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活动 > 全国知青

邓拓之女邓小虹

时间:2006-11-19 02:18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4079次
 
                      邓拓之女邓小虹
 
    邓拓、丁一岚夫妇共育有五个儿女,邓小虹是他们的次女。邓小虹,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上个世纪的50年代和60年代前期,中国社会处于比较平稳的建设和发展期。当时,邓拓和丁一岚担任着重要的领导职务,小虹和邓家的其他孩子们在优裕、松的生活环境里,度过了幸福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期。
    邓小虹上小学五年级时.受父亲的熏陶爱上了书法。邓拓四处为女儿收集字帖,并为
女儿自己剪贴的字帖题名。他想给女儿买个特别的墨盒。就带着小虹转了三四家古玩店,最后买了只圆圆小小的铜墨盒,底部刻“清秘”二字,是清官里的东西。这只铜墨盒成了小虹的心爱之物,后来她去延安插队,到武汉读研究生,从未中断过练字。作为对父亲最珍贵的纪念.这只铜墨盒一直被她珍藏在身边。
    “文革”之初,邓小虹就读的师大女附中成了红卫兵造反的重灾区。作为邓拓的女儿,她承受着昔日同学的歧视和白眼。上山下乡时,她去了母亲当年参加革命的地方——延安。不到两年时间,黄土高坡艰苦的生活和落后的文化,使同来的知青们因忍受不了而一个个地离开了延安。可没有退路的邓小虹于起活来像陕北女子一样泼辣,被推为“婆姨”(妇女)队长。业余时间,她办起扫盲班,自己刻蜡板,印成识字课本,几个月后.大字不识的乡亲们已经能念《谁是最可爱的人》了。
    干了一天累活回到窑洞,小虹不能休息,还要自己推碾子磨面,烧柴火做饭。生活的艰辛吓不倒小虹,她焦心的是,大学年年来招生,她却没有报考的资格。上大学是小虹自幼的愿望,虽被打人另册,她还是找来中学课本发奋自学。
    1975年,政策有了松动,邓小虹终于以一名“可教育好的子女”身份进入西安医学院。她十分珍惜这个学习的机会.凭着过人的聪明和勤奋.这位大学里的优等生成了陕西省肿瘤研究所的第一批业务人员。1979年邓拓获得平反,小虹调回北京,成了北京市肿瘤所的一名妇科医生。上个世纪80年代,小虹报考武汉同济医学院研究生院时已身怀六甲,生下儿子4个月,她就去读研了,孩子交给了婆婆照顾。待她拿到硕士学位回到肿瘤所,儿子已经3岁了。
    几年后,邓小虹调任妇产医院妇科主治医师,后来担任了该医院的副院长,主管教学科研。然而,她始终把临床工作放在首位,很大一部分精力都用来应诊和手术。
    1998年,母亲丁一岚永远离开了她挚爱的儿女们。邓小虹挥泪告别了慈母,即启程前往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学院做访问学者。在哥本哈根,她除了与外国同行合作,发表了妇科肿瘤研究方面的论文,还在工作之余周游欧洲列国,感受欧洲的历史文化、文学艺术以
及管理方式。而后者为她日后的从政带来了益处。
    2000年.北京市卫生局需要抽调一位女性党外医学专家担任副局长职务,邓小虹是最佳人选。是继续从医.还是改行从政?说心里话,她不愿离开医生这个职业。她还记得母亲曾忠告过自己:“不要做官,要做一个林巧稚那样的好大夫。”最后,还是另一位医生出身的副区长的话促使她下了决心:“人生不在于干好一件事.而是在任何岗位都能干到极致。”邓小虹换个思路想,当医生只能医治具体的病人,从政实际上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空间,通过改善管理制度来直接服务于百姓,为更多的百姓做好事。她接受了副局长的任命,但有个条件:不脱离业务,每周保证半天的妇科专家门诊,坚持带研究生。
    在卫生局,邓小虹曾先后分管新闻发言、政策法规、卫生监督执法等工作,她很快完成了从医学专家到政府官员的角色转换。2003年“非典”期间,各个政府部门都设立了新闻发言人,邓小虹是北京市卫生局的新闻发言人。她第一次走上荧屏向公众发布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对北京市“非典”疫情“双解除”的信息。2005年4月.北京市卫生局和北京电视台合办的《健康播报》栏目正式开播,她每周一次向社会发布各种公共卫生信息、住院单病种费用公示、流感疫苗接种、新生儿听力筛查、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事件的防范.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打击非法行医,可谓包罗万象。听过丁一岚在天安门城楼现场直播“开国大典”的老同志都说:小虹的播音真像她母亲啊!
    卫生监督执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邓小虹所做的另一个卓有成效的工作.已得到卫生部的高度评价,并在全国推广。
   
                                               《中国妇女》  庞 畅 /文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