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北京纵横

西黄寺:百年古刹的前世辉煌

时间:2013-03-09 02:19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921次
在清朝,从安定门外到德胜门外,西黄寺与早已经毁于战火的兄弟之寺东黄寺加在一起绵延数里,苍松翠柏间佛殿林立,僧侣穿梭,诵经声不绝于耳,一派佛光普照的盛世盛景。

 
 


 

       德胜门外,中轴路西侧,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在地图上,这里的名字叫做“黄寺大街”。说是大街,其实只能容得两辆机动车并排相对行驶,每逢早晚高峰,堵车更是家常便饭。

      黄寺大街中段,路北,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间,隐藏着一座朱红色大门常年紧闭的古刹,这就是赫赫有名的西黄寺,清初北京最早建立的藏传佛教皇家寺院之一,至今已有360年的历史。1652年清顺治九年,清政府为了迎接五世达赖喇嘛,特意修建了这座占地庞大的寺庙。在清代,西黄寺一直担当着接待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及其贡使的特殊使命,是中国政府与西藏地方进行政治联系的重要纽带。

      在清朝,从安定门外到德胜门外,西黄寺与早已经毁于战火的兄弟之寺东黄寺加在一起绵延数里,苍松翠柏间佛殿林立,僧侣穿梭,诵经声不绝于耳,一派佛光普照的盛世盛景。 

 
 
      迎五世达赖建起西黄寺

 

      说起西黄寺的历史,就不得不从1653年五世达赖喇嘛来到北京与顺治皇帝相见说起。

      1644年,也就是清朝顺治元年,清兵入关,迁都北京。五世达赖自然要前往朝见新国主,示好的同时,也便于巩固自己的地方权力。于是,1652年,五世达赖便从雪域高原拉萨启程,一路途经青海、宁夏、内蒙古,最终于1653年抵达北京。为了迎接五世达赖,清政府决定为五世达赖建造一座寺院,这就是后来著名的西黄寺。

      为什么取名叫做“黄寺”呢?原来,五世达赖喇嘛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领袖之一,格鲁派的僧徒在修法时都会戴一种黄颜色的僧帽,俗称为“黄教”,所以为黄教领袖修建的寺庙就自然而然地被称为“黄寺”了。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因为清朝崇尚黄色,只有尊贵如皇帝才能穿黄袍,“黄”也就代表皇家,通“皇”这个字。黄寺是皇家寺院建筑,取“黄”字,既可以显示出它不同于一般普通寺院的尊贵地位,也可以表示出它是皇家寺院的显赫身份。

      五世达赖在黄寺居住的两个多月时间里,顺治皇帝赏赐的金器、白银、瓷器、彩缎、鞍马、黄金盖、飞幡、虎皮、豹皮、狮皮、茶叶、珍珠等等金银财宝流水般不断送进黄寺,令人目不暇接。

      同时,达赖喇嘛的到来,使得这个在德胜门外刚刚落成不久的新寺庙立刻声名鹊起,一夜之间成为了藏传佛教信徒们顶礼膜拜的热门之地。

      即使五世达赖离开北京回到西藏后,西黄寺的炙手可热程度也丝毫未减。西藏各地入京朝贡之风一时盛行,哈达、铜佛、舍利子、珊瑚、藏香、琥珀等贡物接踵而至。朝贡的热情连清政府都有点招架不住了,不得不限制西藏入京朝贡的人数和次数,规定每年只允许遣使节入贡一次。

      自此,西黄寺成为了清政府与西藏地方之间的政治联系纽带,清政府甚至通过西黄寺居住过的贡使向西藏地方传达指令。

 

      六世班禅患天花圆寂于此

 

      如果说五世达赖进京掀起了西黄寺历史上的第一个高潮,那么六世班禅额尔德尼来京,则使得西黄寺再创辉煌。

      1778年,六世班禅主动提出朝见乾隆皇帝。那时的清朝政通人和、政权稳固,雄才大略的乾隆自然十分高兴,下令说,过两年等朕七十大寿庆典时,请他到热河相见。

      六世班禅从西藏日喀则启程后,行至阿拉善,气候已经逐渐暖和,清政府的官员决定让班禅大师和随行的人员们在此接种天花,进行免疫。随行的人员都劝大师接种,但班禅大师却以“我却无碍,惟汝等将入人烟稠密之地,恐染此疾”为由,拒绝了接种天花疫苗。

      抵达北京后,六世班禅依然住在了西黄寺内。这一来,西黄寺再次成为藏传佛教徒们注目的焦点,每天来西黄寺祈求班禅大师祝福的善男信女们络绎不绝。

      由于没有接种天花疫苗,六世班禅进京后不久便感觉到身体不适,经过诊视后才发现,原来六世班禅竟然不幸染上了天花。天花是世界上传染性最强的疾病之一,只要被传染上,差不多就可以说是无药可治了。患者即使痊愈后,脸上也会留下坑坑洼洼的麻子。传说清朝的顺治皇帝和同治皇帝都是因为出天花而不治身亡。

      得知班禅大师患天花的消息后,乾隆皇帝立刻派人将礼品黑水獭皮大衣送到西黄寺慰问六世班禅,并亲自驾临西黄寺探视。探视时,乾隆皇帝当场画下了一幅巨大而枝繁叶茂的椿树,取名“祈寿长椿图”,象征班禅大师的生命像椿树一样长久;并写下了一首《写寿班禅圣僧并赞》诗,赠给班禅大师,为其祈寿。如今,这座诗碑仍然保存在西黄寺的塔院里,碑的正面正是乾隆帝画下的那幅巨大的“祈寿长椿图”,图上方则是用汉、藏、满、蒙4种文字写下的《写寿班禅圣僧并赞》诗。

      可惜,乾隆皇帝的祈福并没有如愿地留住班禅大师的生命,六世班禅在西黄寺生活了两个月后,最终还是于西黄寺圆寂了。为了纪念六世班禅大师,乾隆皇帝下令在西黄寺偏西建造六世班禅大师衣冠塔庙,御批造龛一座,将班禅大师的衣冠等物装入其中,连同班禅大师的遗物“紫檀塔一座(内供佛81尊)、紫檀六方龛一座(内供佛一尊)、铜掐丝珐琅塔九座”一起安供在西黄寺的铜顶白塔内。这就是现在黄寺大街上仅存的清净化城塔和清净化城塔院,也是目前西黄寺唯一保留到今天的一处建筑遗址。

 

      火药爆炸吞没历史遗迹

 

      西黄寺在惨遭英法联军的摧残后,默默沉寂了40余年。自民国十二年、十三年以来,又屡次驻扎军队,主体寺庙变成了兵戎之地,81间大殿逐渐倒塌、毁坏严重,无论是佛像还是佛事器物一无所存。原本居住在寺内的僧众们只得被迫移驻他寺。

      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在西黄寺清净化城塔院内存放军火,由于保存不当,造成火药爆炸,猛烈的火势吞没了塔后一座规模很大的二层藏式罩楼,相传,十三世达赖喇嘛还曾经在这座宏伟的罩楼内办公。只可惜,这个珍贵的历史遗迹如今已被烧为灰烬。

 


 


黄寺舍粥留下的记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残破不堪的西黄寺正式划归北京市人民政府管辖。

      1952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的第三年,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北京市仍然决定对西黄寺进行大规模的修缮。

      1954年,十四世达赖喇嘛和十世班禅一起来到修缮一新的西黄寺,双双跪于清净化城塔前,朝拜了六世班禅大师衣冠塔。西黄寺自1652年创建以来,整整302年的时间,达赖和班禅一起来到这里朝拜还是历史上第一次。
 
 
  清净化城塔和护塔兽“犼”   西黄寺恢复昔日清净庄严

 

      如今,紧邻黄寺大街的西黄寺正门依然紧闭,只留下西侧的小门供寺内人员和车辆进出。西侧门的左手边,赫然悬挂着一块铜制牌匾,铜色黯淡,看起来似乎颇有些年头了。铜牌匾上面分别用藏、汉、蒙3种文字书写着“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的字样。

      从外观上看,隐藏在高大红墙内的清净化城塔院仍然是采用了藏式建筑中常见的白基、红墙、黄瓦的形式,但是殿顶中间部分还装饰有绿色的琉璃瓦。可见,其建筑风格并不仅仅是纯粹的藏式,而是集汉、藏、印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样式。

      中国古代,寺院门前或是其他古建筑门前,都有放置石狮子的传统。尤其是在寺院门前放置的石狮子,不光可以显示寺院的身份地位,还包含着护法的用意。在西黄寺的天王殿门前,就蹲着两尊巨大的石狮子。石狮子蹲坐在1米多高的白色石头台座之上,整个蹲坐的狮子身高大概在1.7米左右,脖子上挂着石雕的大铃铛,脚下还踩着绣球和小狮子。

      不过,这两尊石狮子是什么时候雕刻而成的,何时被摆放至此,是否属于西黄寺原有的建筑,这些目前尚不明确。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由于西黄寺原本的山门早已经不见了踪影,于是在塔院最前端依然尚存的天王殿就担当起山门殿的作用,也就是院门。天王殿门口这两尊曾经临街的石狮子,对于从小住在黄寺大街上的孩子们来说,可绝对不算陌生。进不去天王殿,也看不到高高耸立的铜顶白塔,每天放学后,孩子们就把石狮子当成了登高爬低的玩具,或是靠在狮子怀里,或是比赛看谁能先爬到狮子背上,乐此不疲。几年前,天王殿外又修建起了一座新的山门,原本临街的石狮子便被隐藏在了寺庙内部,再也不能轻易看到真容了。

      雕梁画栋、粉饰一新的天王殿前,如今立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01年颁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四周虽然绿树环绕,殿前却干净得不见一片落叶。街头的喧嚣声被阻隔在高高的山门外,昔日的破败之势早已一扫而空。整个天王殿的东南西北4个面,共有18根巨大的柱子支撑着殿顶,柱子粗壮得一个人都环抱不过来。殿檐的4个角各挂着一个黄铜的风铎,有风吹过时,会发出“铛铛”的响声。

      绕过天王殿,便进入了古树参天、宽敞空旷的第一进院落,院落两侧是僧人们居住的僧房。而正对着天王殿的,则是一座精美绝伦的垂花门。枝枝蔓蔓的爬山虎爬满了半面红色的院墙。

      高达24.82米的金黄色铜顶白塔是整个清净化城塔院的最核心部分,中间的白塔就是装入了六世班禅大师衣冠和遗物的清净化城塔。沿着登塔的石头台阶,可以直达金刚宝座之上。塔前左右两侧,各有一只传说中的怪兽“犼”。仔细看去,主塔的塔基和塔阶上布满了各式各样的浮雕,而须弥座上则雕刻有佛陀的传记故事图,反映的是释迦牟尼从降生到圆寂一生的活动。

 

      据说,过去西黄寺也并非常年大门紧闭,比如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黄寺就会举行重要的节日活动——舍粥。

      腊月初八一大早,西黄寺的僧人们便会将米、红小豆、红枣、栗子等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大锅里,熬成一锅浓稠的腊八粥。腊八粥要首先供佛,由众僧上殿举行法会。法会结束后,才开始正式舍粥。

      舍粥也是有次序的。熬好的腊八粥要先献给皇帝和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然后再献给本寺及附近前来求舍粥的僧侣,最后才是前来上香的信徒和普通老百姓。

      别看到了腊月初八,老百姓家家户户也都会熬制腊八粥,但是大家伙还是更愿意到西黄寺来接受舍粥。腊八时节天寒地冻,但是连远在郊区县的农民都会风尘仆仆赶来西黄寺朝佛,敬上一炷香,喝上一碗腊八粥,才能心满意足地回家。因此,北京的老百姓们都觉得,只有喝了由喇嘛诵过经的腊八粥,这一年才会过得幸福吉祥,生产也会因此而丰收兴旺。

      除了舍粥之外,常年面向百姓舍药也让西黄寺在北京享有很高的声誉。藏传佛教寺院一直以来都有研习医药的传统,西黄寺也不例外。庙里僧人们从每年的腊月初一便开始诵经,花费40天的时间来制造药丸。比如,一种被当时百姓称为“资生丸”的小红药丸,就是僧人用药物和面粉制成的。药丸制成后,还要置于佛殿内,由众僧人诵经后方可舍给百姓服用。寺院定期舍药的那天,庙门口早早便排起了求医问药的长队,前来接受舍药的百姓络绎不绝,寺里的僧人们也因此格外受到人们尊重。

 

      每年腊八必喝一碗黄寺舍粥    佛学院开运动会举办叩长头比赛

 

      1987年9月1日,与全国的孩子们开学的日期一样,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在西黄寺正式宣告成立,而院长是由十世班禅大师亲自担任。

      入西黄寺学习的学生,寺院并不会考虑他们的年龄和学历,一律编入预备班学习,预备班毕业后才能升入正式班。僧人们有的专门学经,有的则学习藏医、历算、绘画、刻板印经、雕塑等。

      不过,为了让学生们懂得西藏的历史,西黄寺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要学习《西藏历史与现状》课程。此外,还开设了《近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等课程,希望以此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寓教于乐,除了学习,西黄寺内还会举办独具特色的运动会。不过,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恐怕您连听都没听说过。比如,运动会上设立的“叩头”比赛,也就是叩长头比赛,学生们根据岁数的大小被分成不同的年龄组,然后在规定时间内,叩长头次数最多的就算获胜。

      工作单位就在西黄寺旁边的张先生说,建院之后,自己曾经亲历过一次班禅讲经。那天一大早,很多藏传佛教的信徒们便赶到西黄寺朝拜。大多数人都穿着藏式的袍子,脖子上挂着佛珠,陆陆续续足有几百人。从高处往西黄寺的院子里张望,只见里头跪了满满一院子的人,讲经时扩音器传出的声音越过高高的红墙传到黄寺大街上,只不过讲经用的都是藏语,因此听不懂讲经的具体内容。

 


        张楠 文并摄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