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纵横

成就了辛亥革命的黄兴,具有非凡的历史意识和远见

时间:2013-11-18 11:04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890次
辛亥革命党人他们校正了历史的发展轨迹,并把中国带入了一个现代世界。较之清朝官吏、遗老遗少、社会的士绅阶层和新兴的商人、买办等,辛亥革命党人及其功业真正是梁启超等人呼唤的“少年中国”。而在这些人中,黄兴的历史意识尤为全面、开放,尤为雄健阔大。

 


 
 

      黄兴(1874年—1916年),原名轸,改名兴,字克强。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市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与孙中山一起,以“孙黄”并称于世。

 

      孙中山被称作现代中国的“国父”已近百年,基本上成为定论。仍有文章可做的,不过是对“国父”究竟为单数还是复数的讨论,以及复数中哪些人可称“国父”:黄兴、宋教仁、章太炎,有人甚至把袁世凯都拉进来……不管名单有多长,革命党人为主体却应是一个正见。而发掘现代中国“国父”们的人物性格、立国思想、彼此分歧……可能是更值得做的工作。

 

      这其中,最无争议的“国父”黄兴却最为大家忽视。在近年来的社会纪念和学人论述中,黄兴的哀荣和寂寞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话题。即使人们做了一些还原的工作,但作为辛亥革命的元勋和现代中国的国父,他的面孔仍是模糊不清的,远比不上孙中山、宋教仁、章太炎等人那样鲜活。

 

历史眼光非常人所及

 

       黄兴出生于湖南的名门望族,宗族中世代都有出仕为官者。满清入主中原,给这个家族带来了变化,黄兴曾对李书城等朋友说:“我的远祖在清初曾写过遗书,要黄氏子孙永不出仕清朝。”按他自己的理解,读书不是为了求仕,而是为了求“真知识”。

 


青年之黄兴
 

      黄兴的祖父、父亲都是当地的学者。黄兴本人中过秀才,在留学日本之前,即已“字习东坡,文宗韩柳”。这种家庭背景和文化背景之下,黄兴的历史使命意识几乎是注定的。他参加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历史的召唤,“我革命的动机,是在少时阅读太平天国杂史而起……起初他们弟兄颇知共济,故能席卷湖广,开基金陵。不幸得很,后来因为有了私心,互争权势,自相残杀,以致功败垂成。我读史至此,不觉气愤腾胸,为之顿足三叹。”

 

      这也可以解释他的执行力、威望一度凌驾于孙中山之上,却始终不愿取而代之。革命党人多次倒孙中山,黄兴都坚定地站在孙中山一边。一般人以为是谦让,其实这也是黄兴的见识高出众人之处。孙中山的人格魅力是一般犬儒难以理解的,一些人隔着百年回头看,以为孙中山是一个说空话放大炮没发挥作用的人,这完全是想当然。我相信黄兴是读懂孙中山了,因此他知道一个时代的到来,需要当之无愧的领袖。历史学者傅国涌先生再三感叹,黄兴甘当配角,成就了辛亥革命。

 

 

      黄兴的历史眼光非常人所及。还在日本主持同盟会工作时,黄兴就知道储备人才的重要,当时在日本留学的陆军士官生有近百人加入同盟会,包括李烈钧、程潜等后来民国的风云人物。李书城回忆说:“黄先生以为陆军学生须在回国后掌握兵权,不可暴露革命的真面目。因此,他嘱咐陆军学生中的‘同盟会’会员,不到‘同盟会’总部往来,陆军学生的入党证也由黄先生一人独自保管。并商议由陆军同学在‘同盟会’会员中选择一批坚贞可靠的同志另组一个团体,名曰‘丈夫团’,以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作为团员应具的品德。”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做了都督、军、师、旅、团长的人中,“多属‘丈夫团’的同志,都是黄先生所熟知的人。因此革命军人与黄先生有特别深厚的感情,他在革命军人中具有极高的威信。”

 

牺牲精神非后来者所能想象

 

      黄兴虽然有新兴的国民主义、民族主义,但他没有我们后来者那样强烈的民族中心主义,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他有着我们难以理解的全人类情怀和世界眼光。他给5个儿子分别起名为:欧、中、美、球、寰,女儿的名字里都有一个“华”字。他还发起创办《世界报》,希望人们以“世界之眼光为眼光,世界之生活为生活”。

 

      因此,黄兴的事功行迹确非我们当代人所能想象。

 

      为了革命,他做到了毁家纾难。1903年11月4日,是黄兴29岁生日。从日本回国不到半年的他,先后联系尚在武昌学习的宋教仁、同学周震麟,以及在长沙明德学堂教书时发展的进步学生胡瑛,利用做生日酒的名义,办了两桌酒席。在推杯换盏的掩护下,一个以推翻专制统治为目的的革命组织——华兴会宣告成立,黄兴被推举为会长。华兴会没有经费来源,黄兴劝说家人,卖掉了老家的“祖遗田产近300石”。黄兴长女黄振华曾经回忆,当时家里的田地一季稻米收成为700—800石,折合七八万斤。
 

 

      这种牺牲精神,没有远见和情怀的人,是做不出来的。而黄兴不但将家产都用于事业,身家性命更是在所不惜。他被清政府通缉后扔下一家老小,四处流亡。黄振华回忆说,母亲隐姓埋名,拖儿带女,日子过得拮据艰难。黄兴的大儿子黄一欧最后辗转到了日本跟黄兴团聚。1906年冬,在孙中山、章太炎的介绍下,14岁的黄一欧加入同盟会,成为当时最小的会员。

 

      革命成功后,黄兴仍在捐献家产。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黄兴连写两封信给继母,劝说她和家人尽快搬离长沙的住宅,因为“现住之宅院,今已捐入国民党”,用作国民党湖南支部筹备选举,黄兴还郑重地说:“此事关系我之信用。”

 

革命非一时血气之勇

 

      世人都说黄兴是“常败将军”,因为“蚂蚁撼大象”的革命在当时看来是无望的,一次次起义也是自杀性的,而且多以失败告终,但黄兴早已把生死置之脑后。他只是一介书生,军事并非他的专业,然而自华兴会计划在湖南起事,他即自任总指挥,武昌起义后做战时总司令,南京临时政府时为陆军总长,随后还做南京留守。革命党人人才结构单一,军事人才欠缺,黄兴勇于担当,脱颖而出,最终众望所归。每次起义,他都亲自策划,身临前线,冲锋陷阵,表现得异常勇敢。辛亥革命期间,正是他在汉口、汉阳苦战整整一个月,才为各地独立赢得了时间。汉阳兵败,他在引咎辞职后有着以死谢天下的心思。李书城等友人力劝,强拉着他退出汉阳,“当江轮渡至中流时,黄公目睹汉阳城,忽急走船舷,纵身投水,若非副官长曾昭文与刘揆一追随左右,合力抱持之”,后果不堪设想。

 

 

      这样的轻身以酬革命绝非一时血气之勇,而是真正明了革命的意义。在黄兴身上,流淌着湖南人的担当,有着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人的天命感,有着谭嗣同、唐才常等人的牺牲意识。他当然有他的是非,你可以说是他的局限、缺点,但你不能非议他对革命事业和对中国的忠诚。

 

      遗憾的是,从当时到现在,人们对黄兴都有这样那样的私心。革命党内部说他好听恭维话;袁世凯为了打压他而莫须有地说他“胆小识短,易受小人欺”;蒋介石主政的国民政府遵从自己的“道统”,有意忽略黄兴等为主体的湖湘革命党人;今天,纸上谈兵的论者会把革命党、当权者、立宪派放在一起演兵布阵,以求结果最优,以结果去苛责阵营中人,或责其认知有问题,或斥其私心自用……这实在是戏论。

 

 


 

      事实上,那个时期革命党人的历史感可能是今天的中国人都望尘莫及的。因此,在那样一个“数千年未有之奇变”的时代,辛亥革命党人的答卷基本及格,他们校正了历史的发展轨迹,并把中国带入了一个现代世界。较之清朝官吏、遗老遗少、社会的士绅阶层和新兴的商人、买办等,辛亥革命党人及其功业真正是梁启超等人呼唤的“少年中国”。而在这些人中,黄兴的历史意识尤为全面、开放,尤为雄健阔大。

 


        本文摘自:中新网     原题为:黄兴的远见:革命非一时血气之勇


 


孙中山诗赠黄兴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