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纵横

新四军给内线保长发“保命书”的远见卓识

时间:2012-07-15 09:55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827次
1946年,新四军(1947年1月改为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驻扎淮阴时为保护“内线保长”及其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秘密签订的,仅此一份,上边盖有公章和办事处负责人的个人印章。六十多年的风雨,诸多在日伪以及国民党期间担任保长的人被打倒,而拥有此保证书的棉

 

  保证书上,竖排从右往左写着:

       保证书 卅五年十二月  第7号

      兹有王如清在敌占区为反对内战实现民主和平愿为我军服务进行秘密工作忠实执行我方提出条件而能有成绩今后本处当对其个人及家庭生命财产概负全责特此发给保证书

      新四军淮阴县办事处

      主任 陈化明副主任 马 骏

 

      在江苏淮安市淮阴区档案馆里,扬子晚报记者看到了一份布满褶皱、泛着蜡黄的保证书《新四军淮阴县办事处保证书》。据淮阴区档案局局长杨宏宇介绍,这是1946年时,新四军(1947年1月改为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驻扎淮阴时为保护“内线保长”及其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秘密签订的,仅此一份,上边盖有公章和办事处负责人的个人印章。

      六十多年的风雨,诸多在日伪以及国民党期间担任保长的人被打倒,而拥有此保证书的棉花庄保长的家族却相安无事。那么,这份具有“护身符”功效的保证书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有何来头?


   “保证书”长什么样?


     毛笔书写,经六十余年依然清晰醒目

保证书原件,破损的保证书曾被装裱过,因此表面比较脏。李冲 摄

 

      扬子晚报记者来到淮安市淮阴区档案局,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从一堆档案资料中,得以看到此保证书的真面目,保证书有原件和复印件两种,原版保证书现在一片斑驳,泛黄的纸页写满历史的沧桑,保证书破损成两部分,并且满是褶皱。保证书上,刚劲有力的毛笔行书字迹,依然十分醒目。经历六十余年的风雨岁月,现在保证书上依稀还能看到盖着的四方公章以及个人私章。

      淮阴区档案局局长杨宏宇告诉记者,这份重要的历史档案资料是十几年前从民间征集上来的。仅此一份,保证书的主人王如清,在解放战争时期,是棉花庄的“内线保长”,表面为国民党服务,实则为极其能干的地下工作者。王如清现在早已离世,但是,王家所有人都对这份保证书感激不尽。因为,这份保证书,曾两次救过整个家族的生命和财产。

      当时负责此份珍贵历史档案征集的淮阴区档案局原副局长任仲仁对记者说,当时王老反复说,这个保证书是全家人的护身符,它对全家而言,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真正兑现了自己的承诺”。王如清当初这样对档案工作人员称。


“保证书”是如何保命?


      土地改革和文革时,两次保王家安然无恙

      那么,这份被王如清视之珍宝的保证书,到底是怎样救了全家族的命呢?扬子晚报记者来到淮阴区棉花庄镇,见到了王如清家族中的后代,王如清在生前与侄子王连骥交流较多,侄子知道大叔很多往事,在王如清儿子王连忠的家中,扬子晚报记者聆听了此份历史档案背后的传奇故事。

      1948年12月,淮阴第二次解放后,进行了第二次土地改革,当时王如清家的成分是中农,按照政策规定,王家财产较多,理应没收一部分进行重新分配,但是由于有新四军的保证书,当地政府没有动他家一分土地一文财。

      档案资料显示,国民党政府时期,采用“保甲制”建立乡村组织体系进行法西斯统治,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又将其和警察、国民党军队结成一体,各地都有保长对其进行管理服务。也正因此,在文革之前的特殊时期,这部分人被当做牛鬼蛇神进行游街、批斗等。王连骥说,当时棉花庄在大搞“四清运动”,后期转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抗日时期、国民党时期当过保长的人,政治不清白,被划为汉奸、卖国贼、牛鬼蛇神一类,要遭受全家族轮回批斗及游街等。“保长是黑五类里面的反革命,遭受众人打击。”紧急关头,就在整个家族的人都胆战心惊准备接受批斗的时候,王如清站出来了。他把这份保证书拿了出来。“在此之前,我们全家族的人都不知道还有一份这样的保证书,因为地下工作者是私下里的,外界的人并不知道,其实大叔当时也在暗地为共产党、新四军做事,只是身份不便公开。”

      此保证书一拿出来,立刻产生了功效,它不仅让王家整个家族的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相安无事,并且全家族还受到了地方政府和群众的爱戴。


“保证书”是怎么来的?


      抗战时“金牙保长”以身份作掩护,保护庄邻

      那么,这份有着如此“神奇功效”,甚至可以当做护身符以及免死金牌的保证书,是怎么得来的呢?首先,这还要从“金牙保长”的身份说起。

      王连骥对记者说,虽然保证书是在内战时期拿到的,事实上,早在抗日战争日伪时期,大叔王如清就已经作为地下工作者,为共产党做事了。王如清的姐夫在秘密进行地方抗日情报的工作,为了扩大抗日力量,就发展了王如清也做地下工作,组织上想了个办法,让王如清担任本地公开的日伪保长。为了方便他顺利开展工作,组织还决定拨款给他镶了一个金牙以显气派,就在右上方的虎牙部位。从此,这一金牙、礼帽、长大褂的保长身份在地方上畅通无阻,“金牙保长”在当地老少皆知。

      王连骥回忆道,之所以老少皆知还有一个原因,是大叔会以保长身份保护庄邻。在鬼子要保长找人做工时,他考虑到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会被掳走,更不能找妇女去做工,于是就专门挑一些老人和孩子去做工。日伪军看他们像是逃难的,坚决阻挡不让通行,王如清并未拿出保长证,于是带着一群人随便做工几下,应付交差。

      由于保长可以自由出入各种场所,因此,王如清经常利用保长的身份悄悄为我方购买枪支弹药以及根据地战备必需但紧缺的五洋(洋纱、洋油、洋烟、洋火、洋布),为淮阴地方的抗日武装部队提供了物资装备。

 

内战时协助新四军,保证书免他后顾之忧

 

      转眼,时间到了内战时期。档案资料显示,1946年(民国卅五年),内战的烽火越来越近,九月中旬,淮阴失守,淮阴党政军为执行毛主席关于自卫战争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开始北撤,到十二月时,华中野战军已完成转移战略任务,淮阴地方武装上升为主力。敌军压境,敌我力量悬殊,战争从地上转为地下。

      档案资料中所显示的这一时期的背景,正是王如清再度“复出”的时期。淮安市淮阴区档案局原副局长任仲仁对记者说,当时王如清在世时,曾对其讲述过这段经历。当时新四军驻淮办事处负责人陈化明、马骏等同志化装成商人住在淮阴北十余里地的棉花庄街,以做生意为幌子组织群众继续积极开展对敌斗争。

      当时依旧为保长的王如清经常和二人接触,深受教育和开导,二人见他比较进步,于是鼓励他逐步动员家族兄弟站出来与敌展开斗争。这时,王如清以及同是地下工作者的姐夫猜测对方可能也是地下工作者或者新四军人员,于是,深表激动,表示需要做什么尽管吩咐。

      在陈化明、马骏的建议下,王如清利用国民党“保长”的合法外衣,偷偷运送军需物品。他们想了一个办法,让王如清去城市买农村需要的人工肥,利用上城运回粪便的机会,帮助新四军将城内敌人的情报带回来,同时把城内接头人已经采购好的子弹、药品用蜡纸封闭好,放在粪桶里拉回来。听闻此建议的王如清开始着手进行。


      “保长”的身份果然畅通无阻,王如清便利用此身份频繁往来于城内外,进行消息传递。王如清的侄子王连骥对记者说:“大叔讲述当时官兵的查车经历时,甚为谨慎,由于马车上都是臭臭的粪便,没有人会仔细检查这些粪车,官兵看后,捂着鼻子就让车队快离开。”然而,时间一长,还是走漏了风声,有一个车夫就被盘查的官兵看出了端倪,被杀害了。

      这时,王如清不由得开始害怕。因为身为国民党的保长,如果被查出为新四军秘密做事,则会被当做叛徒等杀害,并且,全家人均不能幸免。当他把此心思向新四军的陈化明、马骏说明时,二人为了稳住其情绪,表示会对他负责,当即便写下了这份《新四军淮阴县办事处保证书》,以保他的家人安全,同时安排民兵暗地保护王氏兄弟。后来因为风声很紧,陈、马二人还曾两次在夜间安排王如清转移地点,脱离险境。一直到战争结束后,两者还一直保持联系,王氏兄弟甚为感激。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