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话题

温家宝答记者问(九年摘录)

时间:2012-03-15 01:31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651次
温家宝答记者问(九年摘录) 2003年 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我出生在农村的一个教育世家。我的祖父、父亲和母亲都是教员。我的孩提时代是在战乱中度过的。战火烧毁了我的全家,包括爷爷亲手办的那座小学。旧中国的苦难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我从在

温家宝答记者问(九年摘录)

 


 

     2003年

     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我出生在农村的一个教育世家。我的祖父、父亲和母亲都是教员。我的孩提时代是在战乱中度过的。战火烧毁了我的全家,包括爷爷亲手办的那座小学。旧中国的苦难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我从在大学学地质到从事地质工作,整整25年。这期间大部分是在非常艰苦和恶劣的条件中度过的。我深知,人生的艰辛,也知道国家建设的艰难。但我也树立一种信心,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不畏艰险,勇于攀登,一定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2004年

     去年就在这里我曾经把社会主义比作大海,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就是说社会主义只有吸收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才能使自己发展。今天我在这里又想把社会主义比作高山,山不辞石,故能成其高。社会主义只有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才能进步,我应该向大家说明我们从一开始搞改革,就包含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全面改革,而且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最终也不能成功。

     (回答央广记者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提问)

     2005年

     我想起了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一位经济学家叫舒尔茨的一句话,他说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世界大多数贫穷人当中,又主要是以农业为生计的。如果你懂得了农业,那你就真正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我不是经济学家,但我深知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在中国的极端重要性。

     (回答央视记者关于三农问题的提问)

      2006年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是人民的儿子。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归功于人民。我最感动的是人民对政府的支持。这种支持来自鼓励,也来自批评。而且总是那么热情、一贯。

      觉得最痛心的问题是在我这三年的工作中,还没能够把人民最关心的医疗、上学、住房、安全等各方面问题解决的更好。但是,中国的总理懂得一个道理,就是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

     (回答香港文汇报记者关于政绩的提问)

      2007年

      解决民生问题还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这就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在社会推进公平与正义。记者也许问,什么叫快乐?我可以借用艾青诗人的一句话:“请问开花的大地,请问解冻的河流”。

      (回答人民日报记者关于民生问题的提问)

      “我的脑子里是充满了忧患。名为治平无事,实有不测之忧。”中国经济存在着巨大问题,依然是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结构性的问题。

      (回答中新社记者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提问)

      2008年

      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这就必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需要勇气、决心和献身精神。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如果说前者是因的话,后者就是果。5年前,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如果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天职,那么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就是政府的良心。

      如果我们的国家有比黄金还要贵重的诚信、有比大海还要宽广的包容、有比爱自己还要宽宏的博爱,有比高山还要崇高的道德,那么我们这个国家就是一个具有精神文明和道德力量的国家。

      (回答凤凰卫视记者关于新5年展望的提问)

      2009年

      中国人的心开始暖起来了。我以为,心暖则经济暖。我深知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克服困难也不能脱离国际经济的影响。但是我们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乞火莫若取燧”,就是说向人借火不如得到燧石;“寄汲莫若凿井”,就是说你想从别人那里得到水不如自己去凿井。因此,我希望全体中国人都以自己的暖心来暖中国的经济。

      (回答人民日报记者关于“保八”目标的提问)

      2010年

      今后几年,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但是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古训: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但同时我们要坚定信心,华山再高,顶有过路。解决困难唯一的办法、出路和希望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我深深爱着我的国家,没有一片土地让我这样深情和激动,没有一条河流让我这样沉思和起伏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我将以此明志,做好今后三年的工作。

      (回答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关于社会公正和谐的提问)

       2011年

      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传统更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扬祖国的文化传统。同时我们也懂得,要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的文明。只有这样,才能使祖国的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也就是我常说的,只有开放包容,才能使祖国强大。

      (回答韩国文化广播公司记者关于中国文化大发展的提问)

 
      我深知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们不仅要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逐步减少分配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而且要解决教育、医疗等资源分配的不公,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要给每个人以受教育的机会,充分发挥人的独立思维和创造精神。因为只有人民有积极性,我们的改革和建设才有坚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民主的真正含义。

      (回答香港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关于政治改革的问题)

 

 


 

 

关于台湾

      2003年

      温家宝总理深情地背诵起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写的一首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回答台湾中天电视台关于两岸关系的提问)

      2004年

      明年是《马关条约》签署110周年,这里我想起了1896年4月17日,一位台湾诗人几乎是用血和泪写的28个字的诗,他的名字叫丘逢甲。他是台湾彰化人。他说:“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我还想引用一位台湾著名的乡土文学家叫钟理和的诗,他说,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

      (回答台湾联合报记者关于台湾问题的提问)

      2005年

      中国有一句古话,“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我们希望全体台湾同胞能够理解我们的立法用意,也希望全世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回答CNN记者关于反分裂法的提问)

      2006年

      我们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贯的、明确的,这就是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海峡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我们主张两岸进行协商与谈判。这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谁吃掉谁的问题。

     (回答台湾TVBS记者关于“台独”分裂问题的提问)

      2007年

      台海两岸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回答台湾东森电视台记者关于两岸关系的提问)

      2008年

      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我脑子里总是在想:“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我们将继续扩大同台湾经贸交流的范围。

      (回答台湾工商时报记者关于两岸经贸往来的提问)

      2009年

      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去走、去接触台湾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到那时即使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

      (回答台湾中央社记者关于两岸关系的提问)

      2010年

      正因为我们是兄弟,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问题总会可以解决的。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

      我讲一个故事你可以告诉台湾同胞。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回答台湾联合报记者关于两岸关系的提问)

      2011年

      我想请你消除顾虑,就是我们推进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只会为台资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更为有利的商机。我们将对台资企业继续实行国民待遇。台资企业在大陆的发展不仅不会被边缘化,而且会有更大的发展。

     (回答台湾无线卫星电视台记者关于台资企业在内地的发展的提问)

 

3月14日温总理答记者问引用的诗词解释

 

     1.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汉)黄石公《素书》  

     释义:恪守信义,而不稍加改变;受到嫌疑,而能居义而不反顾。

 

     2.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

     ——(元)张养浩《三事忠告》之《庙堂忠告·献纳第九》一章   

     释义:入朝应该勤勤勉勉、竭尽忠心,出朝则应该谦逊谨慎、自我责备。

 

     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释义: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4.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孟子·滕文公下》 

     释义:“《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大意是说,我(孔子)做的这些事,写的这本书,后人一定会毁誉不一、褒贬不一的,但我只要认为这是对的,是有价值的,不论别人如何评说,我都会坚定的做下去!   

     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庄子·渔父》

     释义: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6.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

     ——(清)林朝崧《无闷草堂诗存》

     释义:虽然去补情天没有计策,但是残缺的月亮总会有圆的时候。

 

     7.寸寸河山寸寸金

     ——(清)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释义:极言祖国山河之可贵。

 

十次总理记者见面会引用诗词摘录

 

    2003年3月18日 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谈工作态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004年3月14日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谈政府工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安不忘危,治不忘乱”

 

    2005年3月14日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谈政府工作:我们面前的路是不平坦的,要保持头脑的冷静,形势稍好,尤需兢慎。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行百里者半九十”。绝不能半途而废,当然我们将更加注重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注重采用经济机制的调节和经济手段的调节

    谈台湾问题:中国有一句古话,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

 

    2006年3月14日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谈政府工作:形势稍好,尤需兢慎。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

    谈台湾问题: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007年3月16日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谈中日关系:中国有一句古话,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谈反腐:让每个干部和领导者懂得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2008年3月18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谈政府工作:5年前,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谈台湾问题: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2009年3月13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谈政府工作: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谈中俄关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010年3月14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谈政府工作:“行百里者半九十”、“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谈台湾问题: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

 

    2011年3月14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谈政府工作: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

    谈台湾问题:骨肉之亲,析而不殊

 

    2012年3月14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谈政府工作: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谈台湾问题:“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