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话题 > 社会广角

单贴点击高达4亿人次:网络红作者赵赶驴异传

时间:2007-01-03 06:10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622次
 
         单帖点击高达4亿人次:网络红作者赵赶驴异传
 
        湖北襄樊一位年仅27岁的公司白领突发奇想,在网上写了一篇名为《和美女同事的电梯一夜》的原创小说。该书讲述了一个叫赵赶驴”的年轻人在一次夜晚加班后,因为电梯故障,和一个美女同事一起被困了一夜。从此,一段浪漫而搞笑的爱情故事开始了。3个月后.仅在猫扑一个网站上的点击率就达到了惊人的1.5亿,远远超越了当初的痞子蔡与慕容雪村。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某大型国有企业员工,到现在网络上几乎无人不知的超级写手,赵赶驴只用了仅仅3个月时间。他的名字来自粱羽生的小说《龙凤宝钗缘》中一个只出场几分钟就挂掉的小人物。这个网络写手目前过着一种奇特的双重生活——平时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做流程设计的工程师。一到周末他就戴着一个特制的“驴头”,飞赴全国各地举行签售和宣传活动。他从不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也坚持拒绝以真实面目示人。
        “阅读狂欢,娱乐至死”的写作宗旨,戴着驴头、坐着三轮车的搞怪签售方式,各地夹道欢迎的“驴娃粉丝团”,为他吸引了无数眼球,也令他挨了不少白眼和嘲讽,甚至令他背上“文学可以休矣”的罪名。
        但赵赶驴说:“思考是重要的,但发笑比思考更重要。”他希望更多的人只是因为开心快乐而去读他的书。他有许多梦想,想辞职专职写作,想当导演,还打算明年戴着驴头远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及韩国筹地进行全亚洲的巡回“驴头签售秀”。
   
“电梯奇遇”简介
        一个叫“赵赶驴”的年轻人,在一次夜晚加班后,因为电梯故障,和一个美女同事一起被困在电梯一夜。从此,一段浪漫而爆笑的爱情故事开始了。赵赶驴干方百计让自己混进了那个美女同事的同一部门,然而,就在上班的第一天,他却一不小心把一个黄色短消息错发到了自己的新女上司手机里……
        故事荒诞爆笑,大部分读者在读这篇小说的时候都是从头笑到尾。赵赶驴在网络上被很多人爱,也被很多人骂——但这些都不妨碍他成为当下最红的畅销书作家。他创造了网络史上单贴点击的最高纪录:4亿!
赵赶驴去见女友  遭网友“通缉”
        记者:据我所知,网络上走红毕竟还是改变了你的生活,比如你的女朋友就是通过小说认识你的,那么你的生活究竟有没有受到一些打扰呢?
        赵赶驴:还是有一点,不过不多。我的女朋友是一个广东小妹妹,看了我的帖子,然后就加了我的QQ,聊着聊着我们就谈上了网络恋爱,听起来很老土吧。我因为去见她,小说中断了几天,还引起了网友到处“通缉”我。
        记者:你以前比较喜欢看谁的小说?有没有受到谁的启发?
        赵赶驴:我20岁之后就不看小说了,以前最喜欢看的是金庸小说,不太喜欢读其他的小说。刚才有人问我有没有看过郭敬明的小说.我说我都不知道他是谁。
   
娱乐的源头是真诚
        据说.现在网络上至少有两万名写手每天在敲打键盘,自由书写凡人的梦想、快乐和伤痛。“赵赶驴”们的出现,不断告诉人们一个事实:不仅仅是写作,在任何一个领城,都逐渐在走向平民化、草根化。如果说“超级女声”是“想唱就唱”,那么赵赶驴就是“想写就写”。
        赵赶驴为什么能这么火?其实联想一下早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直到近来流行的《和空姐同居的日子》等网络小说就会发现,赵赶驴并不是一个多么天才的写手,包括在鱼龙混杂的网上而不是在狭小高端的传统评论圈内,网友们对赵赶驴的小说也持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在喜欢赵赶驴小说的人看来,喜欢仅仅是因为他的小说足够好玩。事实上,赵赶驴几乎是一种“粗放式”、“原生态”的本能写作,谈不上“技术含量”。正是出于“好玩”的简单初衷,让戴着驴头到处签售的赵赶驴遭到了严肃文学界几乎一边倒的讨伐。青春文学研究学者自烨对这种“文学逐渐娱乐化”的倾向表示了深深的忧虑,认为这“对真正的文学是一种伤害”。著名评论家束大可表示,这不过是互联网“哄客时代”又一次促成的“大众娱乐狂欢”,文学早已不断发出被“彻底娱乐化”的危险信号。连赵赶驴的“前辈”慕客雪村也说:文学死亡指日可待。
        但赵赶驴自己说,“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一切都很自然,小说火爆也是因为群体力量,而不是个人可以控制的。”他甚至认为,娱乐化是文学转型的一条道路。
        娱乐化的浪潮似乎是不可阻挡的,赵赶驴的签售方式的确让人看到了刻意经营的痕迹,但他“不想被打扰”的心声,不能说完全是虚伪做作。沉闷的出版业是否已经只有走娱乐化道路才能激活?个人不敢苟同,但仅就赵赶驴的成功来说,制造娱乐的前提必须是源于真诚。
  
                                  《南方日报》 郭  珊/文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