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话题 > 社会广角

走进吴仁宝

时间:2007-02-02 10:06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719次
 
                                  走进吴仁宝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可以说是一部农民史,是农民用汗水和智慧奠定了中国这个伟大的国家。而地处江苏省江阴市的华西村虽然只是中华大地小而又小的一块土地,但一位不凡的农民——中国小康村研究会会长、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却在这块弹丸之地上一举夺下了四十多项“中国第一”。使华西村被海内外誉为“天下第一村”。吴仁宝由此也成为中国九亿农村人口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1977年8月,吴仁宝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现代化”3个字已深深嵌入吴仁宝的思维中。
        自80年代以来,吴仁宝的华西村在全国率先成为“电话村”、“彩电村”、“空调村”、“别墅村”;90年代,又成为中国“第一轿车村”;21世纪第一年又成为中国“第一电脑村”。千百年来,城乡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已被农民吴仁宝用双手填平。这个秀美的村庄,远看像园林,近看像公园,细看是幸福的乐园。
        1998年4月20日,江泽民总书记兴致勃勃地登上了百米高的华西金塔观光层,八十多处美景尽收眼底。他一挥而就,题写了“华西金塔”4个道劲大字,并连声赞叹:“华西人民幸福!幸福!真幸福!”1992年5月,时任总理的李鹏视察华西村,欣然挥笔题词:“华西村,中国农村的希望所在!”2000年2月22日,李鹏委员长第二次视察华西村,在塔顶再次题词:“华西村,真正有希望!”
        如今,华西村总产值超过四十亿元。村民家庭存款最少三十多万元,多的三百多万元。一般家庭的资产在一百万元上下,比建树初期全村人的总资产还要多。
        在“富口袋”的同时,华西人没有忘记“富脑袋”。作为华西村象征的华西金塔,南大门前竖着一块巨大的标语牌,上面写着:“家有黄金数吨,一天只能吃三顿;房子豪华独占鳌头,一人只能占一个床位。”吴仁宝说标语的警示意义在于教育全村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他解释说,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
        如今,吴仁宝全家26口人全部在华西当农民。
        三年自然灾害时,大儿子协东因家贫辍学,学了木匠,其后又到江西做木工活。华西重造山河,搞农业起家时,吴仁宝一封电报把他召了回来。
        二儿子协德入伍参军转成了志愿兵,转业后被上级部门按政策安排到县机关工作。吴仁宝教育儿子爱党爱国爱华西,齐心协力建设好华西。于是二儿子重新端上了“泥饭碗”,现在挑起了占华西经济总量三分之一强的华西博美公司总经理的大梁。
        女儿凤英从小就吃苦能干。她理解父亲创业初期苦于人才缺乏的难处,动员自己在国有大厂当技术员的丈夫缪洪达丢掉“铁饭碗”来华西艰苦创业。这位女婿现为村党委副书记、华西毛纺总公司总经理、华西集团副董事长。
        三儿子协平高中毕业后曾在外边吃商品粮当工人,后回到华西,先在工厂当五金工,后到华西南苑宾馆,当了宾馆经理。   
        进入新世纪,吴仁宝正在依据中国加入WT0的新形势,调整营销队伍结构,大量吸收文化素质高、接受能力强、反应速度快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营销队伍,到全国各地开发市场。
         吴仁宝认为决战决胜国内国际市场人才是根本。40岁以下的人,都要掌握一两门外语和专业技术,更新知识,擅经营、会管理,靠知识发财致富。现在,华西正在进行一场“学习的革命”,他们和南京国际关系学院联合创办了英语大专班,出现了夫妻学普通话,母子互学外语的生动局面。   
        饮誉海内外的华西村已建村40年。吴仁宝一直是这个村的“一把手”。
        2002年,巳74岁的吴仁宝,宝刀不老。他说,这个村官我要干到80岁。这个消息传出后,有人问他:在全国九十多万个行政村中,像你这样70多岁仍担任行政村“一把手”的毕竟是凤毛麟角,你这样和干部“四化”标准中的年轻化是否有矛盾?吴仁宝十分自信地回答:“华西的经济发展快,干部水平跟不上,大才小才统统用起来,还是不够用。我是废物利用,总比弃而不用好。只要华西人选我,我就可以干。”
        吴仁宝一直坚持“三不”:一是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二是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三是不拿全村高额奖金。近年,华西镇人民政府批准他的奖金累计已达两千多万元,他分文不拿,全都留给集体再发展。在吴仁宝的影响下,华西的党员干部自觉奉献,一切为人民所想,一切为人民所干,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标准。
        华西村,无愧于“天下第一村”!
        吴仁宝,无愧于“中国九亿农民的代表”!
 
                                      
 
                                      《名人传记》 孙海燕/文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