会这么顺利,命运的转折会这么轻易地来到?
 

    从此以后,再没有见到过我视为兄长的指导员,只是断断续续地听到他的一些消息。后来听说他来过一趟北京,可我没有接到通知;再后来得知他一九九一年因公出差,遭遇车祸去世了……
 
    我为在北京没能再见到他,而失去最后的机会,抱憾终身。
 

    二零零八年六月,我第二次回农场,终于查找到了李增云老师的电话,并最终联系上。至此我们已经失去联系三十一年了。
 

    在我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很庆幸遇到了指导员和我那些亲爱的知青战友们。他们没有歧视我,没有抛弃我,使我平安地度过了人生中最灰暗的年代。我衷心地感谢他们,并永远铭记。
   
    七分队(作者是19691017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五十五团一营六连的北京知青) 2009106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