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亲桑先蚕坛
王占发
春季是养蚕的季节,养蚕及缫丝织绸的技术都源自中国。在我国古代帝王祭祀农桑是很重要的一环。按照男耕女织的传统习惯,每年春季,皇帝要在先农坛“亲耕”,皇后则要在先蚕坛“亲桑”,以此为天下的黎民百姓做出表率。
在明朝,先蚕坛建在安定门外。清圣祖康熙曾在中南海丰泽园设蚕舍,雍正又在北郊建先蚕祠。乾隆七年(公元i742年),因虑北郊无浴蚕所,且离皇宫较远,皇后宫妃参与祭祀活动不便,大学士鄂尔泰上奏朝廷,建议重新修建先蚕坛。随后,内务府大臣海望又提出详实具体的设计方案和图样。乾隆批准后,遂在当时京城西苑东北角,即今天北海公园后门
处建起一座颇具规模的先蚕坛。
该坛周长l60丈,南面偏西处有正门,左右各有一门。入门即为先蚕坛,四丈见方,高四尺,三面有台阶,台前为桑园,台后有亲蚕门,入门有亲蚕殿。殿内悬挂乾隆御笔匾额:“葛覃遗意”,并有对联:“视履六宫基化本;授衣万国佐皇猷”。亲蚕殿后有浴蚕池,池北是后殿,殿内悬挂皇上御书额并有对联“宫春晓觇鸠雨,十亩新阴映鞠衣”。殿内屏风绘有蚕织图。宫殿左边有一条浴蚕河,河上有南北两座木桥,南桥东为先蚕神殿,北桥东为二十七间蚕所,皆西向。先蚕神殿左右有牲亭、井亭各一,再往北有神库、神厨,并有蚕署三间。整个布局基本上是按照海望奏折上的设计图纸建成的。
先蚕坛竣工后,成为北京著名的九坛八庙中的一坛。乾隆九年(公元l744年)初春的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先蚕坛上支起黄色幕帐,帐内供奉蚕神的神位及牛、羊、猪、酒等各种祭品。孝贤皇后在妃嫔宫女的陪同下来到祭坛,向蚕神跪拜、上香、献祭品。第二天还要来此行采桑礼。皇后手持金钩与金筐,在蚕坛内的桑林中亲自采桑。虽然采桑礼如此隆重,但皇后“采桑”也只是象征胜的仅采三片桑叶而已,之后便登上观桑台宝座,观看众妃嫔宫女采桑。采桑活动结束后,遂将所采桑叶送到蚕室喂蚕,整个祭礼即告结束。为记录当时皇后祭蚕亲桑的场景,宫廷画师还画出《孝贤皇后亲蚕图》。以后,凡每年春季第二个月的吉日,均由皇后或她派人来此祭祀蚕神。
关于蚕神的传说有不少版本。但流传最广的是马头娘的传说。相传帝喾高辛氏时,蜀中某女之父被人掠去,只剩所骑白马返回。其母伤心之至,发誓道:谁能将其夫救得生还,就把女儿嫁给他!白马闻言挣脱缰绳疾驰而去。几天后,白马载其父返回家中。但人怎能与马成婚?其母反悔,不再提及嫁女之事。从此白马整日嘶鸣不止,不思饮食。其父见状,心中为女着急,取箭将马射杀,并把马皮剥下晾在院子里。但那马皮突然飞起将姑娘卷走,不知去向。数日后,家人在一棵树上找到了姑娘,但见那马皮还紧紧包裹着她,而头已经变成了马头的模样,正伏在树枝上吐丝缠绕自己。家人将其从树上取回饲养,养蚕吐丝结茧缫丝的历史从此开始。因此虫总是吐丝缠绕自己,人们就把它叫做“蚕(缠)”。又因姑娘是在树上丧失生命的,大家就把这种树叫“桑(丧)”。而身裹马皮的姑娘则被供奉为蚕神,因为蚕头
像马,所以又叫做“马头娘”。
07-04-22 b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