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史库

1971年,一次回昆明探亲路上的特殊故事

时间:2018-11-17 06:49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659次
1971年12月连队批准我探亲。接到通知我高高兴兴、急急忙忙地到营部找徐参谋开边境通行证.在办公室碰到三连的小蓉,她也要探亲。徐参谋为我俩开好通行证以后说:“交个任务给你们,你们明天上昆明,顺便把小薇送到昆明安宁精神病院去。”

 
 

       1969年3月,我下乡分在景洪农场十分场二队。分场离景洪36公里,是一个新建农场,人员主要是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昆明四个城市的知青和一些早年支边的老工人,还有少数复转军人,生产任务是种橡胶。我们农场后来出过很多知名人物,比如电影导演陈凯歌、手风琴演奏家杨铁刚,还有一些专家、教授、学者等。但我今天要讲述的是一个悲剧人物,她是我们分场的北京女知青小薇(化名),我和她的一段难忘的经历。

       70年代初,农场改为建设兵团,调了部份现役军人到各个连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我们队是一师一团十营二连。当时在极左路级的影响下,每天除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以外,晚上还有没完没了的政治学习,开不完的各种批判会。加之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每天都感觉是在受煎熬。

       1971年12月连队批准我探亲,假期15天。接到通知,我高高兴兴、急急忙忙地到营部人事处找徐参谋开边境通行证,在办公室碰到了三连的小蓉,她也是我们学校的知青,只是同级不同班,她也要探亲。徐参谋为我俩开好通行证以后说:“小红,小蓉,交个任务给你们,你们明天上昆明,顺便把小薇送到昆明安宁精神病院去,她近来又犯病了。”我俩一听愣住了。小薇是69年4月份从北京来到我们十营五连的。她到后没多长时间,我们就听营里的人说,她成了“现行反革命”,原因是她的父母是高干,当时正下放劳动,她来以后写了一些日记,在日记中说了一些对现实不满的话。不知怎么她的日记被连队发现了,逐级上报,被定为了“反动日记”。一天,团部在景洪嗄洒召开批斗大会,我所在的连队还派了几个老工人参加会议。老工人开会回来讲给我们听,那天在大会现场,小薇被带上台去,胸前挂着黑牌,上面写着“反革命分子XXX”,脸被抹了墨汁,和另外几个受批判的人一起跪在台上。她象个小孩一样不知是啥回事,手不停的撕黑牌上的纸玩。这时一个老职工跳上台去,说她态度不端正,啪啪两耳光,顿时血就顺着她的嘴角流下来,台下的人高呼口号:打倒反革命分子XXX !批判会回来没多久,她就疯了,长时间不说一句话,每天呆呆的坐着,最后连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了。当时景洪没有精神病院,营部将她送到昆明治疗了一段时间后又接回来,偶尔我们去营部开会或是看电影还见到她,这次是第二次送她上昆明医治。

       徐参谋带我们去到营部小河边一间孤零零的茅草房,推开门,只见小薇呆呆的坐在床边,蓬头垢面,脸被脏兮兮的头发遮住大半,衣服、裤子油亮亮的,身上发出一股臭味。见到我们,她惊恐地站起来。徐参谋和蔼地对她说:“这是小红、小蓉,明天她们送你去昆明看病,医好病你就可以象她们一样劳动、学习,去北京探亲了。”小薇呢,脸上没有表情。我问徐参谋:她会打人吗?她这样高,万一她打人,我和小蓉怎么办?她这么脏,怎么去昆明?徐参谋似乎是看出我们不太想送她,就说:“别怕,我会交待她听你们的话。另外你们帮她打扫一下卫生,我去找套衣服。”说着就出去了。

       说真心话,我们真的怕送她,可徐参谋是领导,在兵团领导的话就是命令不能违抗,再看看小薇、良心上又有些不忍: 大家都是知青,我们不帮她,谁帮她呢?我俩打来水帮她洗了头,洗了脸,找来剪刀,帮她剪了个短发。徐参谋找来一件旧的对襟花棉衣和一条劳动布裤子,我们帮她换上。经过打理,小薇像换了一个人。我细细的看看她,皮肤白白的,两只眼睛圆圆的,五官很端正,蛮秀气的,心中想但愿这一次能治好她的病,让她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那该多好啊。


       从她屋里出来,徐参谋说:“小红,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我有事交待你。”在办公室,徐参谋拿出一大摞钱和粮票,说这是800元钱和300斤粮票,是她的住院费和口粮,你要装好,路远,为了你的安全,不能告诉任何人。我看着徐参谋一脸严肃的样子,又看看那些钱和粮票,说真话,我从生下来还没见过这么多钱和粮票,不免有些害怕,就问徐参谋为什么不从邮局寄。他说这是医院规定,只收现金和粮票。我拿着这些钱、粮票,像抱着一个炸药包一样回到连队,把它藏在被子里,等到晚上吹了熄灯哨,大家睡了以后,我才打着手电筒,悄悄的把钱缝在棉衣里层。

 


 

       第二天,我和小蓉带着小薇去营部机务队搭乘拖拉机到景洪,刚上车又遇见小蓉她们连的另一个女同学小琼。她也要去探亲,于是我们就结伴一起走。到了景洪,我们一行四人直奔长途汽车站买票。售票员一看我们带着一个疯子,不卖票给我们,说是长途客车,车上要坐四十人,万一在路上她闹起来,他们负不起责。我们一听傻眼了,不准乘车,我们怎么回昆明?任凭我们怎样解释,售票员根本不理。没办法,我们只好拉着小薇从客运站出来,刚走到景洪百货大楼旁边,一辆大货车停下来,驾驶员伸出头来喊着我的名字,原来是我家邻居阿贵,我高兴地问他怎么会在这儿,他说他来景洪拉木材回昆明,问我上哪儿。我说回昆明探亲,营里领导安排我们顺便送小薇看病,可人家不卖票给我们,走不了。阿贵听后说:坐我的车吧,只是我的驾驶室已经有两个人了,你们只能坐在车箱上。我们一听高兴极了,我说没关系,坐那儿都行,只要能到昆明。

       中午,我们在一个食馆里买米干(卷粉)吃,小薇她在车箱里,我帮她买了一碗,端到车上给她吃,我和阿贵在车下说话。阿贵问我她怎么疯了,我把她大体的情况讲给阿贵听,又讲了开批斗会的事,阿贵说她真可怜,这时我俩不约而同地往车箱看了一下,没想到小薇手端着米干,一口没吃,在听我和阿贵说话,两行眼泪顺着她的脸颊流下来。我们被她的举动惊呆了,我的第一反映是她到底是真疯还是假疯(后来才知道精神病会有阶段性清醒的病理现象)。看她这样,我和阿贵约好,不能告诉其它人,怕万一传出去,她的后果会更惨。

       车子开动了,我们坐在高高的木头上,车一开,风吹得我的眼睛都睁不开。风很冷,我们又穿得单薄,冻得直哆嗦,但又想坚持几天就到家了,心情一好,就觉得暖和一些了。

       在途中发生了几件事,让我终身难忘。第一件,车在思茅时,我看到一个食馆在卖馒头,就跳下车去买了几个,小薇一见,不等我爬上车远远的就伸下手来接住,一只手拿一个,狼吞虎咽般地吃起来。可能是她到版纳三年都没有吃过几顿馒头,吃完两个,我又递给她一个她又吃了,虽然她不说一句话,从表情上看,她很感激我。我们几个看看她那样吃,心里挺难过的。他们从北京千里迢迢来到云南,吃个馒头都是一种奢望,像她这样遭遇的人就更难了。如果在家中,那可是家中的宝贝啊,要是她妈妈见到她现在这个样子,该有多么伤心啊。

       第二件事,阿贵考虑到我们几个坐在车箱里太辛苦,就抓紧时间赶路,当晚赶到墨江县。要在平时,从景洪到墨江要开两天的时间。路上,小薇睡着了。到墨江已经很晚了,我们在电影院旁边找到一个旅馆。阿贵和坐在驾驶室的老张去登记,我叫小薇下车,可能是她冻的太僵了,无伦我怎么哄她,她就是不下车。没办法,我就叫小蓉和小琼在车下接她,我把她抱了从车箱边放下来。谁知小薇个子高,身体重,小蓉、小琼个子小,我一放手,她俩接不住,三个人一起摔倒在地上,小薇这下发怒了,睡在地上不起来。刚巧电影院散场,看电影的人出来,看到她睡在地上,大家都围上来看热闹,人越围越多,那场面真是尴尬。还好阿贵和老张及时出来,我们几个人才把她抬进旅馆房间里。小薇坐在凳子上,样子很生气,两只眼睛瞪得圆溜溜的,腮帮鼓鼓的,样子很吓人。我给她倒了杯水,拿了几块饼干,告诉她吃点东西好睡觉。谁知她抓起饼干啪的摔在地上,匍伏在桌子上大哭起来。我们三个人吓懵了,静静的看着她哭,可能是她借这个机会,把她长期的委屈发泄出来吧。她哭了好一阵止住了,我对她说:“小薇,我们知道你心中不痛快,但我们也没办法。我们萍水相逢,大家都是知青,一路辛苦,要互相体谅。”她渐渐冷静下来了,眼神也温和了,坐了一会倒在床上睡过去了。那知夜里,她尿床了,穿着的唯一条裤子全湿了。我们没有多余的裤子,天又那么冷,怎么办呢,我只好悄悄把旅馆的枕头帕扯下来,让她盖在脚上,那怕能为她挡一丝风也是好的。事后我总觉得对不起旅馆服务员,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丢条枕巾是要受批评的。

       第三件事,我们遇到了一个好人。车子经过磨黑时,有一个男同志大约三十岁样子,昆明人,他到磨黑办事,要赶回昆明,班车没有了,就求阿贵带他回昆明,阿贵同意了,他就跟我们一起坐在车箱里,一路上还多了一个说话的人。车到玉溪,阿贵去加水,我们全部人爬下车来活动冻僵的肢体。有一辆大车也在加水,那辆车驾驶员问阿贵,是不是上昆明,阿贵说是。他又问怎么车上坐这么多人,阿贵说赶路,这个驾使员就对着我们几个说,车箱上太冷了,来两个坐我的驾驶室吧。话刚说完,搭车人和小薇两人就爬上他的驾驶室去了,我一看不行,小薇怎么能单独去坐别人的车呢,但是任凭我怎么叫她,拉她,她就是死死拉住扶手,不肯下来,可能是她一直都是穿着湿裤子,太冷了吧。搭车人看她实在不下车就说让她坐吧,我也到昆明。我就听了搭车人的话,让她坐了。走了一段路后,阿贵超车了,把那辆车拉在后面。车到了昆明东站凉亭大坡那儿,阿贵停车,让我们三个下车,他告诉我他要赶着去下木料,让我们在路边等后边的车。这时天上下着毛毛细雨,洒在脸上湿湿的,冰凉冰凉,路边小草都是被一层冰盖着。我们三个站在路边,等啊,等啊,又冷又饿又渴,缩在一起,眼巴巴的看着每一辆进城的车从我们身边开过,心里很后悔,心想不该听搭车人的话,让小薇离开我们单独搭车,万一弄丢了,可怎么办?我们急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大约等了两个小时,终于看到小薇他们的车开来了,搭车人远远的就向我们招手。车停稳以后,那个驾驶员问你们谁是送疯子的,我和小蓉回答后,驾驶员说,现在夜深了,我直接送你们三个到安宁,他又对搭车人和小琼说你们自己回家吧,搭车人马上说:“师傅,你就送送我回家吧,我家在穿心古楼,半夜三更的,我怎么走得回去?”驾驶员极不耐烦地答应了。我们赶快爬上车,本来搭车人是坐驾驶室的,但是他也跟着我们爬上车来。

       车开动以后,搭车人告诉我们,他和小薇上了这辆车以后,驾驶员以为他是送疯子的,问他带了多少钱和粮票,那知搭车人告诉驾驶员不是他送,送疯子的是我们三个小姑娘。驾驶员马上就火了,开始骂他,说要把他赶下车去,又说他累了,要休息等等,搭车人只好向他说好话。走了一段路,车又坏了,搭车人帮着他修车,车修好才慢慢的开到凉亭。搭车人说我看驾驶员有些不可靠,他要送你们三个去安宁,这大黑天的,不知安的什么心。我们一听,真是吓坏了。车到穿心古楼以后,搭车人下车,我们也飞快爬下车来,我爬上驾驶室也不知哪来的力气,一把就将小薇拉下车来,驾驶员一看急了,问我们怎么不去安宁了。我说天晚了,明天再去,谢谢你了,边说边拉着小薇就走。驾驶员突然破口大骂,说我们没良心,是些贱人,骂声中还夹杂着脏话。搭车人递了个眼色给我们让我们快走,他在劝说驾驶员,故意拖延时间,我们走了很远还听见驾驶员在骂搭车人……。搭车人真是个好人啊,可以说是他让我们避免了危险,遗憾是我们当时连对他说声谢谢的机会都没有。

       下车后,我们四个像流浪人,走在冰冷的大街上,心中一片茫然,月黑风高,不知能到哪儿去。还是小琼说我奶奶家住在南华街,一楼有间厨房,去那里坐到天亮再说吧。于是我们去了她奶奶家,等到了天亮。

       天亮以后,我和小蓉告别了小琼,拉着小薇,去南太桥短途客运站坐班车到安宁。我又怕人家不卖票,叫她俩远远的躲在车后面,我去买票,总算顺利地上了车。当坐到在安宁长坡下车后,远远看见精神病院的大门,我们太激动了,想着任务马上要完成了,可以解脱了,喜悦的表情洋溢在我俩脸上。进了大门,守门老头见到小薇,就说:“小北京,你又来啦?”听见老头叫,周围那些晒太阳的人就围过来喊:“小北京”、“小北京”。我们一看,都是些穿病号服的,可能是轻度病人吧。小薇呢,人家叫她,没反映。有个人问我们:“你们是她的什么人,是她妈吗?”天啊,我和小蓉哭笑不得,真是在精神病院啊!

       这时,有人自告奋勇的带我们去了医生办公室。一个男医生在看病,见到小薇说:“小北京,你又来啦,怎么又不说话啦?”我们向医生讲了她在农场的近况和一路的表现,医生作了初步检查,告诉我们小薇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但目前医院没有床位,你俩暂时不能离开,要陪着她,等有空床位,办完手续才能离开医院。我俩一听脑袋“轰”的一下,腿都软了,问几时有床位。医生说不知道,精神病是慢性病,床位紧张,现在只能看门诊,她进不了病区,如果走丢了,我们医院负不了责,你们就安心等着吧。晚上呢,你们和小北京先到大门口,那儿有间空房子,可以临时住着。听了医生的话,我俩几乎绝望了,后悔不应该答应徐参谋,现在真是进退两难……。

       天黑以后,大门口一个人也没有,守门的老头也回家去了。大门离医院生活区有好远一段路,门头上挂着一盏昏暗的灯泡,风一吹,一摇一摆的像鬼火一样,我俩十分害怕。小薇那天不知怎么,十分烦躁,不睡觉,在房中走来走去,叫她喝水不喝,问她是否肚子饿,也不点头,这样折腾了近两个小时。我俩实在没法,摸黑去生活区找医生。真凑巧,正好找到院长家,一见到院长,我俩像见到亲人一样,一下就哭起来了。我们把这一路的情况讲给院长听,院长很同情我们,马上叫了一个医生去看了小薇的情况,医生给小薇打了一针,同时又安排人把隔壁一间医院堆被子的房间腾空一块地方,让我俩睡在里面,让小薇单独住,从外面锁上门。院长说这样安排是为我们的安全考虑,因为这是在精神病院,随时会有危险发生,还说我们农场怎么不派一个男同志作伴。听院长这么说,我们心里的委曲之情一下又浮了上来,差点又哭起来。

       就这样,我们在精神病院陪着小薇等病床,真是度日如年。等啊等啊,一直等到第四天早上,一个女医生跑来告诉我们,昨晚病区跑了一个病人,你们快去找院长,先把小薇安排进去。我俩别提多高兴了,撒腿就往院长室跑,总算办了入院手续。我把缝在棉衣里的钱和粮票交给医院,觉得身子一下就轻松下来了。当我们陪同医生把小薇送进病区,看见那些疯疯癫癫,眼睛放着凶光,嘴里骂着人,紧握着拳头,对着我们冲过来的重病人,我们吓得躲在医生后面,太恐怖了。看到这样的环境,马上联想到小薇,我们走后,她怎么办啊,她比起那些重病人来,温顺多了,她肯定在里面会被欺负的,她多可怜啊,孤苦伶仃住在这么恐怖的地方,她的命运真的太悲惨了!那一刻我们的心情太矛盾了,可我们又无能为力再帮她做什么事了。我们反复告诉她听医生的话,好好治病,争取早日出院,她呢,还是呆呆的看着我们,我们默默的离开了医院。

       我从安宁回到家,外婆见到我太高兴了,可能是兴奋过度,晚饭后突发脑溢血,送到医院就去世了,我很悲痛。等办完外婆丧事,我15天的探亲假也快到期了,我还是牵挂着小薇,我告诉妈妈我要去看她,妈妈说她也要去,可我坚决不同意,原因是外婆刚去世,妈妈还在悲痛中,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我在边疆她是日夜牵挂,强忍思念,如果再去看见小薇,那对她的打击会更大,更不放心了。妈妈看我态度坚决,只好尊重我的意见,她把家中本月仅有的二两半糖票和几张糕点票拿给我,让我买点吃的东西给小薇,我去买了半斤咸味奶糖(当时用一两糖票可以买二两水果糖)。另外又买了十个冰沙饼。我又想到小薇来时,脚上没有袜子穿,鞋子又破,天这样冷,会冻坏的。于是我又给她买了一双尼龙袜,一双解放鞋,带上这些东西,再次去了精神病院。

       还是那个女医生陪我进到病区,病房中没人,我把吃的东西拿出来放在床头柜上,这时门外两个病人打起架来,女医生忙出去拉架,忽然有另外两个病人跑进来,一个抓了一把糖,一个抓了一个饼,转身就出去了,我赶快把东西收起来。这时,当年演五朵金花的女演员杨丽坤进来了。她穿一件银灰色长棉风衣,配一匹毛领,样子还是像演金花时那样秀气,只是眼神像小薇一样有些呆滞。原来她和小薇同住一间病房,床对床。我见到她,很惊讶,她是大名鼎鼎的电影明星啊,在这种地方见到她,太意外了。我呆呆的看着她,缓不过神来,反而还是她先开口说:“你来看小北京?你是她什么人?”我连忙告诉她我是小薇农场里的战友,我们都是知青。接着我对她说我看过你演的五朵金花电影,很好看。她叹口气,说了一句话:受批判的。正说着,女医生领着小薇进来了,见到她,我就喊:“小薇!”。“嗯”,她居然答应了,简直太神奇了,到医院才十来天的时间啊。我看见小薇的眉心处有血流下来,医生告诉我是扎银针扎的,比较痛,但小薇还是很配合医生的。我赶紧拿出糖和冰沙饼来给她和杨丽坤吃,两人吃得太香了。那个年代我们都没有吃的,何况她们是在精神病院。看她们那样忙着吃,女医生反复提醒:慢慢吃,慢慢吃,别噎着。我拿出鞋子和袜子,小薇因扎银针扎的手很肿,不能动。我就蹲下去帮她脱下鞋子,只见她脚都生冻疮了,红肿得厉害。我帮她穿好鞋、袜,想不到她突然看着我笑了一下,我也看着她笑了。无意间,我看见女医生背过脸去擦眼泪,女医生告诉我她的女儿也是知青,在插队……她触景生情了。我看小薇这时神智比较清醒,就问她你家在哪里,她说在北京;问家中有什么人,她说爸爸、妈妈、妹妹;我又问爸爸、妈妈干什么的,她说在干校呢,妹妹在上学。我问:你想他们吗?她点点头。

       看到她点头,我的眼泪流下来了,她太不幸了!我告诉她我要回版纳去了,你要好好治病,等病好了回北京看爸爸、妈妈,她又点点头。看到她的病有好转,我太高兴了。我依依不舍的告别了小薇。从安宁回来的第二天,我踏上了回版纳的路。到了营部,我向徐参谋讲述了我们这一路的艰辛,和小薇在精神病院的现状。徐参谋眼圈红了,他拍着我的肩膀说:小红,这一路难为你们了,你们做了一件好事。

       1973年底,我办病退回到昆明。后来听同学说小薇的父亲恢复工作以后回到北京,小薇的事引起了有关方面重视,农场给她平了反,补发了她几年的工资,直接从昆明精神病院回到了北京父母身边。
后话:

       2011年,我们连队的昆明知青受北京知青的邀请去北京聚会,在北京时我特地向他们打听了小薇的情况,其中一个同学说他回北京后,有一次去政府的某个部门办事,见到小薇在那里上班,好象在写什么东西,看上去很好,很正常,只是他怕打扰小薇工作,没有和她打招呼。我听了真欣慰,但愿小薇健健康康,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2015年3月27日是我们下乡纪念日,那天我们昆三中初一年级同学在昙华寺聚会,我和小蓉分别43年后,那天终于见面了,我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回忆起当年这段难忘的探亲路上所发生的桩桩件件事情,我们悲伤,我们感慨,我们祈祷,我们共勉,我们将永远记住我们是“知青”这个平凡而又不寻常的名字。


     作者江天红  女,昆明知青,原昆明第三中学初68届学生,插队于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农场十分场二队(1970年3月——1974年12月期间改制为云南建设兵团一师一团十营二连)。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