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返城史录

建设新农村——老知青再作新贡献的广阔天地

时间:2013-04-10 01:53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736次
乡亲们想让老知青回山河村带领创业,于是,徐桔桔和贾爱春这两位老知青开始带领村民向现代种植业迈进。为了让村民共同致富,她们决定开展大规模机械化精耕细作,解放多余的劳动力,从事多种经营。然而它的前提是必须把分散的土地连成片。


北京老知青贾爱春(左)和上海老知青徐桔桔

 

       这是两个已到花甲之年的老知青的故事。上世纪60年代,上海知青徐桔桔和北京知青贾爱春响应党的号召来到了黑龙江逊克县山河村插队,她们与当地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几十年过去了,山河村人的生活却没有得到很大改善,因此村民们希望知青能重返那里,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于是在北京知青贾爱春的鼓动和逊克县领导的支持下,2012年初春,徐桔桔辞掉了上海的高薪工作,重返第二故乡黑龙江,筹建创办新型种植合作社,肩负起山河村一百多户村民致富的重任。

       2012年2月20日,在上海飞往东北的航班上,一位名叫徐桔桔的上海老知青,受一百多户村民的重托,将去黑龙江省黑河市的边陲农村、她曾经插队过的逊克县山河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离开山河村已有三十多年的徐桔桔,为什么会被村民们委以重任去当村支书呢?这事说来话长。

 

 

下乡时的老照片
 
 

知青出资建会馆

 

       山河村是一个依山傍水小村庄,有100多公顷土地,只有24户人家,而当年来这里的知青却有100多人,其中上海知青有80多人。徐桔桔与来自北京的老三届知青贾爱春同住一个宿舍,她俩很投缘,所以回城后还一直保持着联系。

       2009年9月,60岁的贾爱春回到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山河村去看望那里的乡亲们。她发现,几十年过去了,可山河村没多大改变,村民们的生活过得很清苦,很多老乡向她诉苦,说自从山河村被合并为屯后,9年来他们就没有享受过各种惠农政策,现在连村民开会、办红白喜事的场所都没有。听到这些,贾爱春暗暗下决心,一定要为那里的老百姓做点实事。

       贾爱春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她把乡亲们遇到的难处告诉了远在上海的知青,并赶到上海与徐桔桔等人一起商讨为村民盖公益活动房的事情。大家说干就干,徐桔桔立即找人设计图纸,其他知青则各尽所能。2011年8月,在县镇两级政府和上海知青的帮助下,一座两层小楼在山河村建了起来,知青们给它取名为“知青会馆”。

       知青回来出资给村民们盖一栋公益小楼,在当时是一件很轰动的事,这是当时的新闻报道:

       “8月8日奇克镇山河村的百姓像过年一样热闹,村民们扭起了欢快的大秧歌,庆祝知青会馆开馆。由老知青贾爱春和其他知青出资35万元,在山河村建造的知青会馆,直接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奇克镇山河村的大力支持。县委书记王喜军与上海知青代表为知青会馆开馆揭牌。”

       但知青们没有想到,在建造知青会馆的前前后后,有一种更大的期望在山河村的乡亲们当中涌动。

 


 


村民想要领头官

 

       知青们在建造会馆过程中的热情与能力,村民们都看在眼里,他们觉得,知青会馆的建成虽然有用,但他们更需要有一位能带领他们走出贫困、走向富裕的村官。于是他们萌发了在知青中寻找一位村官的念头。

       他们把这种想法向贾爱春说了,并希望求得她的帮助。

       要让知青回乡当党支部书记,这是件很难的事情。贾爱春提供了几个知青名单,但都因家庭等种种问题而没成。最后找到了徐桔桔。

       上海知青徐桔桔回上海后一直在上海电影集团当财务管理干部,退休后又被一家韩国公司聘用,月薪过万元。当她得知村民们想让她回乡当村官时,第一反应就是“这怎么可能”。虽然徐桔桔对山河村很有感情,她也曾在那里入了党,在那里当过妇女主任,但现在毕竟是有家有业的人。

       贾爱春虽说已经年过六十,但干事却很执著。她没有气馁,因为她了解徐桔桔。于是每晚她们俩几乎都要通上两个小时的电话,内容大都讲的是山河村的事。讲到后来徐桔桔说,真要我回去干的话,一要把村子给我独立出来,二要办成合作社。贾爱春问:“如果我把村子独立出来你干不干?”徐桔桔说:“干。”其实当时徐桔桔并没有下决心要回去,觉得那事不大可能办成的。可贾爱春已经行动起来了。她坐车到哈尔滨到处找人办村子独立的事,在她一再的努力下,省里终于同意两村分开。

       在这以后,徐桔桔和上海的一些知青对山河村创办合作社的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中一位叫马政德的知青曾在东北农学院上过大学,他觉得在那里办合作社是可行的。这坚定了徐桔桔回山河村创业的决心。与此同时,贾爱春也把乡亲们想让知青回山河村带领创业的要求与逊克县的领导进行了紧密沟通,得到了当时的逊克县县委书记王喜军和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

       2011年11月,逊克县奇克镇党委正式任命上海老知青徐桔桔为山河村党支部书记。

       2012年2月26日,逊克县奇克镇山河种植村合作社成立。经选举贾爱春担任了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和董事长。

 


 
 

成立农业合作社

 

       种植合作社宣告成立后,徐桔桔和贾爱春这两位老知青开始带领村民向现代种植业迈进。为了让村民共同致富,她们决定开展大规模机械化精耕细作,解放多余的劳动力,从事多种经营。然而它的前提是必须把分散的土地连成片。而山河村有40多公顷集体的机动田,十年前以低价承包给了部分村民,现在农产品价格高了,要收回这些机动田,对两位老知青来说,是一大难题。最后徐桔桔和贾爱春克服各种困难,在2012年春耕开始前,将集体的机动田,除少数特殊原因暂不收回外,绝大部分都收回到了合作社的名下。于是合理安排种植品种成了合作社的优势。

       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从5月到7月,整个黑河地区有40多天不下一滴雨,山河村碰上了60年不遇的大旱。当时县里农机部门安排喷灌,但如此大面积的土地,根本就喷不过来,而且初创的合作社也喷灌不起。还好几天后,一场大雨让苞米起死回生。村民们说,如果土地不是整合在一起用大机械的话,今年的收成将不堪设想。

       徐桔桔算过一笔账,入合作社前山河村每户平均年收入仅8千多元,合作社成立后,不仅丰收在望,而且山河村的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村里不仅家家户户都安装了塑钢窗,而且还修起了7.5米宽的村路。

       山河村种植合作社用大型农机种田,解放了很多劳动力,为开辟多种经营创造了条件。村民裴希洪在徐桔桔和贾爱春的大力支持下,筹办起一个设施完善的养猪合作社。除了养猪合作社外,徐桔桔和贾爱春还在筹建蔬菜种植合作社,酝酿成立农机合作社。

       2012年秋收结束,大旱之年的山河村在两位老知青的带领下夺得了丰收。年底,合作社举行了2012年度分红庆典仪式,以土地入股的村民领取了红利。由于合作社调整了种植结构,大面积改种了玉米,使得每公顷玉米地的收入比黄豆提高了2000多元,而实行了大型农机耕作后,解放了村民的劳动力,平均每户又增加了33%的外出打工收入。

       上海老知青徐桔桔和北京老知青贾爱春,在花甲之年再出发,在新的天地里,既重整了“山河”,也再塑了人生。


 


老知青贾爱春(右)和徐桔桔(中)
 

               文章来源:《文汇读书周报》2013年4月5日第8版,作者:余永锦,原题:《老知青的广阔天地》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