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文苑

牛黄(下)

时间:2013-06-09 12:20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978次
假如我没有把牛黄转入他人之手,现在就可以把它用于给自己的亲属配药了,那样,既帮助了亲人,又可以做到物尽其用,岂不甚好。然而,事物各有因果,牛黄故事的结局或许本该如此吧。

 


 

  
     四、登  凌


    
       登凌,可能是世界上最冒险的活动。在内蒙河套地区初春开河时,黄河冰封乍裂,河面上满是大块小块的流凌。冰块在黄河急流的冲击下,相互冲撞着,挤压着,有时还旋转、翻滚。两岸之间的交通暂时中断了,人们既不可能象十冬腊月那样从冰面上走过河去,也不能乘小船渡河。
      有极少数的人练就了一身登凌的功夫,就是驾着一个冰块,也就是冰凌或“凌”,渡过河去。登凌的危险性极大,一失足落入冰块和冰水同时肆虐的黄水中,万难逃生。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拼着性命登凌过河,他们的目的是追求金钱。旧时,有的走私贩子登凌是趁河两岸交通中断,某些奇货因急需而价格暴涨,专门在两岸间倒买倒卖。其中主要是贩毒的,这时候沿岸的缉私队也放松了警惕,所以在河上风险虽大,上岸后的风险却小些。我下乡那些年,会登凌的人已经非常少了。
       1970年开春前后,有个人从黄河以南,登凌过河,他主要是奔着我的牛黄来的,也兼贩点毒品。
       当时我已经回家过年去了。回家前,高凤岐来找我,说他打听到一个买主,愿意出高价买下我这块牛黄,但是要先看看货色如何。我说暂时不急着卖,等我探亲返回村里再说也不迟。后来,我村有个人到河南岸走亲戚,就把这个信息传了过去。那里有个到处流窜,专搞投机倒把的辛三换,会登凌绝技。他从我那个乡亲那里,打听到我回村的大致时间,知道我一回村,可能会把牛黄卖给别人,就急于抢时间过来,把牛黄弄到他手。这时正到了我回村的时候,也正是开河时节。辛三换要避免误事,只有登凌过河,除了抢购牛黄之外,他还要带一些带有毒品性质的药品到黄河北边来卖。由于他有倒卖违禁物品的前科,在公安局是挂了号的,但因为他居无定所,公安局几次捉他不住。这次他一决定出发,就有知情群众举报了他,公安局的人就在河北岸等着他,同时通知我村民兵连,如果他在河岸边漏网跑到我们村,就马上把他抓起来。
       我村的民兵连长配合此次行动,以下场景是他回来讲的。
       辛三换穿一身黑衣,手持一根白蜡杆,背着装违禁物品的背包,在河南岸出现了,他先跳上一块岸边的冰块,用杆子撑了几下附近的其它冰块,借着反作用力,他脚下的冰块就象小船一样向河心驶去。在水流和冰排的冲击下,他的“冰船”走向是从西南到东北的一条斜线。一个更大的冰块向他冲了过去,把他的小冰块压了下去。辛三换用白蜡杆一撑小冰块,飞身跃起,跳到了大冰块上,还没站稳,又有几块冰从上游向他冲来,他左右开弓,几下就点开了撞向他“冰船”的冰块。随即挥杆,如蜻蜓点水,驾御中流。
       又一个更大的冰排向他顶了过来,把他脚下的冰排掀了起来,斜在滚滚浊流之上,如同一个极光滑的玻璃滑梯,辛二换从这个滑梯上端飞速向下滑去,快落水时,他手推“滑梯”借力跳上(滑梯)下方的一片小小的冰块上。杆子还在他手上,急撑大冰排,他的小冰块迅速与大冰排拉开了距离,脱离了一级险境。
       就这样,他的小冰排冲过了中流、渡过了冰排最密集的区域,离北岸越来越近。
       辛三换靠岸了,可以看清他有四十多岁,短小精悍,深眼睛,鹰鼻子,落腮胡子,上穿紧身棉袄,下穿马裤。他带着满身泥水,喘息未定,坐在地上,刚刚掏出一包香烟,准备抽支烟提提神。公安局的两名警察和我村民兵连长出现在他的面前。
       辛三换站起来,沉着地对警察说:“国家有什么刑具,请给我戴上一件”。
       警察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一个警察笑着说:“很老实啊”。掏出个手铐给他戴上了。
    
    


    
五、挥  金
    
       


    
       自从我得到牛黄以后,仅仅半年的时间里,围绕这块黄澄澄、苦森森的小东西,出现了很多小故事、小麻烦。严四老婆想通过结亲明取牛黄,高凤歧大夫想靠着不断的游说智取牛黄,辛三换出生入死,志在抢购牛黄。那些要求我“仗义疏财”的农村青年,也是认为我握有牛黄就等于有钱,而这钱还是白拣的。就连那些起哄架秧子鼓动我和老贫农赌命的小伙子们,还不是因为我得宝才起哄吗?
       当地有个民间故事,道出了一种普通百姓的价值观。
       一个地主兼商人的老财,整天愁眉苦脸。他隔壁邻居是一对做豆腐为生的小夫妻,终日快快乐乐,唱着歌磨豆腐。一天晚上,老财的儿子对老财说:“您老有钱还发愁,您看隔壁那两个穷鬼倒每天唱歌,这是为什么啊?”老财笑了,说:“不让他们高兴,不让他们唱歌很容易,看你爹我的!”说完取了一小块金子,隔墙扔到隔壁院子里。第二天,那对夫妻捡到了金子,开始高兴得不得了。然后就发愁:金子藏在哪里好?有人来偷来抢怎么办?媳妇说,我要用这金子换绸缎衣服、珠宝首饰。丈夫说不行,要先买些地,雇长工,发家致富,然后娶小老婆。夫妻二人就打起来了。以后,再也听不见这豆腐房里的歌声了。老财对他儿子说:你看怎么样?儿子说:“爹,我真服了您了”。老财就到邻居豆腐房,说:前几天我不小心把一块金子甩到你们院子里了,你们捡到了就还给我。那对夫妻还了老财金子,从此,豆腐房里又传出了愉快的歌声。
       半年以前,我需要钱。现在,母亲的病经过两次复查,没有复发,应该没事了。她的工资也照发了。我自己又刚刚分了红。既然不缺钱了,就不如把这块麻烦的牛黄连同麻烦一起转出去。
       回家过年时,我没有把牛黄带回去,原因是当时虽是文革中期,基本不再抄家、打人了,但是母亲的“政治历史问题”还没有做结论,人还属于二类专政对象,把这块东西拿回去还不如放在我的知青点安全。
       我想,这牛黄要转,就转给村医生高凤歧为好。理由是:物尽其用,让它为本村乡亲造福。并且拉近与多次给我治病的高凤歧的关系。当时,我想不到一年半之后就抽调到包头当工人去了,以为在本村还要长期住下去,和医生的关系还得搞好。高凤歧对这块牛黄感兴趣已久,索性就满足了他吧。前两年看过红卫兵揭批贺龙元帅的材料,说贺龙对警卫、服务人员常发脾气,但是对他的医生态度一直很好,还对家里人说过:大夫得罪不得,大夫杀人可是不用刀啊!元帅尚且如此,我一个农民更不敢得罪大夫了。
       我把高凤歧找来,拿出牛黄给他。他喜出望外,直说,我先收着,慢慢找关系,给你卖个好价钱,一定给你钱,不会白拿你的。我说,就留着你配药用吧,对乡亲们也算做点好事。他还是说,以后要给我钱,一定要给的。
       大家知道我把牛黄白白给了高大夫,都说我是个挥金如土的人。
       以后,高大夫给我看病,一般就不收医药费了,不过我很少看病,他给我免去的药费总共算来也只有四角多钱。
       高凤歧的买卖从此可火起来了,邻村的、甚至几十里以外的病人听说他手里有“真货”,来找他治病的越来越多。村里原来只有高凤歧一个大夫,背个药箱子到处跑,这时设了个药房,另设管理药品的“会计”一名。还买了一些补药。我去过那药房,看见会计正在喝用队里的钱买的蜂王浆,他请我喝,我没有喝。他这样腐化是心里有底,药房是一定赚钱的。因为不断有外村人慕牛黄而来我村治病。
     高凤歧配药用了真牛黄没有?当时谁也说不清。村里流行的说法是:他根本没有动用那块牛黄,只是口称所配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里都放了真货,大家也知道他的确有真牛黄在手,相信他是真用了。也用人虽怀疑,却还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来求医问药。高凤歧的生意日见其好,在当时可以说是发了些财。
    


    
六、结  局
    


       
   
       上世纪末,我们同一知青组的五个人回到村里,村里三十岁以下的人,都不认识我们。年纪大些的和我们聚在一起聊往事,也给我们讲了不少我们走后村里、邻村发生的事情。
       严四老婆和严四的矛盾发展,严四老婆晚上用菜刀要取严四的头,因为严四当时把棉被盖到了下巴上,一刀下去砍透了棉被,其势已成强弩之末,只割破了严四下巴。严四老婆到公社要求离婚,未获批准,就以跳公社机关大院的水井来要挟公社领导。人们把她救了上来,但是她的鞋和下去救人者的鞋全留在了井水中,一连几天,公社干部们吃饭、喝茶时都觉得恶心,没有不骂她的。这门亲幸亏没有结。
       辛三换进了公安局后,从他背包里搜出来的药品无非是麻黄素、索密痛一类,有的虽可以当毒品来吸,但还不能算真正的毒品。局长又想利用他破别的投机倒把案件,就交给他一项任务,把他放了出来。辛三换对局长打了保票,说死活完成任务。后来果然说到做到,对局长来说,他还真够义气。但是他是通过他的一个情妇,套出情妇丈夫(经济罪犯)的罪证和行踪,再报告公安局,对于那情妇来说,他可是太不义气了。改革开放以后,辛三换做成了不少名正言顺的买卖,他家成了富户。
       侉爷爷吕何庆与宋军需老婆,墓木拱矣,已如前述。当年村中九十以上的老人仅有他一个,现在多了起来,我们村成了长寿村。
       高凤歧在我们离开村子后不久就生病死了,生前虽然赚了些钱,但他死后家里缺乏劳动力,坐吃山空,他的家属日子过得很苦,早就迁到很远的地方去了。
       那块牛黄的下落,只能是一个谜了。它是被高凤歧配药用掉了?还是象大家猜测的那样只用掉一小部分?或者它根本没有被用过,完好如初,但不知道落入谁手了呢?如果是这样,围绕着它,还会有新的故事发生。但我就不是故事中的人物了。
       人尽其才不容易,物尽其用也不容易。
       我亲属中的长辈日见衰老,其中也有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同仁堂的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等据说疗效甚佳,价格都较高。使用的牛黄质量还未必如我得到过的那块。假如我没有把牛黄转入他人之手,现在就可以把它用于给自己的亲属配药了,那样,既帮助了亲人,又可以做到物尽其用,岂不甚好。然而,事物各有因果,牛黄故事的结局或许本该如此吧。

 


作者在考古工作中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