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话题 > 全球视野

胡锦涛“南巡”记

时间:2007-03-05 03:08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488次

 

                   胡锦涛南巡

 
 ●胡锦涛的“印巴调和论”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于11月15日至26日出席河内APEC峰会并完满结束了对越南、老挝、印度、巴基斯坦四国的国事访问。巴基斯坦是胡锦涛出访国中的最后一站,这也是中国元首10年来首次访问巴基斯坦。报道称,巴基斯坦对胡锦涛的来访给予高度重视,在胡锦涛抵达伊斯兰堡之前,巴方就在从机场到胡锦涛下榻宾馆的道路上装点了无数彩旗和欢迎标语。不仅如此,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总理阿齐兹还同时亲自前往机场迎接胡锦涛主席。据巴方媒体称,这是二十年来少有的阵势,是巴基斯坦最高级别的礼遇。访巴期间,胡锦涛24日与穆沙拉夫、阿齐兹举行了正式会谈,25日中巴发表了联合声明并签署了18项合作协议包括中巴自由贸易区协议。胡锦涛当天还在伊斯兰堡会议中心发表题为《弘扬传统友谊深化全面合作》的演讲,胡锦涛在演讲中指出,中国愿同巴基斯坦一道,共同致力于实现不同文明和谐进步,维护世界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不懈努力。报道还称,此次访问成为了进一步巩固中巴传统友好合作关系进程中的里程碑。
  
  对于胡锦涛主席此次对东南亚、南亚四国之“南巡”,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胡锦涛分别在印度及巴基斯坦说出的两句话:第一句是“中国在南亚不谋求任何私利,愿为促进南亚和平与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第二句是“中国欢迎并支持印巴改善关系,并愿意担当建设性调解角色”。
  
  如果说第一句话“不谋求任何私利”有点太“大公无私精神”的话,那么第二句话“欢迎并支持印巴改善关系”则把“不谋求任何私利”具体化和现实化,而这两句话的后半段“愿意发挥建设性作用”和“愿意担当建设性调解角色”,则把中国的“大公无私精神”推上了“心诚则应”的最高意境。
  
  这就是胡锦涛的“印巴调和论”。也许中国领袖推崇自己这种“大公无私精神”的“共产主义思想”,在布什和安倍听到后除了苦笑之外,是否还有别的感想?
  
  我们在3月17日《中日战争“椰风挡不住”》中这样评述:尽管华盛顿与新德里签订的“核能合作协议”、日本与印度签订的“军事合作协议”,似乎在北京的意料之外,不过这反而更加坚定了北京开拓伊朗、巴基斯坦、沙特以及缅甸“南北能源走廊”的勃勃雄心,也坚定了北京以东海为“引子”的一揽子“先平东瀛”的决心。
  
  正是这个“不谋求任何私利”的北京,目前基本完成了“泛亚铁路”中国南部-缅甸段的前期工作,而在将会左右着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与全球战略的巴基斯坦,目前由中国援建的多个大型投资项目,有的已完工,有的在建或筹划之中,其中包括耗资8.5亿美元的恰希玛核电站二期工程、另外筹造两座价值12亿美元的核电站、距离伊朗仅有72公里的瓜达尔港二期工程、瓜达尔港附近投资120亿美元建造一座炼油厂及另建一个面积2.2万公顷的自由经济区、瓜达尔港直通中国新疆喀喇昆仑山口的喀喇昆仑公路扩建工程,以及沿着喜马拉雅山脉修建一条西起瓜达尔港东到中国新疆的输油管道,当然还有正在论证中的中巴铁路。
  
  从战略的角度来说,目前的喀喇昆仑公路已经可以担负得起汽车运送物资的的任务了。也就是说,在中国“经济大动脉”马六甲海峡被日美封锁的特别时期,来自伊朗、沙特、非洲的原油包括其它物资,都将可以通过喀喇昆仑公路进入中国境内,实现破解日美战略封锁的“自私自利”目标。手中把着这条新的大动脉,北京在南亚就有了更大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正是这个“不谋求任何私利”的北京,现在首次主动、公开表示愿意为化解印巴这两个宿敌的恩怨情仇担当调解角色。我们的理解包括:一,中国愿意调解印巴的紧张关系,实质就是调整中印之间不信任的关系;二,印巴关系的缓和并得到正常化,不但有利于促进南亚的和平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中印战略伙伴合作关系;三,作为巴基斯坦最忠实的朋友和最坚强的后盾,中国愿意出面调解,既是最现实最可靠的方式,也是最真实的诚意;四,中国不但有诚意调解印巴关系,同样有诚意解决中印之间的边境问题,最终消除两国之间的不信任障碍。
  
  众所周知,中国一直是巴基斯坦最具影响力的盟友,而且也是巴基斯坦牵制印度的渔利者。现在,北京主动打出“放弃这份渔利而担当中间调解角色”这一张牌,完全出乎世界尤其是印度的意料之外,让新德里一下子难以适应:这到底只是一个姿态还是一个喜讯?
  
  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奥秘。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引擎”如何和谐共处,不仅关系到中印两国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24亿人民的和平与发展问题,而且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与日美打着和平旗号在中国周边遏制、围堵中国并不断地制造事端所不同的是,中国为自身的生存、安全和发展不得不实行反遏制反围堵战略的同时,还考虑到了“永远都搬不了家的老邻居”的安全、和平与发展。这两个正在崛起的巨人,对抗只会给自身给世界带来灾难,和谐共处才是两国人民乃至世界的巨大福祉。
  
  正是基于这一点,北京愿意参与印巴“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进程,一点都不足为奇。而作为印巴紧张关系的“既得利益者”这一敏感身份,胡锦涛正是以后半段的“愿意发挥建设性作用”和“愿意担当建设性调解角色”,把前半段的“不谋求任何私利”及“欢迎并支持印巴改善关系”修饰得有血有肉,显示出了中国愿意放弃“既得利益者”这一特殊利益,从而让印度相信中国“不谋求任何私利”,中国的影响力才是印巴真正走向和解的唯一力量。
  
  归根结底,这就是向印度传递一个最明确的信息:中国不是印度的竞争对手而是真诚的朋友。尤为重要的是,这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在国际政治重大事务中,第一次由国家元首主动表达愿意扮演美国期望已久的“负责任的利益莜关者”。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化解了印巴的冤仇,改善了中国在印度的形象,也就是为了打破日美利用印度牵制中国的图谋,把华盛顿给新德里奉送的“核能合作协议”变成“免费的午餐”,把日本在印度的军事企图也化作“永远的蓝图”。这也可以解释为“予印度之利谋中国之益”。
  
  胡锦涛这一出其不意的“印巴调和论”,具有深远的划时代的现实意义。最现实的一点,就在于“印巴调和论”事先不为任何人所预知,并且就在新德里还在欣赏这突如其来的橄榄枝的时候,北京已把南亚未来的主动权囊括手中。
●“中国智慧”化解中印“刀光剑影”
  
  据新华社报道,胡锦涛主席11月20日至23日对印度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10年来首次访印,也是中印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印,中印双方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然而,在访问前夕,在双方特别需要营造友好气氛的时候,印度却不同寻常地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
  
  众所周知,中印之间,尽管存在社会制度及意识状态的不同、国家主体战略及发展模式的不同,但最根本的一个问题其实就是历史遗留的边境问题。而偏偏就是这个双方最敏感的问题,恰恰就在胡锦涛的到访将为中印关系提高到前所未有水平的历史性时刻,却洪水般地爆发出来并带来了世界外交史上罕有的极不和谐的音符。
  
  这里先回放一下这几只“罕有的极不和谐的音符”。据西方媒体报道,印度在本月初曾提议两国先就边界争议等议题进行一次特别部长级的会谈,原计划由印度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和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9日会面。但由于双方意见不一致,印方抱怨中方在边界问题上“态度强硬”,取消了原定的会谈。由于举行会谈和取消会谈都是印方建议的,本不是很重大的事,但印方却表现出极大的不满。13日,印度一家电视台在采访中国驻印度大使孙玉玺时,又提出了这个问题。孙玉玺再次重申了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以我们的立场来看,整个阿鲁纳恰尔邦都是中国的领土,达旺只是其中一个部分,我们对整个阿鲁纳恰尔邦都拥有主权。”可是没想到由此引发了印度政府的强烈反应,印度外长慕克吉随即反驳孙玉玺的言论,声称“阿鲁纳恰尔邦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阿鲁纳恰尔邦首长更是愤怒地要求北京召回孙玉玺,同时印方又以“中方态度强硬”取消一个原定于16日举行的讨论两国边境问题的特别部长级会晤。而印度媒体更是以“中印边界争端”话题的大规模报道推波助澜,一些媒体开始发出很不冷静的声音。据印方外交人士表示,中方拒绝在胡锦涛访印期间讨论边境问题,使印方颇为失望,认为如此一来,胡锦涛之行毫无实质意义可言。
  
  人们不得不为胡锦涛的印度之行捏一把汗,尤其在印度国内政府高层及媒体就“中印边界争端”的争论罕见地愈演愈烈的时候,尤其在加拿大总理哈珀因以人权问题指责中国而在APEC峰会被北京把两国首脑正式会晤降为“仅给15分钟”非正式会晤的时候,尽管我们在11月16日《东亚新的角力》中“自我安慰”的评述: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是为胡涛的访问增添了“智慧的花絮”,让印度当面倾听中国领袖的诚意,何尝不妥?
  
  显然,这是某些“聪明”的印度官员抠出的“鬼点子”。这些印度官员十分了解中国人喜欢搞一些喜气洋洋的“面子工程”,以为在胡锦涛访印前夕及期间顺着中国人希望营造之“喜气”,在边境问题上摸中国人“易于让步”之瓜,从而达到渔锦中国人“友好”之利。
  
  新德里想得确实美妙!总以为北京与俄罗斯、阿富汗、越南等国“三七二十一”就解决了边境问题,中印之间也只是“克隆”而已。其实,新德里对中国确实了解太少了,就好象当年中印边境冲突之前对中国缺乏了解一样,当今世界最精于“现代拿来主义”的“克隆大师”中国人,也有其特殊的一面,如同北京处理东海问题与处理南海问题截然不同的一样,北京在处理中印边境问题也不会仿效其它边境问题一样“快餐式”。
  
  美国人被迫无奈地拿着“美印民用核能合??土和主权来给印度作人情,新德里未免也太夜郎自大了。
  
  北京无疑十分重视中印边境问题的彻底解决,但压根就没想过为营造“中印最好时期”以此给新德里“胡萝卜”。北京对印度的战略应该有两套方案:第一个是在平等互利互信的基础上,在世界上“最后一块处女地”与印度全面合作共同发展,跟美日血拼经济,抢占印度市场;第二个是在得不到新德里信任和配合的情况下,避开美日锋芒,维持友好关系,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印度周边国家尤其巴基斯坦方向。
  
  正是早已成竹在胸,面对“中印边界争端”这一影响两国互信因素的话题,胡锦涛巧妙地运用了“中国智慧”。胡锦涛21日在与印度总理辛格会谈时表示,同印度发展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中国政府的既定政策和战略决策,绝非权宜之计。中方欢迎印度发展,印度的发展对中国不是威胁,而是机遇。中方把印度视为中国在亚洲乃至全球的重要合作伙伴,把中印关系视为中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所谓“绝非权宜之计”,就是说北京并不只是为了一个边境问题而忽视了双方更重要的合作与发展战略问题,既然“印度的发展对中国不是威胁而是机遇”,那么边境问题就是“好邻居和好伙伴”必然需要相互尊重和耐心解决。
  
  正是通过我们所说的“当面倾听中国领袖的诚意”之后,西方媒体普遍认为辛格为此作出了新的决定。辛格在联合记者招待会上说:“胡主席和我一致认为,印度和中国共同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辛格说:“要想成为好邻居和好伙伴,从而实现互利,双方必须在互相支持的同时,敏感对待对方所关心的问题和怀有的希望。以这样的态度,两国共同发展就有足够的空间。”中印首脑会谈中还表示,将在2007年10月前成立专门小组,尽快解决边境问题。在边界问题最终解决前,双方继续维护好边境地区和平安宁。
  
  显然,两国边境问题的最终解决,不是印度希望的“现在”而是中国愿意的“未来”。十分有趣的是,胡锦涛并没有正面提及“中印边界争端”话题,而是以中印更重要的“战略高度”这一“智慧的花絮”,从而在辛格认同的友好气氛中,成功地化解了“中印边界争端”话题所带来“刀光剑影”的访问危机。
  
  ●日本钟情于“沙漠中的绿洲”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1月22日在新德里印度科学宫就中印关系和中国发展道路发表重要演讲。胡锦涛指出,中方愿同印方一道努力,推动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面深入发展。胡锦涛为此提出5项建议。其中:第一,增强政治互信,巩固两国关系基础。双方应该高瞻远瞩,洞察历史潮流,从战略全局出发把握两国关系,增进相互了解。第二,深化经贸合作,充实两国关系内涵。积极推动贸易多样化,争取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400亿美元。鼓励和支持两国企业在信息技术、能源资源、基础设施、科技、农业等领域开展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培育两国合作的新增长点。
    另据中国商务部统计的数据,目前中印两国的贸易额已从1990年的2.6亿美元增至2005年的187.03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达30%左右,预计今年双边贸易额将突破200亿美元,提前两年实现中印政府2005年签署的相关声明中“拟在2008年前实现双边贸易额达200亿美元”的目标。印度已成为中国在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也已成为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且中国很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取代美国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
  
  这次胡锦涛提出争取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400亿美元,并促进双向投资,这一贸易前景带来的巨大诱惑确实令新德里难以抗拒。但人们应该注意到,真正获利丰厚和受惠长远的在于投资,而目前中国在印度的投资规模却还不如一个中国亿万富翁的资产。据印度政府称,从1991年8月到2005年10月从中国流入印度的直接投资总额为203万美元(中国的统计约为4735万美元),但是,考虑到印度同期所接受的外国直接投资为362亿美元,这一数额是微不足道的。而印度对中国的投资相对高了不少,约为13亿美元。
  
  不容忽视的是,人们不时看到诸如华为、和记黄埔等中国企业在印度的投资计划和项目屡屡受阻或受挫,最近印度又以设立禁飞区阻挠所谓“有军方背景”的中国民航企业长城航空公司扩大在印业务。其实这种军民产品兼顾的企业在全球非常普遍,像美国波音、日本三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等都是这种情况。印度政府最近正在制定新的外国直接投资政策,中国将首次被列入“外国直接投资存在安全风险的国家”名单。
  
  这样人们就不难理解胡锦涛在提出的五项建议中把“增强政治互信,巩固两国关系基础”放在第一位。众所周知的边境战争及领土问题等历史原因,中印至今仍然还没解开“政治互信”这个结,因而双方也似乎看不到进入各自都垂涎于对方市场的“绿灯”。对于早已具备海外投资实力尤其是希望进入世界上“最后一块处女地”的中国企业来说,当然也渴求象西方企业一样在印度畅通无阻。
  
  一直关注我们评论的读者应该没有忘记,我们曾在今年1月7日《中日“恋曲2006”》中这样预言:东海在一定时期内即使“暗流汹涌”,但在小泉的任期内也许掀不起“千重浪”,不一定成为“中日战争”第一个战役可能的爆发点,我们认为“中日战争”第一个战役是没有硝烟的“对决印度”。
  
  现在人们正在看到,印度不但已经超过中国成为“日本海外援助资金”的最大接收者,而且为日本在投资、金融甚至军事领域大开绿灯,更为甚者,安倍新内阁决意在印度跟中国乃至美国“决一死战”。安倍在其《美丽的国家》一书中表示,“如果在另一个十年日印关系超过日美和日中关系,这并不奇怪。”他认为,“进一步加强与印度的关系对日本的国家利益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这就是日本无限钟情的最后一块“沙漠中的绿洲”。只要占据了这块绿洲的半壁江山,把更多的资本投向印度及越南,并为日资撤离中国找到一个绝好的退路,这样日本在经济上就能够减少甚至摆脱对中国的过分依赖,从而在军事上对中国采取更加强硬的战略。
  
  胸怀“万世谋略”的胡锦涛不能看不透日美的“狼子野心”,此次“南巡”决非“某君到此一游”。当西方分析家认为胡锦涛只是完成了原定访问程序的象征意义而无所新斩获的时候,胡锦涛在“南巡”途中已经勾勒出了下一个“南亚新战役”的路线图,而“印巴调和论”及“争取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400亿美元”只是新战役的两个“新兴奋点”。
  
  中国有人总是强调印度的优势仅仅在于软件信息业,然而恰恰就是这个全球最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龙头产业,给印度带来了连续数年GDP稳定的高速增长,而且印度其它潜力还没完全挖掘出来。当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又有谁预知中国自己到底有多少方面的潜力?当年中国在津津乐道于中越边境战争的时候,可曾预知如今越南的发展潜力和前景绝不亚于中国和印度,所以我们在3月17日《中日战争“椰风挡不住”》中就曾经为印度“高唱颂歌”:印度-这个南亚次大陆的“大笨象”已经默默地势不可挡地赶上来了,并且已经成了世界列强(包括自以为是的中国)人气最旺的“大众情人”。
  
  如果中国还在为自己GDP始终高速增长而沾沾自喜却又找不到贫富差距的原因所困惑的话,不出五年,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及“世界市场”的优势将不可避免地让位给后来居上的印度。理由十分简单,世界列强对“东方巨龙”是“敢泡而不敢亲”,但对“南亚大象”绝对是“大众情人”般的肆无忌惮。
  
  中国应该成为“大众情人”的最有力的竞争者,胡锦涛此次“南巡”决非走马观花。
  
  ●“形式主义色彩”的点睛之作
  
  我们注意到,胡锦涛主席11月22日在印度科学宫发表演讲时表示,他这次访问印度,同印度领导人就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未来发展达成了重要共识,共同认为应该向全世界传递一个重要政治信号,这就是中印是真诚朋友,是合作伙伴,中印愿意长期友好、携手合作、共同发展。
  
  显然,这份事先早就准备好的演讲稿的主题和内容,充分显示了胡锦涛对此次印度之行的胸有成竹。正是胡锦涛的这一席“点睛之作”,让那些真切希望与中国友好相处的印度务实派倍感欣慰和鼓舞,让那些试图给胡锦涛出难题甚至难堪的印度保守派“欲言又止”。
  
  这一席看似再“形式主义色彩”不过的漂亮客套话,它的画龙点睛之处就在于“向全世界传递一个重要政治信号”。这个所谓的“全世界”,当然就是指自以为代表全世界的“世界霸主”美国。而这个所谓的“重要政治信号”,就是告诉华盛顿,任何试图阻挠中印友好、合作与发展的企图,都将遭受中国的强力阻击和反击。
  
  毫无疑问,南亚次大陆已经成为中俄美“三巨头”新的角力点。其实,从当年9•11事件之后开始,巴基斯坦首先成了中俄美新的角力点。而“爆发点”来自当时的美国副国务卿阿米蒂奇要求巴基斯坦在反恐战争中与美国合作、否则巴基斯坦就“做好遭到轰炸的准备,做好后退到石器时代的准备”,“转折点”是在今年9月17日,凭借“北京和莫斯科打足底气”的穆沙拉夫在纽约公开揭露了这一让布什下不了台的惊天内幕。
  
  耐人寻味的是,在胡锦涛出访四国之前,布什在13日与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通电话时重申美国视巴基斯坦为重要盟友,美国参议院也在16日通过了美印民用核能合作协议,但华盛顿即使为巴基斯坦奉送同等于印度的“核合作待遇”或者扩大对印度的核合作范围,都无法阻挡胡锦涛“南巡”的和谐之风。
  
  我们所戏说的“南巡”,指的就是胡锦涛得到了邻国兄弟般的礼遇和敬重。单凭受访国政府两大“巨头”罕见的同时出席欢迎仪式这一点,就足以迫使失意于APEC峰会的布什在白宫好好地闭门思量。胡锦涛凭什么?中国凭什么?答案十分简单,这就是胡锦涛24日在伊斯兰堡会议中心发表演讲中的一段话:“中巴关系堪称不同文明国家和谐共处的典范”,“中国愿同巴基斯坦一道,共同致力于实现不同文明和谐共处和谐进步——中国不但说到了,而且做到了。这与美国所谓的“文明冲突论”恰恰相反,所产生的效果也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样人们就不难理解,胡锦涛的四国之行,与其说是一次深秋之旅,毋宁说就是胡锦涛“和谐世界论”的再一次展示。这一得到了世界大多数国家认同的“另类共产主义理论”,其精华就是向全世界展现“不同文明国家和谐共处和谐进步”的现实意义。
  
  而这一“和谐世界论”来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我们看来,胡锦涛“南巡”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他给了中国人以信心,同时也给了世界以信心,最终就是让中国人让全世界对中国更有信心。就如我们在11月23日《安倍“苦涩的亮相”》中所评述的:中国人并不是建造不起信心和雄心,细想一下,美利坚合众国铸造的今天用了23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到今天仅用了57年而且是扛着“一穷二白”走过来的。
  
  充满信心的北京还会让华盛顿看到,“南亚大象”印度乐意与其“竞争对手”中国携手并进,道理并不深奥,连世界霸主都敬中国三分,世界除了热诚地拥抱中国,并与中国分享和平发展的快乐,恐怕再也没有更明智的选择了。

                           共同富裕 2007-2-14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