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艺术团

中国文联2015年度报告直面艺术发展痛点

时间:2016-05-19 02:57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636次
中国文联发布的《2015中国艺术发展报告》,从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等领域盘点剖析了年度艺术发展趋势,其中不乏各门类的自我把脉与理性思考。
 
 
 
      自2012年以来,由中国文联组织编写的对年度文艺进行梳理审视与分析思考的综合类研究报告,已连续出版了三部。日前,中国文联发布了《2015中国艺术发展报告》,从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等领域盘点剖析了年度艺术发展趋势,其中不乏各门类的自我把脉与理性思考。
 
 
     戏剧:文化惠民一定程度滋生了“看戏不花钱”的心理
 
 
      在戏剧领域,《报告》指出,更多依托新媒体、自媒体的戏剧评论,由于写作门槛变低,专业性正在消解,特别是线上评论还夹带了很多虚拟世界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这里有真诚的声音,但也有不少以剧评为披甲,宣传推广作品,左右观众消费选择的话语,甚而还有情绪化、碎片化的、非理性的乃至人身攻击的表达,以致很多真实的声音最终被淹没在众声喧哗中难以起到振聋发聩的功效。《报告》还对文化惠民工程进行了理性思考,单纯以低价甚至免票方式招徕观众,在赶走高票价的同时,也令观众滋生了“看戏不花钱”的心理,大大不利于演出市场的培育。同时戏曲观众相对有限,公益演出做得越好,商演市场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大。如何平衡院团发展,成为文化惠民工程实施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2015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编委会执行副主任夏潮为新书揭幕
 
 
     电影:没有高端人才只能沦为世界电影的技术代工厂
 
 
     在电影领域,虽然以《捉妖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破风》为代表的类型片有所突破,但国产类型片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比如科幻片、灾难片等视觉大片仍是中国电影的短板。同时,文艺片和主旋律电影仍难以走出低票房的困局。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有数量众多的献礼影片上映,但除了《百团大战》以外,几乎其他影片都没有引起观众的注意。主旋律电影进不了主流市场,价值导向就无从谈起。艺术院线在中国至今也没有建立,探索“长期放映”和“差异化放映”依然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好莱坞大片中大量特效镜头是由中国人在国内完成,比如《2012》、《速度与激情6》、《环太平洋》等,这说明我们并不缺乏包括特技摄影和CG特效制作的技术人员,而是缺乏具有创新力和原创力的高端电影人才,如编剧、导演和专业制片人。对成功作品的改编以及所谓各种IP的过度炒作都体现了编剧原创力不足,而没有能够掌控影片创意生产的导演,中国只能沦为世界电影的技术代工厂。
 
 
 
 
     音乐:“中国音乐剧教父”之类的顶级词汇高频出现,描绘的只能是海市蜃楼
 
 
     在音乐领域,虽然经过起起伏伏、混战与被调控,以《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为代表的中国音乐选秀节目,通过引进国外成熟运作模式,完成了华丽转身。但命运坎坷、先天发育不良的中国流行音乐,先是遭遇计划经济的禁锢,又与盗版展开肉搏,现在更与选秀狭路相逢。这些年之所以很难从流行音乐中列举出符合“中国原创”、“曾经令你感动”、“具有较高社会接受度”这几个条件的作品,某种程度上就是选秀盛行的结果,此类节目向来都是经典老歌的天下,对于一个需要用声音表达心声的艺术品种,这种不能发(新)声、无处发(新)声进而无(新)声可发的局面不啻为一场灾难。此外,评论、评奖、评选“三评”也与创作形成巨大落差,在报道中常常能看到“经典”、“大师”、“世界性审美”、“中国音乐剧教父”之类的顶级词汇高频出现,似乎给人描绘了一幅置身世界屋脊的神往美景,但历史无法造假,作品就是作品,评论就是评论,评论所建造的也只能是海市蜃楼。
 
 
      曲艺:贾玲恶搞花木兰反映了相关监管部门失位和乏力
 
 
     在曲艺领域,一年来,通过歪曲历史、颠覆传统、解构经典、混淆视听等手段和方法拼凑、编造出的劣质曲艺产品,在不少主流媒体和大众平台上纷纷亮相,贾玲恶搞花木兰从本质上反映出近年来泛娱乐主义的不良影响,相关监管部门也存在一定失位和乏力。而京津两地的相声小剧场,在数量上相比前几年有了很大萎缩,这与演员流失、创作乏力以及受众对于曲艺小剧场的新鲜感已经过去有直接关系。此外,传承仍是永恒话题,如今,已有127个曲种被列为国家级非遗,多数都面临后继乏人。以洛阳大鼓为例,当地最年轻的艺人已经50多岁,正经能唱的仅剩十多个,如何活态传承,是原汁原味还是改革创新?创新的究竟是形式和技术,还是艺术及美学内涵?至今仍有争议。
 
 
 
仲呈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2015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出版首发

人民网 黄维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2015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副主编周由强介绍本书编撰情况
 
 
        4月28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组织编写的《2015中国艺术发展报告》今天正式发布。
 
 
     《中国艺术发展报告》为年度行业发展报告,是由中国文联及所属各全国文艺家协会组织知名专家学者编撰,对中国艺术年度总体发展状况以及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民间文艺和文艺评论等各艺术门类年度发展状况所作总结、分析和思考的综合性研究报告。自2012年以来,年度艺术发展报告已连续出版三部,是中国首部全面、系统、集中展示中国艺术年度发展状况的综合性文本,是中国文联“展示最新成果、透视艺术现象、分析存在问题、把握发展规律、彰显文化价值、促进文艺繁荣”的重要窗口和平台,为社会各界观察中国年度艺术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
 
 
 
 
    《2015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的编写工作于2015年8月启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教授担任首席专家,主持报告总论的编写工作。中国文联所属12家全国文艺家协会以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中国艺术报社组织各艺术门类专家学者参与报告编写。季国平、张宏、韩新安、徐里、董耀鹏、罗斌、罗杨、王瑶、陈洪武、邹玉华、张显、庞井君、向云驹等分别审阅了各艺术门类发展报告及大事记。中国文联系统、高等院校、艺术研究机构等近百位专家学者参与了编撰和审阅。
 
 
      据悉,《2015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在保持既往三年的叙述结构、编辑体例和文字风格的基础上,对报告结构和内容进行调整,努力在扩大视野、突出重点、分析研判等方面创新突破,以期更好把握和反映2015年中国艺术发展的全貌。四年来,《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每年都会作出一些新的尝试,以增强报告的导向性、学术性和影响力。在2014年增加的“中国文艺评论发展报告”获得较好社会反响之后,在2015年又新增“2015中国艺术发展大事记”,客观记录和全面反映2015年中国艺术发展状况。
 
 
      与会专家在研读《2015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的基础上,深入研讨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文艺现象,对文艺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重大主题文艺创作,互联网+艺术深度融合,理性与繁荣的艺术市场等热点问题都进行了学理分析。专家们普遍认为,在中国文艺繁荣发展、由高原向高峰迈进的历史进程中,客观、理性、科学地盘点分析年度艺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意义重大、值得认真研究和推广。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