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年青一代风采

“90后”眼中的《平凡的世界》

时间:2016-04-02 04:50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961次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不朽的时代经典,其原因在于现实主义文学所具有的强大力量。作品着眼于“文革”末期到改革开放初期这十年,路遥深刻考察和呈现了这十年平凡众生的生活,作品对底层的把握,对生活的情感书写,使该书成为一部难得的现实主义力作。

 

 
 

 “90后”眼中的《平凡的世界》--这个世界的常态就是平凡

 
 
      时间:2016年3月17日
 
      地点:中国传媒大学52号楼103室
 
 
      一场中文系研究生的学术沙龙
 
 
      这是一堂大学中常见的学术讨论课,中文系的。研究生们讨论的是路遥的成名作《平凡的世界》。中国传媒大学的颜浩教授很好奇,这些“90后”眼中的写于30多年前的这部小说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同样好奇,90后新新人类眼中的世界究竟该是什么样子?
 
 
引  言
 
 
      颜浩(中国传媒大学中文系教授):诸位同学,我给今天这场研究生学术沙龙定的主题是“90后眼中的《平凡的世界》”。之所以确定这个主题,不仅因为参与今天沙龙的同学都是“90后”,而且我确实也抱着极大的好奇心,想知道这部写在30多年前的小说在你们的眼中究竟是什么样子。从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来说,多年前第一次读《平凡的世界》时,我并不太喜欢,觉得很难进入作家所构建的那个世界中。但去年再次重读这部作品时,我突然被深深地打动了。作为一个专业的文学研究者,从学理上我能对自己被感动的原因做出分析,如对文学理解的深入、考察作品角度的变化、人生经验的积累等。但显然这部作品感动的不是我一个人。长期以来,《平凡的世界》一直都是各种图书销售和借阅排行榜的常客,它对于当代青年精神世界的影响超越了大多数当代文学作品。这个现象让我着迷,也让我疑惑,所以我很希望今天从各位年轻朋友的讨论中,能够得到这部小说为何如此受欢迎的答案。
 
 
 
 
他们的经历能够引发共鸣和认同感
 
 
      种晓阳(2015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刚刚听过颜老师的开场白,我想能够回答其中的一部分问题。
 
      首先,《平凡的世界》在学术界的评价存在两极分化。一方面,从纯文学的角度来看,这部作品并不精致,感情宣泄夸张,语言处理刻意,还存在大量的政治性话语;另一方面,时隔30年,《平凡的世界》依然是“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作品中的人物为了理想而不屈不挠的精神,一度成为鼓励万千青年努力奋进的精神食粮。至今,《平凡的世界》在“90后”中仍旧拥有强大的读者群,我想这和作品中的人物,尤其是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的奋斗历程有直接关系。人们能够在他们的经历中看到自己的缩影,因而引发共鸣和认同感。这和现在的底层劳动者仍然存在相似之处。而为了理想坚持不懈也正是目前“90后”所认同和信仰的价值观,作品流行也就不足为怪。
 
      在孙家三兄妹中,我觉得情况最为复杂也最具有典型性的是老二孙少平。他接受了高中教育,虽然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回乡生活,但他却有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的强烈渴望。他最终成为一名底层的煤矿工人,摆脱了农村身份成为“城市人”,但他的工作性质又决定了他无法在城市扎根,最终成为了悬在城乡之间的存在。在我看来,孙少平“乡下人进城”的艰难历程,以及在此过程中的痛苦、茫然与挣扎,和奋斗在“北上广”的现代青年之间并无不同,这或许也是《平凡的世界》能够历久弥新的原因之一。
 
 
 
 
作家对于理想的爱情抱有很大期待和希望
 
 
      肖琪(2015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生):我认为路遥通过《平凡的世界》是想尝试回答“在社会转型期被激活了的农村青年该如何抉择”这个问题。这从作家给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安排的“爱情命运”中得到充分体现。孙少安和田润叶因为家庭的原因最终没能结合,这个爱情悲剧是作家对人生磨难的一种呈现。但作家对于理想的爱情还是抱有很大的期待和希望的,这种美好的愿望就延续到了弟弟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中。田晓霞是以大方、美丽的城市姑娘形象出现在孙少平的视野中,一开始孙少平在这个浑身散发着光芒的女孩子面前感到自惭形秽和局促不安。不过,渴望知识和勤奋好学的孙少平很快就和田晓霞成为好朋友,并在与田晓霞的交流中得以进入另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正是基于灵魂的互动和理解,两个青年之间才有了产生爱情的可能。如果说最初孙少平会因为贫穷的出身和身份的差异而在田晓霞面前感到不安,那么在他勇敢地走出双水村到外面的世界闯荡并靠光荣的劳动养活自己时,他一点也没有当初的局促了。在成为煤矿工人之后,他仍不放弃阅读并继续建构他的精神世界。
 
  
 
      路遥让哥哥孙少安“得不到的爱情”在弟弟孙少平的身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最后却通过一次灾难结束了田晓霞美丽的生命,可想而知这给孙少平的心灵带来多么沉重的打击。我想,路遥在这样讲述故事的时候,是怎样面对他内心对爱情和人生的矛盾呢?从哥哥爱情的失败,到弟弟爱情的天人两隔,路遥在这个过程中不变的想法又是什么?是他对爱情本质上的疑虑,还是想表达现实世界的残酷对于爱情的压榨?但从孙少平这个人物形象的完成度来看,田晓霞的死是他自我成长的重要部分。失去爱人的痛苦,引导他重新思考人生和活下去的意义。从农村出走,来到城市成为一名工人,到最终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男子汉,这是孙少平获得自我身份认同的过程,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得以拥有一个更广阔的精神世界。
 
 
对“平凡的世界”的领悟,  让我内心升腾起一种无力感
 
 
      邹文慧(2013级英语专业本科生):作为一名普通的“90后”读者,我阅读《平凡的世界》的初衷是想更好地了解那个年代。虽然从时间上来看,1970、1980年代不是很遥远,但从对历史认识的清晰度而言,那个时代在我心中是沉重而神秘的,仿佛能看见一切,却又好像什么也不知道。由于这种强烈的好奇心,使我在阅读这部小说时并不会感到无趣,反而觉得自己看到了一个和如今的中国相似却又大不同的世界,心中生出无限感慨。
 
      首先,是对小说的名称有了自己的感悟,“平凡的世界”原来不是这世界平凡,而是处在这世界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是平凡人。他们一生都在为自己的命运而努力,或许他们最终都要归于平凡,但平凡本身就是这个世界的常态。
 
 
 
 
 
      然而,也正是对“平凡的世界”的领悟,让我内心升腾起一种无力感。在主人公的亲情、爱情、友情等各个方面,似乎我都能体会到这种无力感。不管孙少安多想为他原先那个贫困潦倒的家庭奉献,婚姻还是将他从父母兄弟身边拉离。当田润叶等不到孙少安,无奈嫁给李向前,而又在李向前截肢后突然受丈夫感动,从此接受李向前,并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算是有了一个好的结局,但怎么看都是无奈地向命运妥协。孙少平拥有了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田晓霞,还离开了乡村,获得了煤矿工人的身份。当一切都充满希望的时候,命运给了他莫大的打击,田晓霞不幸地在一场洪水中丧生。田晓霞的人生就停留在她最美好的年纪,而孙少平最美好的爱情也就此结束了。
 
      这部小说的阅读让我感到,似乎总有一种外在的力量可以左右每个人的人生,这是一种平凡的无力。然而,尽管这种无力感贯穿了整部小说,但是我看到所有人物仍在努力向上地活着,人们依旧执著地寻找更美好的生活。《平凡的世界》为我们讲述了40年前中国两代人的生活,他们平凡而向上,他们身上所有的经历受限于时代却又不止于时代,他们的眼光和思想与我们这代人如此不同,却又如此相通。我想,这也许就是优秀的文学作品的魅力,无论身处什么时空,它永远能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那一代人的情感世界 是吸引我的原因之一
 
 
      覃美娟(2015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我一直记着这么一句话:“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我也是个“90后”,在年少懵懂的时候,囫囵吞枣地读过《平凡的世界》,留下印象的仅是几个年轻人的爱恨纠葛。多年以后,再来翻看《平凡的世界》,却有了完全不同的体验,可谓万般感受涌触心头。
 
      在我看来,所谓“平凡的世界”,就是一代人的缩影,也是一个时代的写照。从小说中看,那个时候的人们是热情的,也是昂扬的,好似没有任何困难能够磨灭他们向上追求的心。尽管生活环境是如此不易,却依然拥有着那份朴实和纯真,炙热与浓烈。这正是“平凡的世界”中所呈现的一切。
 
 
 
      回看现如今的我们,我们又何尝不是千千万万个“孙少安”和“孙少平”?尽管我们生活在更为发达、自由的21世纪,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是这般相似。面对生活的各种磨难和艰辛,在被选择中做出选择,坚忍着,乐观着。我想正是因为这份内在的相似性激起了大家的内心共鸣,平凡的世界,平凡的我们,在努力生活着。
 
      此外,《平凡的世界》中呈现的那一代人的情感世界,也是让我这个“90后”感到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在我看来,小说中几对年轻人的爱情并不是那么死去活来、惊天动地的,而且波折重重,屡屡不得不在现实面前妥协。然而正是这种不圆满却质朴的爱情,在平凡中接近了真实,让人深深为之动容。这与现在网络小说、穿越小说、韩剧中“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爱情白日梦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当我们为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纯真爱情而叹惋时,是不是也可以思考一下,什么样的情感书写才真正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感染力一定是经典而永恒的东西,  比如青春,比如奋斗
 
 
 
      杨灵敏(2015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生):书写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作品一般因其比较浓重的时代痕迹而很难在今天的读者中普及,而《平凡的世界》始终是一个例外。当我们随意打开一个购买书籍的网络平台,查看消费者的评论时,会看到许多“辛酸史”、“成长史”、“奋斗史”,他们回忆起自己的青年时代,或者人生中最迷茫、最低落的那段时间时,都会不约而同地说一句:“正是《平凡的世界》改变了我对生活的看法。”在今天这个盛行各类网络小说的时代,或许不再有多少普通读者在睡前读一本《野草》、《朝花夕拾》,但《平凡的世界》却依然拥有大量粉丝,尤其是青年人。能够让这部长篇巨著在浮夸的时代有这种感染力的,我想一定是一些经典而永恒的东西,比如青春,比如奋斗。
 
 
 
 
      青春的痕迹几乎贯穿了整部小说。首先是爱情。年轻人那种由于首次体会到两性间的奇妙感触而不知所措,进而发现自己的情感变化,再到这种情感或者不能够得到回应(比如孙少平与郝红梅、田润叶与李向前),或者被现实中的重重困难所击败(比如孙少安与田润叶),或者超越悬殊的阶层实现爱情的结合(比如孙少平与田晓霞),体验青春之爱的微妙过程被作者细腻地展现出来。这其中还夹杂着一些深层的心理或社会剖析:如田润叶对自己所选择的爱情的笃定与勇敢,与最终也没能逃出农民思维的孙少安的“爱情牺牲”,作者通过两种爱情观的对比来展现两个阶层的人不同的时代面貌。
 
    
 
      青春当然不只有爱情,还有对理想的追寻、对未知生活的想象,以及对家庭责任的承担。对孙少安而言,他的青春或许是从放弃读书,供养弟弟妹妹开始的。这一刻,意味着一位农民儿子对自我身份的深刻认知。但正是农民儿子的勤劳、朴素,为他的青春奋斗史带来了戏剧性的可能。青年的苦难是顶大的,因为他们无法像生活里的过来人一样从容应对大风大浪,但每一次跃起都会给青年人带来莫大的勇气,令他们觉得生活的一切皆有可能。孙少安也正是借着一股青春的魄力,做出了一些勇敢的尝试。
 
      在孙少平那边,青春的苦涩显然不只是初恋带来的,还有某种不确定性的不安。饱读诗书的他希望摆脱农民的身份,获得一个城市户口。其实,刚刚从农村出走的孙少平并没有明确的理想或者方向,他只知道自己必须做点什么,对生活,对未来,他甚至连想象的蓝图都没有。这难道不是一位青年面对社会的第一份心理报告吗?他在城市里的第一份工作——给人做小工——从工作性质来看,好像和农民依靠体力与简单智慧耕种土地差不多,然而他并未放弃心中那个模糊的向往。这种对于某种暧昧不明的理想的坚定追寻,也是大多数青年人都会遇到的。
 
 
 
 
      正是因为这部小说中包含着太多青春中令人动容的心理挣扎与生活道路的选择,才使它在青年读者中引起共鸣,甚至成为引导他们走出青春困惑的“指导用书”,长久影响着每个时代的年轻人,这也是《平凡的世界》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吧。
 
 
我们奋斗过,就是一种平凡的力量
 
 
      房玉刚(2015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生):我认为《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不朽的时代经典,其原因在于现实主义文学所具有的强大力量。作品着眼于“文革”末期到改革开放初期这十年,路遥深刻考察和呈现了这十年平凡众生的生活,作品对底层的把握,对生活的情感书写,使得《平凡的世界》成为一部难得的现实主义力作。尽管自1980年代以来,现实主义写作一直受到其他创作思潮的挤压,但在我看来,它一直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学价值。而1990年代出现的“现实主义冲击波”,新世纪初出现的“底层文学”讨论,以至最近几年的“非虚构写作”等,其实都是现实主义写作的一种回归。也可以说,不管文学潮流如何变化,“现实”应当永远是作家的写作源泉,“现实主义”依旧是不变的写作取向。包括《平凡的世界》在内的现实主义作品受到长久的欢迎,也是对当下浮躁文坛的一种“警示”吧。
 
 
 
 
      也正因为如此,小说题名《平凡的世界》的“平凡”,也给了我极大的触动。我发现作品中大多数人物都没有获得理想的幸福,但是他们一直在为自己的幸福而奋斗。“平凡”可能就是如此,我们走在人生奋斗的路上,纵使生活给予我们诸多的不理想和不如意,纵使我们不一定能获得最终的完满,但最起码证明我们奋斗过,这就是一种平凡的力量,因为平凡,所以我们需要一直有所追求。
 
   
 
       结 束
 
      颜浩:诸位讲的各有道理,对我也很有启发。由于你们的年龄和阅历,对这部作品的解读主要是从青年人的自身体验和奋斗者的共鸣感等角度入手,这是可以理解的。在此基础上,我想进一步提示诸位,诸如作品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孙少安和孙少平的道路在当代中国所具有的普遍性和典型性等方面,还可以做出更细致和深入的研读。而且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阅读的视角和思考的深度也会发生变化。相信若干年后你们有机会再读这部小说,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体会,能随着读者的成长而呈现出不同面貌,这或许也是《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值得反复阅读的原因所在。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