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话题

李嘉诚的“走”或是中国经济之福

时间:2015-09-22 04:36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512次
李嘉诚本质上是商人,而且是个地产商,近年他在大陆抛售的资产,几乎都与地产相关,他的不信任票主要是投给房地产业的。中国需要卸下房地产这个包袱,这样成本才能降低,社会才能更具活力和创造力。

 


李嘉诚的“走”或是中国经济之福

 

      
      亚洲首富李嘉诚近日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其去留也成为媒体讨论的热点。过去一年多,李嘉诚抛售资产累计套现超过800亿元人民币,其近三年套现国内资产金额达上千亿元。一边是接连抛售香港及大陆的资产,另一边却大手笔在欧洲置业,李嘉诚旗下资产“脱亚入欧”的意图明显(相关报道见A13版)。


      李嘉诚的动向一贯备受媒体瞩目。近日内地一家智库发表了题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更是在短时间内引爆舆论。这篇文章批评李嘉诚在中国经济的敏感时刻不停地抛售资产,并做出旗下公司全部外迁的举动,认为这是“过桥抽板”。网民的意见则是针锋现对且旗鼓相当。有人认为李嘉诚在大陆凭借优惠政策大赚其钱,确实不能想走就走。也有观点认为,在商言商,不能从公共层面对李嘉诚进行道德绑架,资本是逐利的,只要合法合规,李嘉诚及其资本理应来去自由。

 


 


      一篇文章掀起一场风波,可见李嘉诚的“走”触碰了无数人的痛点。一部分人对文章敏感,是因为其见诸于具有官方色彩的智库,一句“别让他跑了”让许多富人不舒服甚至紧张。其实这篇文章并没有特别的背景,更不代表官方态度,文章发表后该智库很快撤稿。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也做出澄清,指出改革的目标就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更加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官方表态让一些人的痛点得到了抚慰,但李嘉诚带来的困惑还远未消除。我们可以大喊这样的口号——“把国家建设得更好,让明天的李嘉诚们遗憾去吧”,但我们心里依然是惴惴的,毕竟亚洲首富李嘉诚“超人”的名头绝非浪得。香港商界流传着这样一句投资格言:“当李嘉诚抛售时不要购买”,回看李嘉诚的财富增长之路,他确实精于低买高卖,经常在行业接近高峰时套现,再转战下一个商机。李嘉诚的“走”,引人关注并令人惴惴的根本原因是,他是否用脚投出了对中国经济的不信任票。


      看问题要看本质,看人也是如此。李嘉诚本质上是商人,而且是个地产商。尽管李嘉诚的商业帝国目前包罗万象,但他是通过房地产起家的,而李嘉诚近年在大陆抛售的资产,几乎都与地产相关,要么是大宗物业,要么是地产公司股权。由此可见,李嘉诚的不信任票主要是投给房地产业的。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依靠投资拉动,房地产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对房地产的长期依赖,已经让很多人产生了这样的错觉:房地产不行了,中国经济就不行了。


      结合中国经济走势,以及内外环境,我们可以试着推演房地产业的未来走势。房地产是资金密集行业,资金供给及利率水平对其影响重大。过去不到一年时间里,央行连续降息,中国一年期存款利率已降至1.75%,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低利率水平。在此前提下,近期的房价水平略有回升。如此强刺激,只换来一些小反应,足以证明中国房地产长期景气欠佳。如果接着往下推演,几年后,中国进入下一个加息周期时,房价水平下降应是大概率事件。那么,中国在什么情况下会加息?自然是在转型初步完成、实体经济在消费拉动下回暖复苏的时候。由此可以得到结论,未来中国经济走势与房地产的景气,很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


      李嘉诚的“走”,说白了是一个地产商的出走。这是个坏消息吗?当然不是,中国经济已经被房地产绑架很久了,李嘉诚的“走”应该是一次不大不小的松绑,对转型中的经济甚至可能是个福音。中国需要松绑,需要卸下房地产这个包袱,这样成本才能降低,社会才能更具活力和创造力,中国经济的再出发才能得以实现。

 


 
 

李嘉诚如何撤走800亿资产    其名下上市公司注册地已全部外迁

 

2015年09月22日  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开云

 

      “李嘉诚撤资事件”持续发酵。自2013年起,华人首富李嘉诚“抛售大陆物业和资产”的消息不断见诸媒体。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李嘉诚通过转让资产或其他方式套现近800亿元人民币。那么李嘉诚是如何完成800多亿元人民币资产的撤离的,北京青年报记者就此进行了梳理。


      两年来李嘉诚出售人民币资产近千亿


      北京青年报记者查询相关的资料,较早的关于李嘉诚抛售人民币资产的报道是在2013年。当年8月,李嘉诚先以25.78亿出售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和停车场;当年10月,李嘉诚将小陆家嘴的东方汇经中心整栋出售,交易价格71.6亿元。


      当时中国房价处于高位,社会对经济总体形势较为乐观。市场并未对李嘉诚的撤资有除商业以外的其他解读。


      在接下来的一年,李嘉诚旗下公司抛售人民币资产的速度明显加快。


      2014年2月,李嘉诚旗下长实参股的ARA资产管理公司以24.8亿元出售南京国际金融中心,此项交易是长三角地区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有稳定收益物业的整栋交易。同年4月,李嘉诚次子李泽楷以57.6亿元将北京盈科中心出售。2014年8月,ARA以15.4亿元出售上海市虹口区北外滩甲级写字楼盛邦国际大厦。

 


 


      最新一宗抛售是2015年7月底,当时上海媒体报道长实地产寻求出售上海陆家嘴的综合体世纪汇,报价高达200亿元,目前已经有多家境外基金与长实地产接触,但尚未达成收购意向。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1月份至2015年4月,李嘉诚通过转让资产或其他方式套现逾738亿元。如果加上正在出售的陆家嘴项目,李嘉诚出售的人民币资产将超过千亿。


      李嘉诚名下上市公司注册地全部外迁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部分舆论对李嘉诚的指责中,其名下的上市公司注册地全部外迁成为了焦点。


      2015年初,李嘉诚宣布经将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进行重组,新成立的长和持有长江实业集团及和记黄埔集团的所有非房地产业务,同时另外成立一家长江实业地产,已经于今年6月在香港上市。在一系列的分拆重组背后,有媒体敏锐地观察到,这些行动的背后都涵盖了注册地的变更。通过分拆和重组,李嘉诚将旗下的公司注册地由香港迁往了开曼群岛和百慕大群岛等知名的离岸金融中心。

 


 


      李嘉诚曾否认变相迁移注册地,而是为企业获得更大财务弹性。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在这些离岸中心,当地政府对这类离岸公司很少征税,只收取少量的年度管理费,并且无外汇管制。国内大量的互联网公司也选择在这些离岸中心注册。李嘉诚的理由也并不是完全无根据。


      《人民日报》称“斯人已去不必挽留”


      李嘉诚的解释并没有阻挡外界将其行为解读为“从中国撤资”。新华社瞭望智库发表的署名罗天昊的文章《别让李嘉诚跑了》将这种情绪引爆。文章认为,李嘉诚在中国经济遭遇危机的敏感时刻,不停抛售在大陆的资产,是失守道义的表现。


      文章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某门户网站有数万人参与的调查显示,对文章的观点支持和反对几乎各占一半。

 


 


      随后,李嘉诚长和集团否认撤资,强调有买有卖是正常的商业行为。


      应该如何看待李嘉诚“投资路线图”的转向?针对有人将此解读为李嘉诚看空中国的信号,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日前表示,更多的外来投资对在中国投资信心逐步增强,改革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则认为,在法治和市场经济的框架下,我们应该更加包容,更加自信。“时间将证明,大陆错过的可能只是一两个商人、一两家企业,而他们失去的,则将是与中国一起成长的整个时代。”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