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文苑 > 文学园地

我在农村记日记

时间:2009-07-03 06:32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014次

    记日记,据语文老师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可以锻炼思维,无论抽象思维还是表象思维;可以提高观察能力,无论微观世界还是宏观世界;最主要的还是训练语言表达的方式、方法和功力,初步是确切理解述主观思想或客观事物,接着是阐述得明白准确,最高境界是在上述基础上传达得逻辑清晰、形象生动、文辞高雅。如此之美妙当然能吸引循规蹈矩的我,因此在上小学时我就准备了日记本,打算从此记下去。然而,我很愚钝,也很顽劣,兴趣过后,便悄然收手,日记的记写便无疾而终。这是个恶劣的开头,预示着我记日记的过程,常常虎头蛇尾,断断续续,不能一以贯之。

    到达农村之后,农活苦累、环境差乱、心境欠佳,使得记日记成为不可能。我这个人毛病甚多,其一就是书写需要正襟危坐,随便趴在炕沿的急就章是万难办到的。当时我们10名男生挤在一间西厢房中,坐卧腾挪都摩肩擦肘,何来书桌以放纸笔?况且,人声鼎沸,言语汹汹,何能静心握笔?以上原因,加上我的惰性,毋庸记写成了理所当然。

    待到新房子建成,我户的人员已经减少多人,几个人专享4间大北房,着实宽阔、敞亮。这时,我们与队里、社员的关系和缓了许多,使得我们的生产、生活趋于稳定。我们将队里文化室的一张破旧的3屉桌和一个类似公园中的长背靠椅搬进户,摆放在居中屋子的西墙。又将曾经用于包装包裹的大木盒竖在破桌上,正好分上下两层,把各自的书籍摆进去,俨然藏书丰富的书架。可惜,当时还未装电灯,只能摆放一盏自制的煤油灯。这样,书房兼卧室就算齐备了。

    我在农村的日记内容,不能依循以往的路数,那是有过惨痛教训的。小时候,我曾读过一本记述那位“独立寒秋”眺望“湘江北去”的著名人物的传记,对于那些“指点江山”的英杰的情怀佩服至极,那种“绝口不提身边琐事” 的若谷虚怀牢记而施行之。可那是伟人,我是凡人,若刻意模仿,无异东施效颦。中学“毕业”分配时,我因言获罪(参见我的《人遇到秀才,秀才遇到兵》),殷鉴不远。送至农村后,断然不能重蹈覆辙。

    于是,生产和生活成了我日记的重点内容。绝口不议政治,只谈周边琐事;绝口不论主义,只讲风花雪月。

    生产,当然不是记述如何开高粱苗,如何扒大垄,如何打羊草,如何放羊牧马,如何。。。。。。要是那样的话,就不是日记,而是农业技术手册。生产活动,主要记写劳动过程中的趣闻趣事,像哪个打头的被大家攆毛了、歇气时捉住了几只大眼贼、送粮过磅把皮袄一同约以增加分量、谁和谁地头干仗抄起了家伙、老贫协又讲了什么笑翻人的故事等等,等等。

    生活,当然不是记述如何挑水,如何洗衣,如何背柴,如何烧火,如何做饭。。。。。。要是那样的话,也不是日记,而是生活百科问答。生活动向,主要记写生活过程中那些耐人寻味的或充满情趣的点滴事情,而这些往往是大量的、琐碎的、稍纵即逝的。像户内关于自留地的种植作物的议论和决定,门前菜园的播种、除草、收获,某一户员骑马去公社而马先于那户员归来的故事,户员们对于户内两把小提琴的持有者的技艺的评价,户养猪只的管理,户养犬的描摹等等,都在日记中有所涉及、反映、重现。还有一个重要事项在我的日记中可谓一丝不苟,就是“借粮明细账”。有一段时间,我们缺粮到了每天连一餐都不能保障的地步,于是我就去借粮,回来记好帐,到时一一归还,再销账。这一笔笔是含糊不得的。

    农业劳动,累;农村生活,苦。调节苦和累的润滑剂则是诙谐、幽默、揶揄、调笑的催化和生发。在我的日记中也常常记载户员们对于当地女孩子的评价和漂亮程度的排行榜,记载有关户员对于某位女孩的接近度和亲昵度,记载户员当中的互相挤兑和嘲讽。有时也发表自己对某些感情现象的议论,甚或通过“诗词”予以讥笑,不过这并非恶意,只是玩笑而已。

    我的日记本就随意地插在各种书籍之中,基本没有可以隐瞒的内容,因而并不担心他人阅读。当真的需要记述涉及自己隐私的地方,我便用曲笔,用隐晦和模棱话语传达自己的意思,譬如我摹写“那清澈的双眼”即是这种语句。

    我在农村数年的日记,是第一手资料,翔实、具体而微。可惜的是,却毁于我自己的一次狂暴之举。那是在农村的最后一个冬日,焦虑于北京的回函而不可得,忐忑、烦躁、忧虑萦绕在心,愤然将挎包掴向山墙。我以为是空的,不料坠地的包成斑驳状。我立即打开,只见钢笔断裂,墨水浸染了日记本以及有着“那清澈的双眼”的主人公为我织就的钢笔套。那时真是鬼使神差,我不计后果地把破烂的钢笔和污染的日记本扔进灶坑,算做决绝抑或破釜沉舟?我不得而知。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