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屯今昔谈
沿着东四十条向东,出了老城墙的豁口就到了工体北路。距老城墙3里路左右的地方,就是中外闻名的“三里屯”。
解放初期三里屯这个地方非常荒凉,除了有几间破旧的农舍外,就是庄稼地、窑坑及一些乱坟地。清朝初期这里还有几座王爷的坟,如在三里屯南边(现在是朝阳医院东院内)有1座恭亲王常宁的陵墓。他是康熙皇帝的五弟噶尔丹。三里屯的西边(现在的体育馆附近)有清初著名的摄政王睿亲王多尔衮的陵墓。随着时间的流失,这些过去非常显赫的陵墓,有的已被盗,有的已损坏,只留下一些断垣残墙。
1952年,北京市工业学校迁到此处,是最早搬到三里屯的单位。这所建于l907年的学校,是一所北京很有名气的学校。为了迎接国家建设高潮的到来,他们由什锦花园搬到三里屯,在此新建了许多二层楼房和一些平房。这是当时三里屯最漂亮的建筑。所以当时有人说“我们一出朝阳门往东一看,就看到工业学校的楼房了”。这个学校自1952年到l959年共培养了近万名机械、电气、化工、汽车等各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文化大革命后,工业学校改为第六机床厂,改革开放后又改为北京市机电研究院,直到现在。
三里屯真正起大的变化是始于1959年,当时为了庆祝建国lo周年,北京市搞了个“十大建筑”,在三里屯附近建了当时国内最大的体育场——工人体育场。在三里屯东还建了雄伟的农业展览馆,再加南、北三里屯居民楼群的建成,以及朝阳医院、中国杂技团、八十中学、三里屯中学等单位相继在此建成,三里屯开始变得既热闹又繁华。
上世纪60年代后,随着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日益增多,周总理决定在三里屯兴建第二使馆区,于是几十所风格各异的使馆逐步建成。肤色不同的各国外交人员相继入住,于是三里屯又成为一个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的聚居地。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以香港爱国船王包玉刚先生的父亲命名的“兆龙饭店”在此兴建,并亲自题写了店名。上世纪90年代,香港李嘉诚先生又在三里屯建成了盈科中心,多座高楼拔地而起。高档次的太平洋百货在此营业,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白领阶层在此休闲购物。以销售中档次服装的“雅秀”市场是继秀水街市场后又一吸引众多外国商人前来采购服装的市场。随着外国朋友来京人数的增多,渐渐在三里屯出现了“酒吧一条街”。每当夜幕降临时,三里屯就变成了火树银花、车水马龙,到处是轻歌幽曲之声,成为中外朋友们休闲的好去处。昔日留给人们追忆和遐想的三里屯,如今日新月异更加富丽和美好。
吴尧明 T21 07-03-19 zgds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