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牵手佳缘情

兵团往事:黑大个娶了一个小娇妻

时间:2023-02-23 05:43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015次
兵团往事:黑大个娶了一个小娇妻 草根作家 黑大个是李寅生的绰号,有人也叫他大个子,因为他肤色不白,身体高大魁梧,大家就给他起了这个绰号。年过七旬的李寅生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现在却和老伴生活在浙江杭州,因为他的老婆是浙江杭州人。 李寅生的老伴

 

 

 兵团往事:黑大个娶了一个小娇妻


草根作家


       “黑大个”是李寅生的绰号,有人也叫他大个子,因为他肤色不白,身体高大魁梧,大家就给他起了这个绰号。年过七旬的李寅生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现在却和老伴生活在浙江杭州,因为他的老婆是浙江杭州人。

       李寅生的老伴年过花甲还风韵犹存,白皙的肌肤和李寅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黑大个”李寅生到底施了什么魔法,竟然娶了一个浙江籍的美娇妻?带着这个疑问,我通过一位文友,联系上了李寅生师傅,李寅生师傅讲述了他的兵团战士经历和情感生活往事。

       永远难忘1964年的那个夏天,十八岁的李寅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报名到祖国的边陲去支援新疆建设。离开上海那天,李寅生他们乘坐送行的大巴车在市区内兜了一圈,就来到了火车站,告别送行的父母和亲人,坐上了上海开往新疆的火车。

 
       火车到达新疆境内的大河沿车站后,李寅生他们下了火车,直接坐上了等候在那里的敞篷卡车,来到了农二师驻地,他们新来的上百名上海支边青年被分在了农二师,李寅生他们几十名上海青年分在了二十一团场的下属连队。

       当时的兵团生活虽然还很苦,可李寅生他们比起之前来到的战友们就幸运了很多,最起码有吃住的地方,不用搭帐篷不用露宿荒漠戈壁滩上了。但新来的上海支边青年看到那一望无际的戈壁荒漠,看着那一栋栋土坯营房和低矮的地窝子,大家的心情都沉重,这戈壁荒漠就是他们军垦战士的主战场,他们要在这里抛洒热血和汗水,让荒漠变绿洲,让戈壁荒漠变成祖国的大粮仓,大家也都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

 
 
       分到连队后,大家休息了两天,紧接着就是学习和训练,排长和班长脖子上挂着的哨子发出的嘟、嘟声,就是大家集合的号令,营房外面悬挂着的那个废旧的拖拉机轮毂发出的铛、铛声,就是战士们出工劳动的钟声。

      穿上没有领章和帽徽的绿军装,扛起坎土曼,大家就开始了繁重又艰苦的生产劳动,李寅生他们所在连队一排三班的任务是引水洗碱,改良淡化土壤,为种植庄稼做准备。

       天亮后吃过早饭就到一望无际的荒漠中打田埂放水洗碱,午饭送到地里吃,下午日落才收工,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劳动时间,那种苦累,真的是难以言表。回到营房,有的战士连晚饭都不吃,衣服也不脱,就倒在板铺上呼呼睡着了,叫都叫不起来。

       李寅生皮肤原本就不白,在戈壁荒漠上风吹日晒了一段时间,他的皮肤又黑了一些,人也瘦了。一排三班共十一名战士,包括班长在内,十一名战士中,李寅生个头最高,皮肤最黑,班长张连才就给李寅生起了一个绰号—黑大个。从那以后,整个连队的战友们没人再喊他的名字,“黑大个”成了李寅生的常用名。对于这个绰号,李寅生也不计较,他说自己又高又黑,这个绰号名副其实。
 

       8月初的一天,那天风很大,漫天飞沙,战士们不能出工劳动,指导员就组织战士们搞政治学习。快吃午饭的时候,炊事班的吴班长来找王连长,还是因为炊事班人手不够的问题。

      王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决定从一排三班抽调一个人去炊事班,因为全连四个排,就一排三班人数最多。就这样,“黑大个”李寅生被抽调到了炊事班。

       李寅生把自己的劳动工具跟班长做了交接,就高高兴兴地到炊事班报到。来到炊事班,李寅生问吴班长:“班长,我干什么?”“李寅生,你就负责担水吧,凡是到咱们炊事班来的新战士,都要先过了挑水这一关。”吴班长笑着说。

      全连一百多号人吃饭,一个人来挑水满足炊事班的需求,也不是一件容易事。更何况挑水要去二里路远的支渠那边,还有一段路不太好走。

       炊事班的伙房里一排立着五个大水缸,是用装柴油的油桶改成的,一桶能装下七担水。伙房外面的院子里还有三个水缸,也是用装柴油的油桶改成的,这三桶水是供战士们洗漱用的。

       第一次去挑水是吴班长带着李寅生去的,从水渠旁边的那个渗井里挑水回来,倒进铁桶里就行。吴班长告诉李寅生:“你也不用太着急,这几个桶里能保证三分之二以上的水位就行。”

       第一天挑水,李寅生打算一口气把这几个水缸都挑满了,然后就休息,可忙活了整整一上午,伙房里的那五个水缸就是挑不满。下午也没闲着,这些水桶还是没挑满。

 
       一连挑了五六天的水,李寅生一点都没敢怠慢,他也没能把所有的水缸都挑满水。这下李寅生算是明白了,一个人挑水根本就没有休息时间,只有不停地挑水,才能保证全连战友们的用水。吴班长不忙的时候,也挑起水桶去挑几趟水,目的就是能让李寅生休息一下。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李寅生在炊事班一干就是四年,他的肩膀和脚底板都磨出了茧子,扁担也不知挑断了多少根,李寅生从一个“黑大个”变成了“黑大汉”,他的身体明显健壮了,体重增加了几十斤。

       1968年秋天,新调来的朱指导员得知“黑大个”在炊事班挑了四年多的水,他觉得该换别人来挑水了,就让新来的一名上海青年顶替李寅生挑水。可那个新来的青年挑了两天水就累病了,李寅生只好继续挑水。

       一晃又是三年,炊事班的吴班长升任了事务长,李寅生当了炊事班的班长,可他还是继续为炊事班挑水。之前连队也为炊事班弄来了两辆水车(架子车上放一个改装的柴油桶),可一个人拉着水车去拉水根本不行,那段低洼路段一个人拉不动。没办法,李寅生还是自己挑水。战友们不忙的时候,也会三个人拉着水车去拉水,但大家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谁都没有太多富余的时间。

       为了让战士们安心搞生产,当时兵团提倡适婚的男女战士可以自由恋爱结婚,好多到了婚龄的战友们都组建了家庭,找到了自己的伴侣。当时李寅生已过了结婚年龄,可他一直没找到结婚的人选。战友们也给他介绍过对象,可女战士都嫌他皮肤黑,都看不上他,李寅生的婚姻问题亮起了红灯。

       1971年秋天,炊事班里新来了一名浙江籍的女战士,那名女战士叫姚欣,当年二十二岁,皮肤白皙,个头高挑,长得很漂亮。姚欣是个爱干净的人,伙房不忙的时候,她不是在大院里洗衣服刷鞋子,就是洗头刷牙。

       一名炊事员看姚欣这么浪费水,就批评她:“小姚同志,这水可都是咱们班长一担一担从大渠那边挑回来的,你咋能这样浪费呀?”

       看姚欣委屈地哭了,李寅生就笑声对她说:“没关系,以后我一天多挑两担水,你随便洗。”看李寅生这么和善亲切,姚欣心里很温暖也很感动,她是第一个正眼打量李寅生的女战士。

 
       之后的日子里,李寅生处处关心照顾姚欣,有一名老战士总是找姚欣的毛病,李寅生就对那位老战士说:“人家是女生,多担待一点,咱们炊事班历来都是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你是老战士,更得要以身作则呀。”

       看班长都替姚欣说话,那位老战士也就不好再找姚欣的毛病了,其他战友也都很关照姚欣。渐渐地,姚欣对李寅生产生了好感,有时还帮他刷鞋洗衣服。

       1972年初秋,李寅生升任了连队事务长,他和姚欣的关系也更加亲密了。当时炊事班已经配备了一辆拉水的拖拉机,炊事班的战士们再也不用挑水吃了。

       一天朱指导员当着姚欣的面说:“咱们连的女战友真是没眼光,‘黑大个’那么好个人,大家却没人喜欢他,明天我领他去团部相亲,不知那几位姑娘能不能看上这个李寅生。”“李事务长挺好的人呀……”姚欣欲言又止,话没说出口脸就红了。

       回到办公室,朱指导员拍着桌子说:“哈哈,我看‘黑大个’和姚欣有戏。”“老朱,你这是乱点鸳鸯谱,姚欣长得那么漂亮,她不可能看上‘黑大个’。”老连长苦笑着摇摇头说道。

        朱指导员胸有成竹地说:“我这可不是乱点鸳鸯谱,不信你就等着瞧,这事要是不成,我去孔雀河里给你摸鱼吃。”

       过了没多久,姚欣果真和“黑大个”公开了恋情。老连长问姚欣:“小姚,李寅生可是咱们连出了名的‘黑大个’,婚姻是一辈子的大事,你可要想好了。”“连长,您不会也以貌取人吧,我爱慕的是李事务长的人品,不是他的外貌,他能在炊事班坚持挑水八年,除了他谁还能做到?”姚欣一席话令老连长都感到脸红,他赶忙笑着说:“好!好样的!到时候我来给你们主婚。”

      那年年末,“黑大个”李寅生娶了貌美如花的姚欣,两人结为连理。“黑大个”娶了一个小娇妻的婚恋话题一度成了连队战士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在农二师成为一段佳话。

       李寅生的婚姻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朱指导员被上调到团场担任了副政委,他说要是李寅生的婚姻问题不能得到圆满解决,他就不能放心地到团场工作。

        婚后的生活有多幸福,别人是无法想象的,姚欣说她一辈子选择最正确的事情,就是找了一个令她特别满意的好丈夫。她的女儿找对象时,姚欣一直告诫女儿,找对象不要只注重相貌,人品和内在美更重要。

       退休后,李寅生跟着姚欣回到了杭州,他说姚欣是在杭州出生长大的,姚欣更习惯杭州的生活,自己是男人,在哪生活都一样,只要自己的老婆觉得生活幸福,他就高兴。

       目前,李寅生夫妻俩还生活在杭州,他们的女儿女婿和外孙子都生活在上海,他们一家人都生活得很幸福很快乐。李寅生说等他老两口年纪大了,生活不能自理了,就到上海和女儿女婿一起生活。能多在杭州生活一年是一年,因为他老婆非常喜欢杭州的生活。

 
 
       作者:草根作家(感谢上海的关有亮老师从中引荐)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