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话题 > 社会广角

吃使馆饭的“中国邻居”

时间:2006-11-12 04:06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431次
吃使馆饭的“中国邻居”
 本报记者 段聪聪
     《环球时报》 ( 2006-11-10)
  德国使馆门口的“游商”。
  段聪聪摄
  小李从外地农村已经来北京半年多了,他到北京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北京环境最好的地段之一——德国使馆外面上班,工作内容是卖保险。76岁的周老太太的家就在美国使馆对面的居民楼里,她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坐在使馆外面为办签证的人提供咨询服务。小李和周老太太都属于活跃在北京各大外国使馆外面的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是外国大使馆的“中国邻居”。

  外国使馆提供生计来源

  来北京办过赴美国和欧洲签证的人恐怕都有这样的经验。在这些国家驻华大使馆的签证处外面,经常聚集着一些人,他们自己并没有办过签证,但却对办签证的一系列手续非常熟悉;他们从来没进过使馆,但却对围墙里面的事情了如指掌。办签证的人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他们都能帮助解决。他们就像依附在大鱼身上的小鱼,外国使馆为他们提供了生计的来源。

  德国使馆旁边的路口每天都聚集着十几个人,小李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办公室就在路口停车位上写着“保险”字样的破旧面包车上。记者跟随小李来到了他的“办公室”,面包车里摆了几张小桌子和小椅子。需要买保险和进行签证咨询的人就在这里谈生意。

  因为办理申根国家签证(申根国家签证可以在申根国家区域内自由通行)必须提供购买保险的凭证,所以就有了使馆外面这一群卖保险的人。但他们的业务也不仅限于卖保险,跟签证有关的服务他们都做,用小李的话说就是“我们给您提供一条龙服务”。

  还不到20岁的小李刚到北京,老乡就给他介绍了这个工作。小李告诉记者,他们主要以卖保险为主,提供签证咨询方面的服务其实赚不到什么钱。到德国使馆办签证,需要提前电话预约。四五年前,约一个号要300元到400元,而现在50元就能“搞定”。小李说这是因为竞争太激烈了,像约号这样的服务基本上就算白送了。

  细打听后记者才发现,其实在德国使馆外面的这些人并不是普通的“游商”(流动的商人),他们都是有组织的。使馆外面停的几辆面包车,分属不同的公司。这些公司将从社会上招来的业务员分配到各国的使馆外去招揽生意。卖保险和咨询这一类的业务在面包车上就能办妥,如果需要翻译、填表、预约等其他服务,业务员就把客户带到附近的公司去处理。业务员的收入基本靠提成。小李这样的新手,一个月能挣到1000-2000元。据小李说,经验丰富的老业务员有时还能挣到上万元。旁边那些发飞机票广告的人,每给一个公司发,每月能拿到200元。为了多挣钱,他们通常会多接几个公司的单子。小李对记者说,其实这工作挺辛苦。他每天7点多就得上班。冬天冷风吹,夏天太阳晒,嘴皮子磨破,腿肚子站酸。但为了生计他只能努力干。

  周老太太创出自己的品牌

  随后,记者又来到以人多环境乱著称的美国使馆签证处门口。刚一到,呼啦啦一下子三四个人就围了过来。有年轻的小伙子,也有中年妇女,都背着书包,跟普通的路人没什么区别。但一见到有人经过,他们都会拿出一摞出售飞机票的广告单,迅速地往人手里和怀里塞。记者正要准备看看这些广告,这时候,一个老太太凑过来问:“你是办签证的吗?”随即这位姓周的老太太向记者热情地介绍起来。

  周老太太说自己干这行已经十几年了,可谓是“经验丰富”,一个折叠凳子和一张“签证咨询”字样的广告牌就是她的全部办公用品。十几年前,周老太太在自家楼下开了个铺面,出售工艺品,借着附近著名购物市场——秀水街的光,生意还不错。后来因为美国大使馆的签证处就在铺子附近,就顺便又开发了复印、照相、代人填表等以办签证的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签证咨询业务。由于从业时间长,经验丰富,她还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号称“山东老太太”,据说在这一带很有名气,许多办签证的人都听说过她。

  但是2001年原本红火的生意被迫停止了。美国“9·11”恐怖袭击后,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政府将美国使馆附近的小店关闭了。周老太太赖以为生的来源没了,就改做了提供签证咨询服务的“游商”。但她从业的热情丝毫不减。

  周老太太说自己在签证方面的丰富经验也都来自于那些办签证的人。她对记者说,其实好多事他们都是根据办签证的人出来讲的经历,慢慢积累总结出来的。根据客户的不同情况,周老太太会告诉他需要什么文件,还指导客户如何回答签证官的问题,哪些话能说,怎么说。曾经有一个学生,被美国一所著名大学录取了,还有全额奖学金,各种材料齐全。可是签证官要看美国大学寄材料用的信封,那个学生没带,结果被拒签了。周老太太总提醒她的客户,“记得一定要保留好信封,还要带来。”

  以前,她还会告诉前来咨询的人,哪个签证官好说话,是秃头的那个,还是大胡子的那个。可是现在,办理签证改为按不同颜色的卡片排队叫号,周老太太的经验也有些用不上了。

  大厅服务抢走“游商”生意

  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到美国使馆办理签证都要在签证处外面排队。由于办理赴美签证的人数不断增长,每天都能达到800人,再加上办签证人的亲属、朋友,最多的时候一天内能有2000多人聚集在使馆外的人行便道上。而且等候的时间有时候需要几个小时。办签证的人多自然也就产生了各种需求,有市场就吸引了大批的“游商”。他们为办签证的人提供各种服务,代人约号,代人排队,帮忙填表,照相,复印。排队站累了,有租凳子的;饿了,渴了,有卖饮料和盒饭的;进使馆禁止带包,于是就有了存包的。还有卖机票的,换外汇的,可以说是应有尽有。这些小商小贩有些是办了营业执照的,而有些则是无照经营。美国使馆签证处外面的街道常年都是秩序混乱,交通拥挤。而现在,像周老太太这样的“游商”可不多了,主要是因为在美国使馆签证处的外面,新建了北京赴美签证咨询服务大厅。一进大厅,对面墙上的大屏幕上滚动播出的是服务项目的报价。大厅的周围一圈都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柜台,银行和邮局还在这里设有服务点。在提供翻译服务的柜台前,来寻求帮助的人络绎不绝。服务大厅的南侧是一家茶餐厅,中午这里还供应午餐。

  大厅的开业抢走了像周老太太这样的“游商”们不少生意。据记者了解,同样的服务项目,大厅里的价钱要比外面“游商”的价格贵很多,据说这里的定价标准是根据美国在广州的领事馆的价格定的。记者询问了几个在大厅里候签的人,大家都觉得服务不错,办什么手续都有人领着,省了不少事,就是价格太贵了,一整套服务下来,少说也得花个2000元。但是当记者问到,会不会因为价格的原因去找外面的“游商”时,大家都说不会,因为毕竟大厅是政府批准开设的,虽然贵些,但可信度高。

  北京市朝阳区建外街道工作委员会李广彪部长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个使用面积800平方米的服务大厅由建外社区企业管理中心下属公司承包,花费了500万元进行装修,2006年4月正式开业。大厅的使用彻底改变了这一地段环境混乱的状况,解决了政府管理上的一大难题。虽然有硬件设施良好的服务大厅与周老太太竞争,但是周老太太仍坚持做着自己的小本生意。她说,大厅里的人没她有经验,她要干到不能动为止。

  外国人也来“吃使馆饭”

  外国使馆又是怎么看待他们的“邻居”呢?德国使馆的工作人员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使馆外面的“游商”所在的地方不属于使馆管辖范围,所以使馆不对他们的行为负责。如果他们销售给办签证的人的保险是合法的,又被德国使馆认可,就没什么问题。几个欧洲使馆的工作人员也表示,这些卖保险的“游商”也是为了帮助别人解决买保险的问题,而且他们也都是为了谋生而已。

  李部长还说,建外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有包括美国和日本使馆在内的28个使馆和2个外交公寓。很多下属社区都和使馆是邻居。使馆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商业、餐饮业等产业。秀水街在上世纪80年代是果蔬和日用品市场,使馆区的外国人都愿意到这里买东西,后来逐渐转变成现在中外驰名的以经营服装纺织品为主的商业街。不仅中国商人看中使馆区的商机,连外国人都积极参与。现在秀水街商业大楼一层的好几家咖啡店和快餐店都是由外国老板经营的。这次中非合作论坛,秀水街还专门被商务部指定为非洲客人定点采购地点。但使馆外面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和“游商”也给政府对街道环境的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像建外街道这样的地区,就是反映北京和中国面貌的窗口。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说,马路市场和游商不是长久之计。政府在尽力考虑经营者利益的同时,也必须保持城市的良好形象。▲

 
     《环球时报》 ( 2006-11-10 第22版 )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