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岁月 > 回忆往昔

天山脚下的北京知青---土坯真不好打

时间:2008-01-08 08:43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194次

    农场为了职工早日从地窝子里全部搬出来,在春夏农忙的空隙时间,要我们打土坯、盖房子。

    土坯相当于盖房子用的砖块。

    新疆气候干燥,冬季寒冷,农场、农村条件艰苦,盖房子都用土坯。打土坯比烧砖省事,经济的多,土坯垒墙,墙厚、室内冬暖夏凉,非常适合新疆特殊的自然环境。20世纪60年代,农场职工都住在地窝子里,如果能住上土坯盖的房子,从地下住到了地上,就像住进了“天堂”。土坯房历史渊远,是当地各民族喜爱的住房,尤其在广大农村,一直保留到现在。

    打土坯用的模子有两种,都是用木板按照土坯大小,围成长、宽、高不等尺寸的长方形模子,区别在于一种模子仅由四框组成。另一种模子不仅有四框,还有木底。模子不同,打土坯的方式也不同。四框组成的先将模子放在预留的场地。有底的模子,先将泥放入模内,然后端起模子走到场地,将模底朝上,反扣在场地,土坯同样留在场地。

    我们初次打土坯用的就是带底的模子,带底就像一个木盒子,而且有单一盒子,也有两个盒子竖向联在一起的。土坯每块约长30公分,宽15公分,厚10公分,在全湿的状态下,重量近10公斤,力气小的端起来很吃力。

    打土坯视个人情况选用单一或双盒子的模子。

    打土坯,有它的学问,如果轻视它,不是土坯不密实,就是缺边角。疏松的土坯容易裂,缺边角的土坯不能砌在墙边缘。

    好土坯要经过泡泥、和泥、撒土、摔泥、扣模、取模等多项工序,它关系到打土坯的速度和土坯的质量。

    首先,头一天要把打土坯用的土浇水、泡透,水要适量。清理出一块较大的干净、平整的地面,作为打土坯、晾放土坯的场地,同时将木模放在水中浸泡,做好打土坯的各项准备。

    第二,次日把头天经水泡透的土和成泥。用锨把泡透水的泥掀翻铲起,连甩带扣放在旁边的地上,这样泥里的空气能被甩排出来,直到把所有的泥全部掀翻一遍,就完成了第一道工序。接着再按此方法掀翻两遍,泥就能和的光滑柔软、均匀一致,才谓和好了泥。

    泥和好了,如果放的时间长些,水蒸发泥快干了,用手切时就太累,指尖太痛,但土坯经过模子成型规整、质量较好。否则水多泥稀,切泥时虽手指不费力,入模方便,但土坯干的慢,而且晾干后,会出现中间凹陷,甚至会出现大裂痕。开始有人用此方法比速度、比数量,速度快了,数量多了,可质量比我们差远了。

    第三,为了避免泥沾在模子内,泥入模前在头天用水泡透的模子里洒些干燥的沙土,用双手指尖相对的从大堆和好的泥中根据土坯的用量切下泥,用力摔进模内,并靠摔的力量使泥充分充实到模子的边缘角落,用手抹平土坯表面,然后端起模子走到场地,底朝上,猛用力将模子反扣在场地上。扣模时要垂直,扣到地上不能挪动模子,以免土坯变形。最后提取模子,两手一致向上用力,动作要慢,但要果断,打土坯经过上述连续作业就算完成了。

    那年,男同志每人每天要打出土坯500块。要求我们打250块,对我们来说,这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头一天下午,按照程序我们把准备打土坯的地方打扫干净,把用来做土坯的土挖好,再用水桶挑水泡泥,连里让老职工来为我们把关,一切准备好了,天就黑了。

    第二天一早儿四五点钟我们就起床了,赶紧去看那泥泡的如何,泥泡的还不错。和泥那一关键时刻,我急坏了,因为我第一次干这活,力气又小,用诺大的铁锨铲上一锨泥,根本抬不起胳膊来,我只好铲半锨泥,勉强能抬起来了,但是又扣不到地上,那泥沾在上面就是死活不下来。我看了看周围的人,和我一样的女青年们全都面临这个困难。我发愁了。这时,又是班里的老职工一声没吭,走到我面前,拿起锨来,在旁边的水盆里泡了一下,再一下子从贴地面处铲起一锨泥,迅速地扣在地上,那动作十分麻利,泥很听话地扣好了,他一锨又一锨地连续铲了好几次,使扣在地上的泥堆了起来,并在不断升高着位置。我明白了,锨沾上水,泥滑一些,才能把泥扣出来。同时还要动作快、扣的位置要准。

    终于自己能半锨半锨地扣了,过一会就很累了,手又酸又疼,不到半天,我的手掌不知什么时候起了泡。疼痛得使我直咬牙,一低头看到了自己的双脚,于是一个念头从心里升起,我把袜子一脱,光着脚就上去踩泥,真是好办法,不用翻扣泥了。刚庆幸自己有点小聪明,就感到不是那么回事了。因为我的脚被生泥扎疼了,流出了血。我看看其他同志,谁也没有发现,就咬牙继续干了下去。

    泥和好,估计模子里用泥的量,把泥分出两块来,分别揉几下,用力摔进模子里去,并且注意到使泥在模子的四角充满,再把多余的泥从面上用手掌立起来切除。刚开始我蹲在地上做着这个动作还很有劲,后来感到力不够了,就跪在地上,再后来就站起来才能有点力气。

    当我端起模子走到晒土坯场时,注意端平模子反扣在地,看着别人轻轻拿起模子,留在地上的土坯那四边有棱角的样子很漂亮。而我,却无论如何也扣不出来。我使了很大力气才扣出来,一看,自己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因为那绝不象坯的模样,七扭八歪的,后面还拖着一个长长的朝天尾巴。他们笑着告诉我说:“因为干燥,你没有把模子放在水里泡透的缘故。泥在模子里没有润滑的作用,沾的比较紧,所以出不来象样的土坯。”我又明白了一个道理,纠正了作法,有了成效。

    当我看到自己完成了第一块四方齐整的土坯时,心里美级了。

    第三天一早,我们先把泥和好,就紧着把晾了一天的半干的土坯竖起来,再一块块搬到地的边缘,留有空隙地垒放起来,让它们慢慢通风干透。

    打土坯,这差事没干几天,我的腰就像断了一样痛极了。

    我计算了一下,先不说和泥使尽了全身的劲,就说从这装模到收土坯,七八道工序,每道工序一蹲一起一弯腰,每完成一块土坯,仅弯腰就10余次,两手不停的倒腾着一块一块十公斤重的泥,完成250块,重复250次,加在一起仅上下弯腰就三千多次。一个北京来的十几岁的女学生哪干得了这“罪”。可是要从地窝子里住在地上,这“罪”就得受!土坯就要一坯一坯的完成,可想而知,那腰折的得多么酸疼,一天下来累的吃不下饭,走路都弯着腰,一个个成了小驼背。

    还有那一双手,戈壁滩盐碱地,从盐碱地取土和泥,用一双手做出土坯,手被盐碱泥烧的脱了皮,又红又肿,尤其是用来切泥的部位,磨红了、破了、出血了,长久之下,手上像是长满了刺,很粗糙。那个年代里我们没有什么护肤油之类的保护皮肤,如果没有干过此活的战友来看望,我们不敢和人家握手。更没有人和家人写信述说自己的苦处,只要探亲回到北京,才会有家长手摸着那双写满磨难的手掉下眼泪!
 
     作者伍莲  原新疆兵团农六师共青团农场三连二班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