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活动 > 全国知青

浙江台州5000“新知青”热衷返农门

时间:2006-12-11 06:01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562次
 
城市生活压力大是主因  政策空白和利益分配等问题急待解决
 
               浙江台州5000“新知青”热衷返农门
   
       浙江省台州市最近出现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包括名牌大学毕业生争当农民。截至目前,台州市所属椒江、路桥、黄岩三个区已有近5000名大中专毕业生办结了“非转农”手续,跳进“农门”
      考上大学,当一个城里人,曾经是无数农村孩子的梦想。放弃城市梦,重归田园,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
 
■农村户口成了“香饽饽”
      一段时间以来,每天一大早,椒江区政府办证中心公安窗口前,都簇拥着一批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这些来自台州农村的历届大中专毕业生,是来办理“非转农”手续的。今年24岁的崔国利顺利拿到了“非转农”准迁证,显得十分开心:“经过4个多月的等待,现在终于拿到准迁证,很快就可以将户口迁回村里了。”
        历来被人们轻贱的农村户口如今竟成了“香饽饽”,椒江区政府不得不在2006年5月1日出台了《大中专毕业生回原籍农村落户实施办法》,规定l995年及以后毕业(肄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办理“非转农”手续,将户口从城镇迁回原籍农村。但要满足三个前提条件:未曾被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控股)企业和区(县、市)属集体企业正式录用;迁出时属农业户口;本人生活在原籍农村。
        记者了解到,自2005年9月路桥区率先畅通“非改农”渠道后,黄岩、椒江两个区随后跟进。截至目前,这三个区已为近5000名大中专毕业生办理了“非转农”手续。
        椒江区政府办证中心公安窗口主任杨椒君告诉记者,仅椒江区目前就为l8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办理了“非转农”手续,其中不乏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回原籍农村落户后,与当地村民享受同等待遇,并承担相应义务。”她说。
 
■“城市生活压迫得我透不过气”
        2005年7月,崔国利从江西的一所大学毕业后回到椒江,由于工作难找,在一家农产品检测中心干起了临时工,月工资1000元左石。
        “城市生活压迫得我透不过气。”崔国利给记者算了一下自己在城市生活的成本:一个月房租费300元,餐费300元至400元,衣服、鞋之类的开销不算进去,每个月工资已所剩无几。“工资低,解决温饱问题还差不多,想买房子留在城市简直是天方夜谭。”他说。
        “虽然拥有城镇居民身份,但高房价、高消费的城市生活使很多农村大学生的城市梦依然遥不可及。”椒江区公安分局政治处主任陈再灵说,由于在城市呆不下去,一些原籍在农村的大中专毕业生无奈之下产生了“不如归去”的想法。
        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吸引力在不断增长。路桥区政府办证中心公安窗口主任刘巧婵说,由于城市化的推进,农村的土地在不断升值,一块位置稍好的宅基地就值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一些经济条件好的村还为村民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每个月还发给困难村民几百元最低生活保障费。这对于在城市陷入困境的大中专毕业生们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崔国利说,当一个徒有虚名的“城里人”,不如当一个农民实惠。当农民至少能分到土地,土地如被政府征用,还能得到一笔不菲的补偿金。即便土地没有被征用,起码可以种田、种菜,不用担心温饱。“现在政府又在规划新农村建设了,留在农村也会有很好的发展机会。”他说。
 
■“新知青”返乡现象说明了什么
        争相“非转农”的大中专毕业生被一些人称作“新知青”。“新知青”返乡现象说明了什么?
        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班茂盛副教授认为,大中专毕业生争当农民,既反映出新农村建设的巨大吸引力,也折射出房价高企、社会保障不足等“城市病”。“非转农”不仅解决了部分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
        然而,记者了解到,由于“非转农”牵涉到农村利益的重新调整,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政策空白、回乡大中专毕业生与原籍地农民间在承包土地等方面的利益之争等。浙江省公安厅户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非转农”因为牵涉的利益众多,公安部门原则上是控制的,但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制定政策。    ‘
        一位因不符合条件未办成“非转农”手续的青年对记者说:“要是没有城市、农村户口的限制多好。早就听说户籍制度要改革,可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动静呢?”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汪林义
 
                         
 
                                 评论文章
 
                     “新知青”返乡是被诗化的孤例
   
        浙江省台州市最近出现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包括名牌大学毕业生争当农民。截至目前,台州市所属椒江、路桥、黄岩3个区已有近5000名大中专毕业生办结了“非转农”手续,跳进了“农门”。(2006年12月10日《中国青年报》)
        争相“非转农”的大中专毕业生被一些人称作“新知青”,在网民的激赞和专家的肯定下,“新知青”返乡被大大美化了,仿佛可以寄予无限期待。笔者认为,台州“新知青”返乡只不过是诗化的孤例而已。
        首先,“新知青”返乡具有浓烈的时代个性。正如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班茂盛副教授所言,大中专毕业生争当农民,既反映出新农村建设的巨大吸引力,也折射出房价高企、社会保障不足等“城市病”。其次,“新知青”返乡具有不可复制的地域特色。相较于中西部地区,浙江台州具有较发达的经济优势,不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使城乡差距逐渐得到弥合。正如报道称,由于城市化的推进,农村的土地在不断升值,一块位置稍好的宅基地就值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一些经济条件好的村还为村民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每个月还发给困难村民几百元最低生活保障费。
        由此,必须承认,“新知青”返乡只是一时一地的个案,不具有普遍意义。笔者来自于中部省份的一个偏远县城,整个县城全年的财政收入甚至不如沿海地区一个乡镇的收入。在农村,即便是农忙季节,往往也是十室九空,精壮劳力携雏带幼到城里做工。土地抛荒现象严重,村办企业为零。试问,我要是返乡能有什么作为呢?
        台州“新知青”返乡提醒我们两点:一是“城市病”的日益蔓延使大学生不堪其负;二是加大力度消除城乡“剪刀差”是当务之急,.弥合区域经济差距也是重中之重。
   
                                 《北京青年报》  秦淮川(江苏职员)/文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