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文苑 > 文学园地

高石匠的心愿

时间:2008-03-12 08:31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499次

    “木匠走了念三天,石匠走了骂三天。”农村请匠人干活,那木匠完工以后留下的是一地小木块、刨花,烧火做饭的主妇喜欢,自然就念他的好了;可是石匠就没这个幸运了,你干活儿再好,留下一地石渣还得让人家打扫。
    狗娃家碫磨,请来了村里最好的石匠老高,这虽然不算什么大活儿,可是一般人却干不了。原来上下两个磨扇里面都有牙,用时间长了就磨平了,需要把那些沟沟刻得再深一些才能变成一合好磨。高石匠的手艺在这一带都是有名的,给乡亲们干活也是尽义务,就这,也免不了让人骂上几句。“哎,”高石匠解嘲地说:“谁让咱不是木匠呢?”
    这天,他路过狗娃家门口,让狗娃婆姨叫住了。
    “死呀你,走这快做甚?正骂你哩。”
    “那嘴长在你身上,我还能不让你骂?”
    “别说笑了,”狗娃婆姨看近处没人,问老高:“你女子跟知识青年好上了?”
    老高的女子(闺女)小名叫个社社儿,十八了,初中毕业,高挑身材,白净水灵,出落的人称“盖满庄”。按农村的风俗,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也有人上门提起这事,可是条件太高,那得多少财礼呀?十成倒有十成说不成。
    “村里都传开了,是不是真的?”狗娃婆姨一再追问。
    高石匠习惯性地抖了一下肩膀,似乎要抖掉那身上的石粉,慢条斯理地说了一句话:“多管闲事!”
    知识青年进村一年多了,论文化,谁也比不了他们,全村除了小学课本,没见过知识青年那么多的书;论劳动,那些个后生从来不会惜力,什么苦活累活都抢着干;论人品,他们没有大城市人的架子,和社员一起说说笑笑,心地纯洁善良。
    中苏关系紧张,备战备荒,公社下来任务,村里交100颗地雷。看过电影《地雷战》吧,就是那号石雷,肚子大口儿小,不用装雷管炸药,刻出来个地雷样儿就行。高石匠打了半辈子石头,就是没打过地雷。他又是个要强的人,村里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怎么也得做好,硬着头皮打了一天,连一个地雷也没打出来。
    拿着这半个不成型的“地雷”,晚上高石匠找到了大队书记:“这任务怕完不成了,交不了差呀。”
    大队书记也皱了眉头,忽然想到知识青年:“给你抽几个人手,让知识青年画个样子,你们一起干。”
    这是高石匠头一回单独和知识青年共事,看着知识青年的那股认真劲儿,高石匠从心里喜欢上了他们。中午在工地吃饭,高石匠吩咐家里把知青的饭也做了送来,那送饭的就是社社儿。
    到底是年青人,到了一起有说有笑。看着自己家女子开心的样子,高石匠就动起了心思:知识青年也是人呀,他们也得成家呀。社社儿不缺胳膊少腿,以自己家的条件,许配给知识青年也算说得过去了。
    从那以后,高石匠就开始留意知识青年的举动,最终相中了大宝。社社儿聪明伶俐,爱好学习,经常上大宝那儿去借书,有时候帮知识青年洗洗衣服。一来二去,俩人的事还真成了。大宝后来离开了知青窑洞,吃、住在高石匠家。
    唯一的阻碍来自大宝的父母,二老在得知这件事后,专程到陕北去了一趟,找公社、大队,找高石匠本人谈,不同意这门亲事。怎奈年轻人感情已深,棒打鸳鸯不分开,另外也没有章程说知青不准找老乡的。最后,二老实在放心不下,与高石匠达成让大宝调离陕北转去山西老家插队的协议。
    临行的这天,村里男女老少把他们送到村口,高石匠家陪送的嫁妆就装了两架子车。知识青年也都去了,大家都在祝愿大宝、社社儿幸福。
    在随后的几年里,高石匠陆续把社社儿的弟弟等亲属送出陕北,与已经辗转回到北京的姐姐、姐夫相聚,做起陕北土特产等贸易生意。大宝女儿结婚的时候,邀请我们所有知青参加婚礼,让我们看到了三十年后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变化。
    当问起高石匠的时候,大宝说他已经在前几年去世了。因为高石匠一家也是村里的外来人,社社儿小的时候从榆林移民过来的,他一死村里就没什么亲人了。大宝和社社儿回去过一趟,处理后事,变卖家产。听大宝说,让社社儿姐弟生活在北京,生活在知识青年的家乡,是他这一辈子的心愿。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