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文苑

长篇报告文学:魂入九垓穿时空(十二)

时间:2020-01-10 01:46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442次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针对农村的现状,张朝起早就知道,要想使农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就必须要走“以工促农”多条腿走路的全面发展之路。

 

 

长篇报告文学:魂入九垓穿时空(十二)

 

    --记“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回乡知青先进典范张朝起感人事迹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纪委副书记何勇(中)视察挂甲峪与区、镇、村领导合影 (2003年9月3日)

  


十二、再闯难关

 


       2018年12月7日,农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庆祝农村改革40年特别报道”《四十年后再出发:致敬中国农民和农村改革》的文章。文中写道:1974年,陕北梁家河村的北京知青雷平生,终于过上了一个“肥年”,他和住在同窑洞的同学难得买了几斤石槽子里的冻猪肉。长期缺油水的他们,等不及烧,就把肉切成片开始生吃。雷平生在回忆时还说:那味道真是鲜美!历史就是这样,将摆脱饥饿的渴望,深深刻进这两位青年的记忆里。而雷平生的这位同学,就叫习近平。

 

       1978年,一个改变亿万中国人命运的大时代开始了。从此,踏上这条道路的中国开始不停地奔跑、跨越。然而,改革的过程也并非没有阻力。1982年,河北正定县年轻的县委副书记习近平悄悄派三个干部到凤阳了解情况,并推动里双店乡成为正定县第一个试点,结果当年农业产值就翻了一番。一年后“大包干”在正定全面推广,在河北省开创了先河。

 


 

       这篇文章还写道:对于脱胎于农村社队企业的乡镇企业,即便是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也认为是“异军突起”。他说:“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针对农村的现状,张朝起早就知道,要想使农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就必须要走“以工促农”多条腿走路的全面发展之路。简单说,在充分认识“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同时,也要搞一些规模适宜的村办企业;毕竟是农村集体经济“无工不富”嘛!也因此,当他回村后不久,老书记马顺田建议他先把主要精力放在村办企业上时,张朝起二话不说,当场就接受了这个建议的缘故。

 

       然而,一个贫困的穷山村,条件十分有限,村办企业毫无优势可言,既无资源又无钱,想要办好企业挣到大钱,用村民的话来说,那就真好比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比登天还难呀!”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这是2018年4月10号,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中,在说到变革创新时,特地引用了这句古语。

 

       张朝起根据当时村里及铁锨厂的情况,经过反复思索,决定迈开双脚,去积极寻找社会与政府部门一切可以得到帮助及支持的资源,最终把村办企业做大做强!

 

      “知易行难、行之惟艰”。很多事情,都是说来容易,办起来难!可唯独张朝起,就是个天生偏偏不怕难的硬汉!

 

       张朝起的打算很简单:第一步,就是积极寻找愿意合作的企业联合办厂!先找谁商量一下呢?此时,他又想起了老冯。因为,一是老冯和他的感情很深,绝不会坐视不管;上次若不是冯玉奇热情及时的出手相助,那20万副手套就不会那么快的卖出去;二是作为北京市机械局的生产处副处长,老冯是个“能人”,加上他的人脉广,信息多,点子也多,肯定会帮助他想办法的! 

 


 

       到了北京,张朝起也不转弯抹角,直接就和老冯说明了来意。冯玉奇听后没有说话,先是上上下下、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他一番,看得张朝起心里直发毛:“怎么了这是,您是不是觉得这事儿不好办呢,还是根本就不成啊?”

 

      “哈哈,你小子还真行!”老冯高兴地看着张朝起说,“当初我没看错你呀,你就是个认真干实事的人!你的想法非常好,为了帮助你们村尽快脱贫致富,发展起来,还是那句话:这个忙我帮定了!”

 

       老冯反复思考了一下,又对张朝起说:“这样吧,你先踏踏实实回去,我来给你参谋参谋,好不好?”

 

       由于没有得到老冯的准确答复,张朝起回到挂甲峪后,又马不停蹄地去了县里,直接找到了主管工业的副县长。

 

       副县长说:“你的情况我了解,你们村的情况我也很了解。对你们的想法,县里绝对支持!但是,最主要的,还要依靠你们自己的力量来积极解决这些现实问题!”

 

       张朝起说:“您放心,我们这里有足够的信心,肯定会全力以赴的!但是,再有了县里的大力支持,我们村就一定能够把企业办好!”


 

 
 

       “工不枉人,地不亏人,”功夫更不负有心人。经过几番努力,合作厂家终于找到了:北京金属材料厂。1988 年9月24日,刘福海县长来到大华山乡,亲自主持了由北京金属材料厂和挂甲峪村联合成立的北京三联金属制品厂的立项会。

 

       但是,立项归立项,要把厂子真正建起来,就必须有资金投入才行;不然,建厂就是一句空话!

 

       厂址选在了村口。经过初步测算,厂子要建起来,最少需要200万元!可问题是,挂甲峪没有钱,甚至连前期很少的启动资金都拿不出来呀?!

 

       还是张朝起的脾气和性格:没钱归没钱,可认准的事儿就得干!

 

       首先,是得把厂房建起来。建厂房第一是得需要大量的砖,可没有钱,拿什么买呀?张朝起想到了一个字,赊!

 

       赊!谈何容易?张朝起又来到市机械局找冯玉奇。冯玉奇给他倒了一杯水,笑着说:“朝起,你是没事不登三宝殿啊!”

 

       “想您了,来看看。不过,说实在的,我今天来还真有事。”张朝起说着,用手指蘸着水在桌子上写了一个字:砖!

 

       冯玉奇一笑:“那字不念砖,倒念转(zhuan);你这个做侄子的,是在给我派活啊,哈哈!”

 

       张朝起嘿嘿一笑:“要不,我陪您一块转转?”

 

       冯玉奇哈哈一笑,手一摆说:“那就不用了,转了一溜十三遭,到最后我还得管你饭。”

 

       张朝起说:“那就麻烦您了。您可别忘了,得赊着,替我打欠条。”

 

       冯玉奇说:“你呀你,你这人真像是孙猴子——鬼精到家啦!”

 

       就这样,老冯到处忙着给他联系建厂的砖。最终,落实了昌平的一家砖厂。前提不言而喻:先赊着。

 

       砖是有了,可是谁来干这个活儿呀?请人是绝对不行的,原因很简单:村里没钱付施工款!

 

       张朝起和老书记马顺田一商量,没别的办法,还是八个字:发动群众,自力更生!

 


 

       发动群众的前提是:党员干部必须得起带头作用!于是,在全村党员干部动员会上,张朝起开场就说:“咱们建厂是为了挂甲峪的老百姓过好日子,是党员干部就得带头,谁也别当软蛋……”鼓劲的话说了很多,但是下面没见有什么大的反响。再看看这些人,好像是在听,又好像是没听见;该抽烟的抽烟,该小声说话的,照旧三三两两地说着话。张朝起心想,这样反复的做思想工作可不成,于是他大声宣布说:“明天一早,党员都要带头参加义务劳动!如果谁不去,我们大会小会都要批评,大喇叭还要天天广播!带头参加义务劳动的,今后在建厂的年底参加分红——散会!”

 

       散了会,张朝起想,还是得先开始做老党员的工作,“响鼓不用重锤敲”嘛!这些老党员不用多说,都表态说明早儿肯定去。他又给几个年轻党员做好了思想工作,让他们起早儿也都去。工作做完了,张朝起的心里这才有了底气。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村里的大喇叭就响开了:“老书记马顺田带头到厂子工地参加义务劳动了……”“王德发老书记扛着镐也到了……”“华宝成是年轻党员第一个到的工地,还推着自家的小车……” 大喇叭一遍又一遍地广播着。

 

       党员干部的带头模范作用,就是对群众思想工作的最好注解。只见厂子工地上的人由原来的几个、十几个,慢慢增加到二十几个、又逐步到三十、四十多个……先是党员干部,后来是群众。就这样,“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党员干部和群众共同参加的义务劳动中,厂房终于建了起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厂房是建了起来,可下一步呢?

 


 


      (未完待续)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