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活动 > 全国知青

成都有个“土陶村”

时间:2006-11-18 01:14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2740次
 
                             成都有个“土陶村”
    
    在成都白果林小区的金锣路有一个“土陶村”。其实“土陶村”并不是真正的村庄,而是一家饭馆。“土陶村”不仅“土”.而且还有些“古怪”:老板叫“村长”,菜谱叫“语录”,菜名更搞笑——“苦瓜烧肥肠”名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煮土豆”曰“吃里扒外”,而“油炸肥肠”则称作“轰炸大使馆”……总之,“土陶村”处处都在搞笑,到“土陶村”就餐的客人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土陶村”的老板薛明成便利用这荒诞文化来搞笑,在快乐中悠闲淘金。
    
    知青返城当上小老板
    薛明成1957年出生在成都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上初中后不久,他便赶上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到雅安地区石棉县新民乡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新民乡是个少数民族自治乡,非常偏僻,条件相当艰苦。薛明成这个在城里长大的小伙
子和其他知青都尝尽了苦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成天汗流浃背地劳动,可换来的生活却是少得可怜的“老三样”:芋头、土豆和泡菜。实在饿得不行,知青中的小伙子们便会偷农民家的东西吃。
    一天夜里,饿得发慌的薛明成准备去偷妇女主任家的土豆。当他刚把土豆装好正要离开时,突然,妇女主任听见响动后赶了出来。妇女主任见到薛明成后,顺手抄起棍棒,边追打边骂:“瞧你那德行!”薛明成吓得夺路而逃。
    可是,第二天一大早,妇女主任的女儿便给薛明成端来了一大碗煮土豆。接过煮土豆的那一刻,薛明成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1975年,薛明成回到了成都,到一家砖瓦厂当了一名搬运工,过上了城里最底层的生
活。几年之后,薛明成终于娶妻生子,有了自己的幸福家庭。
    1989年12月16日,薛明成在成都市中心的西御河沿街自家平房前的街沿上,摆了四套木头案桌凳,开了一个小饭馆。当时,薛明成共投入了50元钱。
    尽管薛明成会炒菜.可由于没有进行过正规培训,他只是卖炖猪脚、烧鸭血等简单的大锅菜。几年下来,他们的小店便赚了几十万元。
    
   生意惨败后 置之死地而后生
    然而,到了2000年,薛明成的得意生活却戛然而止了。由于城市改建,薛明成位于西御河沿街的小店也被迫搬家。
    随后,薛明成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在人民中路租了一幢二层酒楼,想扩大客流量大干一
番。可是,开张了一个月后,薛明成才发现情况不妙,那个地方竟然是单行道,客人开着车来吃饭,既麻烦又难找。眼看着辛辛苦苦赚来的几十万血汗钱几乎全部泡汤,薛明成和妻子的心里比刀割还要难受。
    情急之下,2000年年底,薛明成将铺面进行了低价转让,闭店回家,反思休整。2003年初,薛明成在白果林小区的金锣路上,再次开起了自己的饭馆。
    由于没有资金把自己的饭馆打造成高档酒楼,经过整整一个月的思索,薛明成决定从
“土”字人手创造自己的特色。他当即从乡下买来茅草和竹子,在饭馆的外墙上编织了篱笆墙,房顶还盖上了茅草。为了与茅草屋配套,装酒还使用了陶罐,盛饭用的是土碗。
    市民们对这个闹市中的茅草屋感到很新奇,也很有兴趣,前往吃饭的食客渐渐多了起
来。薛明成一直没有给自己的饭馆取名。一天,一位朋友拉着他的手说:“老薛呀,你知道吗?食客们早就给店取了名了,外面都叫响了!”“叫什么?”薛明成忙问。“‘土陶村’!”薛明成一听,直叫“取得好”,他当即叫入写了“土陶村”三个字,然后把招牌挂在了门上。饭馆终于有了自己的店名。
    自从得名“土陶村”后,顾客们都管薛明成叫“村长”,而薛明成的妻子则被叫作“妇女主任”,他手下的服务员则叫作“社员”。
 
    荒诞文化搞笑,“村长”成了“笑星”
    转眼到了“八一”建军节,不少人都在唱《血染的风采》。薛明成灵机一动,随即把自己最拿手的“烧鸭血”莱名改成了“血染的风采”。
    随后,薛明成给菜都取了形象诙谐的名字:馅儿是羊肉葱条的“春卷”叫“白面书生抱洋妞”.“白菜炖猪肉”叫“共同致富”,“锅盔回锅肉”叫“软硬兼施”。“丸子鹌鹑蛋汤”叫“原子弹”,“卤猪肘”叫“飞毛腿”……最有意思的是四川人喜欢吃的“泡菜”,由于是最后一道免费菜,取名为“迟来的爱”……
    一天。“村长”亲自下厨为食客做“轰炸大使馆”。不料,锅中的菜油猛地飞溅起来,把他的手臂烫出了血泡,疼得钻心。有了这次教训后,“村长”每次做菜时都把当知青时穿的战士服穿上,还戴上帽子,扎着皮带。
    一天晚上,“村长”在厨房里忙完后没有更衣便进人大堂。食客们便哄笑起来,不住地拍手叫好。“村长”一见,尴尬了一会儿后便也开心地笑了。就在那一刻,“村长”心里已有了主意:“土陶村”员工的工作服全部改成战士服。
    之后,“村长”又不失时机买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伟人的画像,张贴在店内。“土陶村”顿时回到了“红太阳”年代。
    没过多久,“土陶村”门前便车如流水马如龙,那个热闹劲儿真是一时无两,众多跟着“红太阳”人潮走的都市男女,把“土陶村”挤得水泄不通。
    搞笑的奇迹:一年赢利200万
    善于经营的“土陶村”渐渐成了成都一道靓丽的风景。
    2004年夏天,歌星组合“羽·泉”(陈羽凡和胡海泉)慕名来到“土陶村”。穿着战士服的“社员”看见来客.随即一声吆喝:“两位壮士.看座——”陈羽凡和胡海泉进店后,突然看见贴在伟人像下的那幅“民警提示”:“在拿枪的敌人被消灭以后,不拿枪的敌人依旧存在——请保管好你的随身物品。”“羽泉”顿时开心极了。这时,有“社员”一声吆喝:“电解质伺候!”一名“社员”倒完茶后随即递上菜谱,“二位壮士,请深刻学习语录!”“羽泉”满头雾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视而笑。他们最后翻开“语录”,点了“飞毛腿”、“白面书生抱洋妞”、“轰炸大使馆”等等。
    少顷,又有“社员”朝大堂内大声吆喝:“又来一位女杰,增加一套桌案工具!”“羽泉”两人再度相视一笑。
    “羽泉”在用餐时,其中一人的筷子不小心掉在了地上,“社员”立即高声吆喝:“壮士快乐!”干净筷子送上来后,“社员”才告诉他们,“快乐”就是“筷落”,四川话这两个词发音相同。
    如今的“土陶村”依旧生意兴隆,可取得成功后的“村长”薛明成却非常低调,他说:“赚钱不是我的惟一目的,只要食客用餐快乐,我就很满足……”
   
                                    (摘自《中年人》 阿 红文)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