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
“今年是中国党政领导人的换届之年,换届后有可能出现全面推进改革的新形势。”25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吴敬琏在中山大学举行的首届岭南论坛上表示。 吴敬琏表示,20世纪最后的二十年,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取得重大成就,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这个变化奠定了中国经济崛起的制度基础,支持了三十年来中国快速的发展,使低效劳动力资源转向比较有效的使用,土地使用效率也得到提高,对外贸易的发展也支撑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政府在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动员和协调资源的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还需要注意到,上世纪末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很不完善,离党的十四大确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他进一步解释说,所谓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市场自由竞争的价格能够反映供求价格,引导资源自由流动,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按照这个要求,中国的市场经济框架还有很大缺点,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还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仍然过多,国有经济规模仍太大,相当部分企业还具有行政赋予的垄断权。 当然,这种特点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历史原因。 吴敬琏表示,2003年,党和政府做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在重要方面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但是这个决定现在看来执行得并不好,有多种原因。其中,很明显的原因是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涉及到政府官员的利益。一方面要损害官员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缺乏改革的动力,所以改革就放慢了。 改革放慢脚步造成的问题是,政府干预市场,使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没有改善,甚至恶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面临困难。 但吴敬琏强调,中国改革从来是在危机压力下上下一心采取的措施,现阶段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有可能使我们形成新的改革共识,推动改革的前进。 他说,“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主线仍然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动力就是全面推进改革,其中重要的方面是,要更加重视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由此预示着“十二五”发展规划执行过程中,特别是党政领导换届之后有可能出现全面推进改革的新形势。 吴敬琏认为,顶层设计并非首次提出,而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政策的一种延续,过去顶层设计被称为改革的目标模式。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改革的目标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正是我国当时的顶层设计。 吴敬琏表示,改革的目标模式在逐渐被一些人遗忘,同时也有观点认为上学难、看病贵等问题都是经济改革的结果,认为改革被一些主流的经济学家误导了,于是就出现了强化政府、强化国企的现象,出现了以强势政府为特点的中国模式。 吴敬琏表示,这种模式和一开始的市场经济目标并不是一个模式。改革停滞提供了很多教训,也提供了改革的契机。要达到改革的共识就要有总体规划,系统的改革方案,当然,他并不否定基层的从下到上的各种制度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