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知青摄影家、专栏作家、资深图书策划人周志淳
正如佛家所说:“否极泰来”;成语云:“苦尽甘来”;诗歌唱的那样“梅花香自苦寒来”。由于在当知青期间积淀了人生最为丰厚的底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情况的变化,周志淳以及他和夫人的机遇和奋斗时刻终于来临了。
25份人生规划
在周志淳的身上,感人的东西很多,除了他的作品,还有他对人生的态度。对于一般人而言,一辈子或许就那么平平常常地过去了,没有什么规划可言。然而周志淳则不同,他对自己每一年要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要达到什么结果,都有一个详细的计划。
我随便拿出几份他的“人生规划”吧:
第一份:被周志淳称之为“四·二六计划”,这是他的第一份人生规划。时间跨度:1969年4月26日——1971年12月31日。他开始了学习摄影。
第四份:被周志淳称之为“应变计划”。时间跨度为:1974年9月——1976年12月31日。他自制了放大机、初步涉足“放映电影、操作车床、开拖拉机、摄影和新闻写作”等五项技能。
第六份:“上大学、回北京”。后来,两件大事全部落实;
第十一份:周志淳开始列“月度实施进度表”——用他的话说,这叫“人生的列车提速了”;
第二十一份:时间跨度为2006年1月1日——2006年8月31日。要实现“生活、家庭、社会三和谐”。在这期间,他加入了“中国摄影家协会”。
第二十四份:时间跨度为2009年1月1日——2010年5月31日。他第五次出国,重游东南亚、第六次出国:作为“老照片”的讲述人,朝拜出版人的“麦加”——法兰克福、第七次出国:日本赏樱。
日本之旅,他感受颇深。他说,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即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退休后的生活,在这期间他购置了佳能50D数码相机,并开始学习PS技术。
早在2000年底,在周志淳回京刚满八年时,他的一位知青战友、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教授罗忠敏这样评价周志淳:“回京后,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你超越了别人二十年走过的历程!”
七架相机曝光三十年人生
2008年11月,中央电视台“海外节目中心·海外新闻部”记者陈雯等人来周志淳家进行电视采访。
采访从周志淳在30年里购置的7架相机谈起:
“受家庭影响,我很早就喜爱摄影。”周志淳回忆说。
上世纪70年代初,我上山下乡来到宁夏平吉堡农场,任场部政治处任宣传干事。当时七千多人的农场只有唯一一架上海产的“海鸥”双镜头相机,由我使用、保管,负责全场的宣传报道工作。
记得当时我有两个心愿:一是拥有一架自己的相机,二是能到“农业学大寨”的发祥地大寨去参观学习。在计划经济的时代,这两个在今天看来很“初级”的心愿,一个也没能实现。
1983年我购置了第一架相机;
1977年离开了农场,调到山西工作。没有了单位的“海鸥”,我郁闷了好久。那段时间拥有一架自己相机的愿望更加强烈。然而对于要养活4口人,月收入不足100元的家庭,这只能是一种奢望!
1983年攒了半年钱买了一架“红梅”相机,除了给子女拍照留下童年的记忆外,为补贴家用,我利用星期天到煤矿、农村、部队去拍照,当起了“星期日摄影师”。
由于“红梅”相机只能照120片(一卷胶卷拍12张或16张),为了降低成本,后来又买了能照135片的“华夏”相机(一卷胶卷能拍36张),从而极大地降低了拍摄成本。
后来又陆续购置了“三星”、“尼康”等相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家里“余钱剩米”多了,几年后我又买了“三星”、“尼康”、“佳能”(胶片)、“松下”(数码)相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直到追求名牌。
1999年我当时所在的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新书《姜昆大山侃上网》。作为该书的营销策划,我与姜昆大山相处了一段时间。在他们的积极配合下我用“佳能”(胶片)相机为他们拍了不少好照片,陆续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采用。在与他们相处的日子里,我无时无刻不为他们对事业执着精神所打动,也在不知不觉地被塑造中。
2000年底与著名相声演员牛群一起参加了“两岸跨世纪出版文化交流活动”来到祖国的宝岛——台湾。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更由于1999年发生在台湾的“9.21”大地震。圣诞节那天,我漫步在台北街头,夜空灯火阑珊处,看着满眼的中式建筑,听着满耳小姐软软的“国语”声,那种回家的温馨和分别太久的神秘感觉混杂在一起,非常奇特,也非常激动。那十几天中,我们走遍了台北、台中、日月潭-南投、阿里山-台南、高雄。“佳能”(胶片)机为这次台湾之行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次台湾之行的不少作品被收入了外交部大型画册《典藏台湾》中。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码相机逐渐步入了人们的生活,2005年我也“与时俱进”购置了第一架数码相机。数码相机的优越性在于其数字化方式所获得的画面可以立即在相机的液晶显示器上显示出来,既可以在图像不满意时及时补照,又可以在获得满意图像后避免使用胶片机时的多次重复。
有“松下”数码相机壮胆,“佳能”(胶片)机压住阵脚,我毅然踏上了“天路之旅”。
西藏有着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以及无数座海拔在5千米以上的雪山,它们犹如一条拱起的脊梁支撑起亚洲大陆的伞状结构,人们称它为“世界屋脊”。
悠久的历史、纯朴的人民以及西藏特有的蓝天、白云、阳光、雪山、寺庙、经幡、转经筒都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用镜头忠实地记录了西藏纯净的自然景观和充满神秘色彩的神性生活。
2007年购置了“佳能”数码相机
为了提高摄影效果,“力求表现形式上的极端”(张艺谋语),我在2007年购置了具有1000多万有效像素的“佳能”数码单反相机。
凭借着我的“新式武器”,在24-85mm广角镜头和70-300mm长焦镜头的助威下,我来到了动物王国肯尼亚(作者以后将会有专门的篇章来介绍)。
我像一名贪婪的陶宝人,不停地按动着快门,数码相机、胶片相机、“长枪”、“短炮”交替使用,短短十天时间竟然拍了几千张照片!
改革开放30年,我的摄影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买不起一架相机到先后拥有7架相机;从幻想去一趟山西大寨都未能成行,到走遍祖国大地,并开始拥抱五大洲;从一名摄影爱好者到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一名成员。这些年我在各种平面、立体媒体上发表了近千幅作品。应邀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做过以普及数码摄影知识为内容的专题节目。北京电视台《今日关注》和《身边》栏目,中央电视台《海外新闻》栏目曾分别采访过我,并予以报道。
几年以来,我把多年来的摄影经验、优秀作品著入《数码摄影实拍手册》,通过100个在国内外实际拍摄的例子,用近40年胶片与近年以来数码摄影的经验、心得与读者对话,力求使读者第一次曝光就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