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返城史录

1984年我在美国“洋插队”的经历

时间:2015-11-02 11:33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2840次
大学毕业后,我便被分配到京城的一家大医院。1984年,那时一股诱人的出国潮,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铺开,在全国不可阻挡地掀起,结果我就被卷了出去。于是我便有了“洋插队”的经历。

 


 

准备出国留学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我的命运如同祖国一样有了根本的转变。高考的恢复,使我在接近三十而立的年龄,搭上了末班车,我在1977年考入了北京中医学院。


      大学毕业后,我便被分配到京城的一家大医院,由于我在上学之前有过7年的兽医临床经验,有过跟随多名老中医的经历,所以一上岗就进入角色,并且以疗效高而赢得了病人的信赖。我很喜欢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果社会平稳的发展,我大概会几十年如一日的坐在那里,为病人把脉、开方。可是,那时一股诱人的出国潮,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铺开,在全国不可阻挡地掀起,结果我就被卷了出去。于是我便有了“洋插队”的经历。

 


 


      那个时代出国留学,中国大陆的家庭几乎没有能付得起学费的,最多是帮你买一张飞机票,所有的联系都要靠自己。我学着许多同学的做法,向美国大学广泛投递研究生申请。第一年没有什么结果,第二年意外收到了凯斯西部大学生物系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但由于我没有GRE和托福考试成绩,所以得不到任何奖学金,并且先要到语言学校学习半年。


      我的母亲有好多兄弟姐妹在美国,“文化大革命”中我们身受其“害”,例如我的政审总是因他们而不能过关,这一次我终于借到了他们的力,其中的一位瑞麟舅舅给我做了经济担保。

 


 


      1984年,当我领到护照后,却迟迟不到美国大使馆办签证,心里正盘算着另一个计划,我是有意要错过开学日期,然后再到美国打工挣钱,这样我在第二学期上学时,就有指望依靠自己挣的钱,支付昂贵的学费了。因为我们那一代人,喜欢一切靠自己,不像现在的独生子女,出国留学要靠家中积蓄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而他们则往往并不以为然。


      但舅舅对我的帮助是认真的,他不仅通过律师为我作了非常正式的经济担保,而且还给学校寄去了支票。于是在不断而来的电报与越洋电话的催促下,我在几天内办好签证,打点行李,飞到了美国。

                                      
初到美国


      到了美国,先进入语言学校学习,我所在的语言学校与全美几十个语言中心联网,采用速成英语教学法,共设9个级别,一个月学一级,每月的最后一天是考试,考试合格者就可晋级。9个级别学完考试合格者,可得到毕业证书。凭着这张文凭,不用考托福,就可进入大学或研究生院学习。

 


 


      我入学后,经过考试被定为从第5级开始学习,这样学完9级要5个月,每月学费是600美元,一共需3000美元。但这毕竟可使我免考托福,因为凭我当时的英语水平,就是再学一年,托福也考不到550分。


    在国内,我到美国大使馆签证时,许多人不敢相信,没有托福成绩竟能得到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其中的秘密我也是到了美国之后才知道的。原来凯斯大学学生录取委员会主任,一位体重两百多磅的犹太女人,她是语言学院的主要股东,当她一拿到我舅舅开去的1万美元支票,就认定我的舅舅是一位大亨,于是录取通知书和I-20表格便立刻寄到了北京。


      我舅舅把我安排在美国的学生宿舍,与他们同吃同住,我和几位美国和加拿大学生同住九层,他们大都是学法律的。有一位黑人的空军军官,是保送来学航天的。虽然看上去学习有些吃力,但他的成熟和开朗性格,使他成为这群西方人的“头”。我对他十分钦佩,因为他能讲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语,在我的录音带中至今还保留着他的一段朗读。


      在语言学校学习,大约每小时要付5美元,这几乎相当于我当时在国内一个月的工资。而美国人的教学并无章法,大都是即兴的,让你开口,和你对话。所以当时我把与美国人的交谈,看作是一种免费的学习。于是我常常操着结结巴巴的英语,与美国人“瞎侃”。其结果,我和他们打成了一片,并且使我融入了美国人的生活。

 


 


      谁来美国都会感到压力,压力来自种种不适应和各方面的差异。我作为一名自费留学生,年龄大,英语差,专业不对口,要想取得学业上的成功,已是相当艰难了,然而更使我感到压力的是经济来源。美国学费昂贵,一学期需要学费几千美元,加上吃住几千美元,我来美国第一年就花掉了一万多美元。这样算下来,我要拿到硕士文凭,就要花去四、五万美元,而这文凭拿到国内,何时又能挣回这笔美金呢?


      看着公费留学生手中有属于自己的美元,胸前挂着买来的高级照相机,开着汽车,个个神气十足,使我这样的自费生更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不知是出于心理不平衡,还是出于美国社会提倡的自立精神,我心中开始盘算起来。那时我来美国已有9个月,在语言学校毕业后,又在凯斯大学生物系修了两门课,有了这一点基础,我想应当可以去寻找一份实验室的工作。


      然而医学院所属的各个实验室,充斥着各国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很难再找到工作。唯有听说附近的克利夫兰临床中心是美国最大的私人医院,在世界上也颇具盛名。沙特王子在这里曾动过心脏手术,并向这家医院捐赠了大笔的研究基金,使医院有能力向全世界招募最优秀的研究者,我觉得应该去碰碰运气。

 


 


      我制定了一个严格的计划,先从各实验室索取老板发表的论文,关起门来仔细阅读,然后向老板们打电话,约好会见时间。我从一位台湾学生那里得到了与美国人打交道的经验,即绝对不能谦虚!否则老美会以为你真的不行。美国人不注重礼节,讲话时很随便,翘着二郎腿。听说台湾朋友中有一位公认的谈判高手,在和美国人谈话时,竟潇洒到把双脚架在桌子上,但美国人却常常买他的帐。


      出于这种经验,我总是穿着笔挺的西装,带着十二分自信,走进老板们的办公室。在与老板们谈话时,无论他说的英语我是否能听得懂,都不时点头。当他说到关键之处。我也装做很内行的样子,插问几句,然后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

 


 


      我的这种谈话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老板们即使没有经费雇用我,也往往把我介绍给别的老板。最后终于有一位貌美的女老板雇用了我,只是她内疚地对我说:“因经费有限,每年的工资只有7千美元,不知你是否愿意接受?”


      说句实话,当时我的心突突地跳起来,因为这份工资比起当时国内的工资已高出了上百倍,我那时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脸上并没有喜形于色的表露,只是镇静地说:“噢,我并不计较工资的多少,更为重要的是,我对你的研究课题很感兴趣。”


      当我签好合同,从克利夫兰临床中心出来,便一头钻进超级市场,我买了一大堆平时奢望而不敢问津的食品。我再也不用为节约每一美元而精打细算了。这一天是我在美国取得自立的转折点,每个在美国生活过的人,一定都能理解我当时的激动心情。

                                
“洋插队”的体验


      我在美国的第一年就学会了开车,并且取得了驾照。但我们那时并不会像现在的中国人,一取得驾照就马上买一辆新车。那一代的留学生都是从买二手车开始的,车子价格不等,而我则是选择最便宜的二手车。


      说出来也许你不相信,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只花50美元就买到了一辆二手汽车。这是一辆米黄色的六缸车,还是美国名牌邦迪克。这辆车的闸不是太灵,原来的主人在一个雨天开车时,因为路滑没有收住“脚”,结果追了尾,车的左前面被撞坏,车灯碰碎,成了“独眼龙”。他认为这是辆十年的旧车不值一修,准备以几十美金送到废品站。而我却捡了这个“便宜”。

 


 


      当我第一次打开车门坐在车里,心中不由产生一种异样的激动。我终于有了一辆自己的车,在当时的中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中,也算属于“有车阶层”了。看着这辆车,就有一种满足感,它除了瞎一只眼,其它都是完好的。我把它擦洗得干干净净,然后用我的身子挡住了那只“瞎眼”,庄重地拍了一张照。在我看来,这辆车在我生活中具是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我在美国的最后一年有点闲,没有找到全天的工作,有时在学校里教中医,有时在诊所里做点咨询工作,而更多的时间是闲在家里。于是想到我是否也应该像许多来美国的中国人那样,从打工开始,补上 “洋插队”这一课,否则也枉来美国一趟。

 


谢文纬在内蒙古兵团下乡时的照片


      那时我的太太已来到美国,为了多攒点儿钱,她常常出去打工。记得有一次太太一下子找到两个工作,一份是中国餐馆的厨师,一份是中国宾馆的房间打扫工。她选择了前者,又觉得丢弃后者可惜,于是希望我能顶替这份工作。


      我驱车来到了中国宾馆,找到了领班,说明来意,领班竟一口答应。然而,这时宾馆的老板娘走出来,听说我要顶替妻子打工,立刻叫住了我,从上到下打量了我一番,凭着她多年的社会经验,大概一眼就看出我是属于那种笨手笨脚的男人,于是阴阳怪气地对我说:“谢先生,这份工作恐怕不适合你做吧。”就这样,老板娘的一句话,判定了我和这份工作无缘,结果还没干,就被“炒了鱿鱼”。


      回到家中,将情形告诉太太,她先是捧腹大笑,然后开始数落我,一个大活男人竟找不到一份体力活。我心中自然不服气,于是想起了一位韩国朋友,一个电话打过去。回答很干脆,要找打工的活儿有的是,我手中现在就有,给失修的走廊刷油漆,每小时6美元。我立刻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并且骄傲地告诉了我的太太。


      第二天,我和太太先把要刷的墙和房顶洗净擦干,然后地上铺满报纸,将油漆倒在一个大盆里,用油磙子蘸匀油漆,然后依次在墙上滚,和我在国内看到用刷子刷油漆相比,这种干法不仅快而且轻松。


      但在油房顶时则遇到了麻烦,我爬上梯子,感到两只脚在抖,抬起头更觉阵阵头晕,或许我有恐高症罢。亏得太太能干,她卷起袖子,轻快地爬上梯子,举起双手,像个合格的壮工,熟练地舞动起油磙子,眼看着房顶的进度在一尺一尺的前进,我则拼命刷着两旁的墙,这种互补的分工,大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第二天醒来,我浑身像散了架子一样酸疼。太太最感头疼的是那油滴常常从房顶上落下来,掉在衣服或头发上,所以今天她全身披挂,头顶一个大草帽,双脚稳稳地蹬在梯子上,挥动着一根长长的油磙子,干起活来颇有侠女的气势,结果吸引很多外国人的眼球。我看见一个美国小男孩,拉了拉他母亲的衣襟说:“Look! That lady so cool!”(瞧!那女人真酷!)


      我自然也不甘落后,穿了一身破旧的牛仔衣裤,加上几天没刮胡子,当我有力地推那油磙子时,感到自己很爷们,颇有点美国西部牛仔的味道。结果引来了一位穿花衣服的美国男人,他对我十分热情,给我送水递毛巾。后来发现他从不理睬我的夫人,却频频向我献媚,才警觉到他可能是个“gay”(同性恋者)。

 


 


      毕竟我们都有过“土插队”的经历,所以不到一星期,我们就油完了整个一条走廊,韩国朋友验完活后,非常满意,当即给我们开了一张几百美元的支票。


后  记


      在美国的故事讲不完,虽然我有过很多的成功,但我最不能忘怀的依然是奋斗的过程。很多人以为,到了美国就是到了天堂,其实是完全错误的认识。在美国,要维持高消费的生活,支付昂贵的学费,承受紧张的工作竞争压力,没有奋斗的拼搏精神是很难站住脚的。

 


 


      在美国,我只呆了几年,但在我的人生历程中不仅留下了辉煌,也留下了艰辛,我喜欢把自己这段生活称之为“洋插队”,与我的“土插队”相比,虽然生活条件有了天壤之别,但同样需要付出,需要不懈的努力,需要面对各种压力。当然,也同样可以得到很多生活的快乐。


      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我的“土插队”与“洋插队”的两段生活,正好折射了我们国家的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是不容易的,应该说活得很累。但只要我们能不懈的努力,把握自己,我们依然能快乐的生活。我们的国家是多灾多难的,我们的共和国走过很多弯路,但我们毕竟从荆棘和泥潭中走了出来。现在,我们的国家正走在世界的最前列,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富有,越来越强大,我们的生活也一定会越过越好。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