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法律咨询

佟德志:法治是个好东西

时间:2015-01-27 12:02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598次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要想使法治成为好东西,还需要良好的公民文化,需要在全社会树立法治观念。一个社会,要想法治得到良好的运转,需要形成健康的公民文化,更需要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法治并非十全十美,但弊端最少


  法治是个好东西,因为它能全面推进社会繁荣;可以规范权力的运行,让它不能为所欲为;还可以保障权利的行使,让人能够有所作为。法治是个好东西,不是说法治什么都好。法治决不是十全十美的,它有许多内在的不足和局限性,不是万灵药,更不可能解决人类的所有问题。立法的过程会有很多考虑不周的情况,会有不科学的地方,甚至是漏洞,从而可能引发各种不公正;执法过程不仅会受到私利的诱惑,更会受到公权的侵蚀,从而诱发腐败;法治的推行还可能会使一些在非法治条件下很简单的事务变得相对烦琐,需要繁杂反复的检查、取证,从而增大管理的成本;法治还会使得一些本来可以很快,也很容易得到解决的问题长期悬而不决,甚至反反复复,从而降低管理的效率;在具体的司法实践当中,法官甚至会出错,产生冤假错案,从而影响司法公信力。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看,法治可能会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导致社会变得保守,甚至会阻碍改革的顺利进行;法治也可能会与公民的要求相冲突,使他们的要求无法得到及时反馈,甚至是得不到满足,如此等等。有的时候,法治甚至要付出痛苦的代价。但是,在人类迄今运用过的所有制度中,法治是弊端最少的一种。也就是说,相对而言,法治是人类迄今最好的国家治理方式。


  法治是个好东西,不是对个别人而言的,也不是对一些官员而言的;它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的,是对广大公民而言的。坦率地说,对于那些想贪污腐败、个人专断的官员而言,法治不但不是一个好东西,还是一个麻烦东西,甚至是一个“坏东西”。试想,在法治条件下,官员的权力受到法治的限制,不能为所欲为;官员的行为受到人民的监督,甚至是法院的审判。单这两点,有些人就不会喜欢。因此,法治不会很容易地得到遵守,它需要人民和代表人民利益的党政领导去推动和实践。事实上,个别人,尤其是官员,你们要看到,法治对你们也是个好东西:一时贪念,可能会永远走上不归之路,这个时候,法治会给一条让你们能悬崖勒马的缰绳;也会在你们犹豫不决,进退两难的时候,给一本让你们举重若轻的行为指南,甚至是一座安身立命的靠山。

 


 


  人治VS法治,党大VS法大


  有人说,是人制定了法律,所以法治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还是人治,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因为,人治是统治者根据任性的意志来进行统治,不仅不能让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有合理的期许,甚至可能会让人们进退失据,“无所措手足”;而法治则是依据法律治理国家,人们知道其行为的后果,并根据法律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还有人说,是党把自己的主张上升为法律,所以,到头来还是党大,甚至是党大于法,这种理解也是错误的。党领导人民制定和修改法律,这个时候,人民会发出声音,党会形成主张,把人民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法律;这个时候,党和人民是高于法律的。但是,人民的声音、党的主张,都需要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需要接受各种检查、建议,甚至是批评;更重要的是,当法律被制定出来以后,无论是人民,还是党,抑或是什么特殊的官员、组织、机构,都必须服从法律。这个时候,法律是高于一切的,任何人、任何政党和组织,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推行良法,亦需良知


  要想使法治成为好东西,需要考虑相应的经济、文化、政治以及社会条件,不顾条件推行法治,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法治是历史潮流,不断走向法治是人类文明的必然趋势。但是,推行法治的时机和速度,法治的具体制度和安排,则是有条件的。运转良好的法治不仅与社会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相联系,还与这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公民素质,甚至是地理位置、国际环境等各种要素密切相关。法治正是与这些要素协调的结果:一方面,法治是这些要素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法治还会影响到这些要素。


  要想使法治成为好东西,前提是良法,只有将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只有把人民的意志上升为法律,才会有良好的法律体系。“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法治的基本手段是建立起良善的法律体系,能得到人民的自觉服从。法治既然是民主的结果,就应当尊重人民的自愿选择。反过来,如果法治是通过民主的方式制定出来的,那人民就应该遵守。因此,要想使法治成为好东西,就必须坚持民主立法,这需要政治家和民众的智慧;同时还要坚持科学立法的原则,这又需要法学家、政治学家,甚至是科学家的智慧和知识。推进法治,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实践检验。当然,除了完备的立法外,高效的执法、严密的监督、有力的保障,都是让法治成为好东西不可或缺的要素。从这个意义上说,法治是一门国家治理的艺术。


  要想使法治成为好东西,还需要良好的公民文化。法治需要暴力来维护正常的秩序,需要建立法律体系、法治政府、司法体制,更需要在全社会树立法治观念。一个社会,要想法治得到良好的运转,需要形成健康的公民文化,更需要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只有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全面地推进法治建设。法律的规定,有其内在的不足和外在的边界,然而,在法治的边界,站着正直、诚实、良心和道德,具备了这些美德的公民不仅有着法治信仰和法治精神,甚至能有效地弥补法治的不足。

 


 


       (作者佟德志是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教授、政治与行政学院副院长)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