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纵横

毛泽东对红卫兵态度的变化前前后后

时间:2007-01-26 08:54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942次

 

      毛泽东对红卫兵态度的变化前前后后

 

 
 

 
      红卫兵组织是在毛泽东支持之下发展起来的。但是,红卫兵在“文化大革命”中自然消失了,这与毛泽东对红卫兵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有直接关系。
      毛泽东曾经认为,搞“文化大革命”依靠的力量是青年学生,因此他支持红卫兵 从1963年起,毛泽东就认为中国存在一个官僚资产阶级,并且已经掌握了基层一大部分权力。到1964
年,他认为,搞“四清”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要寻找新的解决办法。1965年下半年到1966年年初,毛泽东对中国国内政治形势作了极为严重的估计。他认为,在中国,特别是在中共中央内部,已经产生了修正主义分子,他们是一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文艺界、出版界(简称“小五界”)的领导权已经不在无产阶级手里了;在党、政府、军队里,也有一部分权力被这些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所掌握。如果不搞掉这些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他们就会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因此,他下决心,要发动一场自下而上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把被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篡夺的权力夺回来,以保证无产阶级江山永不变色。而要整倒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又必须先从“小五界”下手,这就需要搞一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从“小五界”下手搞“文化大革命”,依靠谁?毛泽东经过认真思考之后,把目光落在了青年学生身上。他认为,青年学生最积极,最少保守思想,又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正好适合在以“小五界”为重点的“文化大革命”中当主力、打先锋。正是在对所谓“小五界”中存在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斗争中,全国各地高校和青年学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造反的青年学生,并且自发地组成了一个又一个松散的组织,产生了一些小头目。但是,这些学生组织以“红卫兵”作为自己的名称,已是1966年5月的事了。
      1966年8月,毛泽东主持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除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等文件外,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肯定红卫兵组织。
      全会期间的8月10日下午,毛泽东亲自来到中共中央接待站,对前来庆祝《十六条》的群众(包括红卫兵)代表说:“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全会的决定和毛泽东的讲话,实际上已经明确肯定:红卫兵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先锋、闯将。当时,毛泽东正是依靠红卫兵来搞“文化大革命”的。
      接着,毛泽东自己主动提出要接见红卫兵,并且先后接见了8次。可是,毛泽东在8次接见过程中,逐渐发现了红卫兵存在的问题,对红卫兵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毛泽东前三次接见红卫兵时,真心诚意地肯定和支持红卫兵,他希望依靠红卫兵夺取“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手中的权力。
      1966年8月18日,首都举行有百万人参加的“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大会。参加这次大会的主要是北京和全国各地的青年学生。大会召开之前,毛泽东并没有出席这次大会的打算。当他得知参加大会的多数是红卫兵时,临时表示要出席这次大会。他出席大会的主要目的,就是见一见红卫兵。
      由于这是毛泽东首次接见红卫兵,场面显得格外热烈,报纸上的报道也十分详细。当天,毛泽东身着绿军装,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了几百名红卫兵的代表。当这些红卫兵代表从天安门上走下来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的红卫兵欢腾跳跃,振臂高呼“毛主席万万岁”,特别是到天安门城楼上和毛主席握过手的人,更是激动得无法形容。
      毛泽东接见了红卫兵的代表后,走到天安门城楼的正中央,向高呼“毛主席万岁”的百万群众挥手致意。站在观礼台上的几万名红卫兵跳起来齐声高呼:“我—们—要—见—毛—主—席!”“我—们—要—见—毛—主—席!”接着,毛泽东走过天安门前的金水桥,一直走到群众当中,同周围的许多人紧紧握手,并且向全场革命群众招手致意。这时,广场上沸腾起来,人人双手高举过顶,向毛泽东跳跃着,欢呼着,拍着手。许多人把手掌心都拍红了,许多人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毛泽东这次接见红卫兵,林彪、周恩来、陈伯达、康生等人也参加了。当时正身处逆境的刘少奇、邓小平也参加了接见。刘少奇的精神状态很好,只是面对这种场面,有些忧心忡忡的样子。
      当天,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表现出了对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充分信心。他对身旁的林彪说:“这次运动规模很大,确实把群众发动起来了,对全国人民的思想革命化有很大的意义。”
      毛泽东第一次接见红卫兵,很快就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从国内报纸上发表的消息来看,全国出现一片欢呼和庆祝的声音,国外一些左派政党和组织也表示祝贺。毛泽东第一次接见红卫兵的消息很快传开了,许多没有被毛泽东接见的红卫兵,要求毛泽东也接见他们。毛泽东爽快地答应了。
      1966年8月31日,毛泽东第二次接见红卫兵。之后,中共中央于9月5日发出通知,决定全国各地的革命学生代表和革命教职工代表来北京参观。全国很快就掀起了大串联的高潮。与此同时,来北京串联和各地相互串联的红卫兵,对“走资派”和地富反坏右分子进行武斗的事情还在扩大。为了制止这种情况的蔓延,9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用文斗,不用武斗》。这篇社论发表后,全国的武斗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根本制止。
      1966年9月15日,毛泽东第三次接见红卫兵。由于红卫兵已经成了毛泽东的客人,北京各单位都对到京的外地红卫兵热情接待,因此来北京的红卫兵更多了。当天被接见的红卫兵约有100万人。因为前两次接见红卫兵后,有人说看不见毛主席,于是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红卫兵招手致意后,又乘敞篷吉普车到长安大街上与红卫兵见面。
毛泽东第四次接见红卫兵时,发生了“拦车事件”,使毛泽东对红卫兵的行为产生了怀疑。
     1966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7周年纪念日。这时,外地来北京串联的红卫兵越来越多,他们仍然要见毛主席。
考虑到这一情况,毛泽东决定把庆祝建国17周年大会和接见红卫兵合并进行,因此这次被接见的红卫兵比以前要多,有150万人。许多红卫兵半夜就守候在天安门广场等待毛泽东接见。他们不断地唱着《大海航行靠舵手》等歌曲,呼喊着“毛主席万岁”等口号。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天有的红卫兵组织在天安门广场打出了“打倒刘少奇、邓小平”的横幅,公开呼喊“打倒刘少奇、邓小平”的口号。
      因为是国庆日,晚上在广场上要举行焰火晚会,毛泽东与其他中央领导人上午接见完红卫兵后,就到人民大会堂去休息。下午4时,中央政治局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按照预先的安排,他们准备开完会后,晚间与红卫兵一同观看焰火,欢度国庆。但广场上的红卫兵却不愿意离去,一直等待再见到毛主席。晚上7时许,毛泽东与其他中央领导人从人民大会堂西门乘车,到大会堂的西北角,就是现在的南长安街南口,准备到天安门去。可是,车刚刚到南长安街南口,就被红卫兵和群众拦住了。红卫兵叫着要见毛主席。无法,毛泽东的车只好停下来。毛泽东的车一停,后边的车也都被堵住了,整个车队被包围在万人之中。这时,林彪下了车,走到毛泽东的车前边,边护卫着毛泽东的车边高声喊道:“我是国防部长,请让一让,让我们的车去天安门参加晚会。”可是,红卫兵一个劲儿地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不听林彪的话,可能也听不见。林彪只好请中央警卫团和机动部队前来解围。毛泽东一行的车队解围后,只好折回人民大会堂,没有能够参加天安门焰火晚会。
      拦车事件后不久,中央就强调,以后毛主席再接见红卫兵,一定要有组织有秩序。
      毛泽东第四次接见红卫兵时林彪的讲话和《红旗》杂志社论,引导了红卫兵的斗争方向。此后,红卫兵的造反行动,主要是针对“文化大革命”中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10月6日,首都红卫兵“三司”在首都工人体育场发起召开有北京和地方各大专院校师生10万人参加的“全国在京革命师生向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猛烈开火誓师大会”。在这次会上,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陈伯达率先代表中央公开点了刘少奇、邓小平的名。此后,全国各地到处都有“打倒刘少奇、邓小平”的口号和标语。
      1966年10月18日,毛泽东第五次接见红卫兵。这次接见,毛泽东的兴致明显不如以前高。据毛泽东的警卫们回忆,他在这次接见红卫兵时,已经明显表现出很无奈的神情,他虽微笑着,但表情却很严肃。
      毛泽东这次接见红卫兵时,天安门广场上除了高呼“毛主席万岁”、“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的口号之外,还同上次一样,高呼“打倒刘少奇!打倒邓小平”。
      1966年10月底,在北京的外地红卫兵越来越多,都要求毛泽东接见,不接见,他们就不走。无法,11月3日,毛泽东只好再接见红卫兵。这是毛泽东第六次接见红卫兵,人数比前几次都多,有200万人。毛泽东这次乘敞篷吉普车接见红卫兵,显得比上次还要疲乏,表现出很无奈的神情。毛泽东此时接见红卫兵已经很不情愿了,但从爱护青年学生的角度出发,他还是要接见。实际上,接见红卫兵已经成了毛泽东的一个负担。他对身边的警卫陈长江、李忠诚说:“红卫兵娃娃来了,你不见,他们不走,天气冷了,了不得。”
      到1966年11月中旬,在北京的红卫兵更多了。无奈,毛泽东决定当月的11日接见红卫兵。这是毛泽东第七次接见红卫兵了。
      这次接见结束后,毛泽东焦急地问周恩来:“我已经几次接见红卫兵了,为什么北京还有这么多红卫兵要接见?”周恩来回答说:“你不见他们,他们不走啊。”毛泽东又问:“中央不是决定停止串联,要红卫兵回原地闹革命吗?”周恩来回答说:“这些红卫兵已经来北京了,天气又渐渐冷了,北京市的压力很大,要尽快想办法见他们,让他们回去。”于是,毛泽东立即决定:“11月25日、26日连续两天接见红卫兵,让在北京的红卫兵都参加接见。接见完毕后,再不接见红卫兵了。由中央起草一个通知,以后串联再不实行免费了。”
         毛泽东8次接见红卫兵后,转为依靠工人阶级,明确提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
      1966年11月,上海发生了“安亭事件”,王洪文率一部分造反的工人卧轨拦车,造成全国主要铁路中断。
        毛泽东明确表示支持这一事件。1967年1月,上海工人造反组织又夺了中共上海市委的权,毛泽东又支持了上海工人夺权。这就是震动全国的“一月夺权事件”。此后,毛泽东主要瞩目的是工人。他在此后的一系列批示,都是支持工人造反夺权的,很少再有批示支持红卫兵夺权了。十分明显,毛泽东已经决心依靠工人阶级搞“文化大革命”了。
      对于青年学生及其组织红卫兵,毛泽东是不再信任了。不仅不信任,他还认为,这些青年学生是需要接受再教育的。基于这一考虑,毛泽东采取了三个措施:一是派工宣队进驻各学校,由工人维持学校的秩序,甚至在党委已经倒台的情况下,由工人代表来当学校的负责人;二是派军宣队进驻各学校,由军代表主持学校的工作;三是在后来成立的“三结合”领导班子中,让军队干部、工人代表、老干部代表担任主要领导人,青年学生代表虽然也结合进领导班子,但是位置排后,不担任主要领导工作。
      再到后来,毛泽东看到,学校的秩序仍未稳定下来,而且全国的大学、中学都停课闹革命。加上全国各地都处于混乱之中,学生到了毕业期,却难以分配工作。怎么办?毛泽东想出的办法,就是让大学毕业的学生到工厂、部队去,接受工人阶级和解放军战士的再教育,让中学毕业的学生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于是,大学生们逐步分配出去了,一个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开展起来了。
      此后,红卫兵组织大多自然消失,红卫兵运动沉寂了。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