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识之窗

怎样听懂音乐?听懂音乐需要哪些知识?

时间:2018-04-03 04:47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4755次
如果我们听音乐只是随意地跟着哼哼,没有联想,没有激情,也没有切中要害的思考,那除了一种消遣,实际上无助于艺术修养的提高。听音乐不只是愉悦身心,更多的应该是懂得品评,懂得欣赏,知道悟析,知道借鉴。
 
 
 
 
       几乎每个人都喜欢听音乐。
 
       可是,会听的并不多。
 
       会听,指的是能真正听懂,能领会和理解所听音乐的意境和内涵,能辨析曲目的结构体裁、艺术质量、风格及特色等。
 
       如果我们听音乐只是随意地跟着哼哼,没有联想,没有激情,也没有切中要害的思考,那除了一种消遣,实际上无助于艺术修养的提高。听音乐不只是愉悦身心,更多的应该是懂得品评,懂得欣赏,知道悟析,知道借鉴。对于我们搞乐器的人来说,要把乐器学精学透,不光要多听而且要学会怎样去听。
 
       但要真正听懂谈何容易,尤其是大型复杂的作品,包括无内容提示的无标题音乐,要听懂它们必须通过理论知识的积累,通过较长时间的学习训练才能拥有这种能力。
 
 
 
         那听懂音乐究竟需要哪些知识,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要有一副好耳朵,能准确分辨音高、音色和节奏,明确音乐的调式和调性。好的耳朵、敏锐的耳朵依赖于视唱与练耳,以及相关的器乐练习。
 
       音乐的骨架就是乐音和节奏,与之关联的是音色与调性,听不准它们把握不住它们,音乐的进一步分析就无从谈起。
 
       作为演奏者首先要听的,无疑是与自己乐器相关的练习曲、独奏曲、合奏曲等,应该静心地倾听,以便从不同调性的曲目中获取有益的音乐基本元素,进而在演奏方法、演奏技巧、演奏色彩等方面,分辨与琢磨自己与他人的差别,以求弥补和改进。
 
       二、要了解熟悉音乐曲式结构,善于从纷杂流动的旋律中,梳理音乐发展的脉络与层次,分析作品的内涵,诸如旋律的特色、主题的联想、和声的编排、事物的描绘、感情的抒发,等等等等。
 
       音乐作品就如同一篇文章,有中心思想有具体内容,也可能有人物形象和事件的发展起因及过程,还有可能隐含作者的情感与期望。而这些不同层面的、现实的抽象的内容都要以不同的体裁或形式来实现。这当中,如果不懂乐曲的结构,就难以把握乐段之间的关系,进而分不清主题乐思的发展轨迹,更难以从整体上解析作品的全貌了。
 
       音乐鉴赏实际上是一门较深的学问,其中的曲式结构分析不能不说是个重点。
 
 
 
       三、要了解和熟悉各种乐器的特性,特别是常用的乐器,例如西洋乐器中的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小号、长笛、单簧管、大号,民族乐器中的竹笛、二胡、琵琶、扬琴、大阮等等。
 
       各种乐器都有不同的音域和音色,都有其最擅长表达的东西,懂得它们的特点能在一定程度上辨析音乐的色泽与风格,也可以琢磨出它们在配器中的位置,乐队中的声效(高中低)与作用等。
 
       再往下深入,有必要弄清各种乐器在交响乐队中的分组,诸如铜管组、木管组、弦乐组、打击乐组、还有偶尔加入的钢琴、竖琴、颤音琴等色彩性乐器组,要熟悉它们在乐队中的特点和基本作用。
 
       四、听懂音乐必须了解作品相关资料,具体包括作曲家、时代背景(写作年月)、创作风格、音乐流派等。这些,也许有助于看出相关作品的某种端倪及概貌,还能促使我们从人文、地域、历史、风俗等角度,探讨并研究与之关联的作品深度和广度。
 
       五、掌握一些音响知识,像发烧友一样拥有一套好的音响系统,或优质手机配高保真立体声耳机,让上乘的音频信号带来绝佳的欣赏效果。
 
 
       欣赏音乐既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又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不管音乐本身情绪如何,我们都应以平静的心态倾听、审听,冷静平和便于听得细致听得全面。
 
       平时兜里放个定音器,跟着音乐吹一下便可知调的高低,G大调e小调甚至F宫调,不看谱也能马上明了。
 
       呵呵,就是说欣赏音乐是个很有趣的事,有学习就有收获,有收获就有享受,知足常乐吧!
 
       本文只是扼要地谈了点音乐欣赏的个人体会,要详细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必须研读一些书籍,例如美国在作曲家科普兰的《如何听懂音乐》,只不过是长篇大论,得考验个人的耐性和恒心。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