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养儿防老这个词根深蒂固。即使父母愿意,老人住进养老院也被看作是儿女的一种不孝和耻辱。可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儿女们,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却很难将老人照顾周全。此外,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也导致老人“宁可遭儿子的白眼儿,也不愿受女婿的气”。在儿女家和养老院之间纠结的老人们,何去何从才算好呢?
养老院设计图 周末我带孩子回娘家看爸妈,结果刚到楼下就碰到了老两口,他俩一人骑一辆自行车,正准备出去。
我问爸妈:你们这是要去哪儿溜达呢?老妈说,二楼的张老师去养老院住了,我们正准备去探望她呢。老妈呵呵笑着,又说:顺便我和你爸也去看看养老院的环境,以后可以……我听了心一惊,不等她说完,就气呼呼地对她瞪了瞪眼睛:别瞎想哈,我可不会同意你们将来去养老院的!
老妈乐了:我知道你有孝心,可万一以后我和你爸病倒了,躺在床上起不来了,你和你哥工作都那么忙,你回家一趟还得两小时,怕也是指望不上的。楼下张老师不就是个现成的例子吗?
住在我妈楼下的张老师,几年前老伴过世后就一直一个人生活。儿子是上海一家外企的项目经理,平时两三个月才回家一趟,没说上几句话,一顿饭的工夫就又急吼吼地走了。张老师的女儿远嫁广州,只有逢年过节才拖家带口回来一趟。本来张老师一个人的生活也安排得井井有条,和我妈一起去老年大学上课,早晚坚持散步跳广场舞,闲得无聊时还和几个老太太一起约着打牌搓麻,日子倒也有滋有味。
可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回下楼梯时张老师不小心摔了一跤,呻吟声惊动了我爸妈。叫了救护车把张老师送进了医院,诊断结果是粉碎性骨折。在上海工作的大儿子慌慌张张连夜赶回,第二天一早却来敲我爸妈家门,神情为难地对我爸妈说:能不能帮忙照看他妈一天,他得回上海把手头的工作交代好,还得和上司多请几天假。我爸妈催促他赶紧回去,工作要紧,会帮助他照顾好妈妈的。
但这终究只是权宜之计,张老师的儿子最终无奈,为张老师请了一个保姆来照顾,而他只有周末的时间才有空儿,上海、老家两头跑。两个月之后,儿子神形憔悴疲惫不堪。张老师心疼不已,等到自己的腿恢复到可以独自瘸着走路时,就主动提出去养老院生活。
我陪着爸妈去了养老院。养老院是小镇新建的,依山傍水,环境倒真不错。护工帮我们在阅览室找到了张老师,她正戴着眼镜捧着本养生杂志,读得专心致志。看到我们一群人去看她,张老师显然是开心极了,乐滋滋地带我们参观养老院。
食堂、小餐厅、健身房、阅览室、医务急救室,还有张老师住的单人房间,条件设施几乎可以和宾馆媲美了。当然单人房间价格也是不菲,张老师笑着说,反正她的退休工资养活她自己正好。
老爸老妈参观了养老院的环境也赞不绝口,张老师撺掇说:以后你俩也干脆住进来吧,这样咱们也有伴了。儿女有儿女自己的事,咱们住在这里他们也心安了……爸妈连连点头,我心里却不是滋味。养老院再好的条件,能抵得上自己家里儿孙绕膝的温馨吗?可话又说回来了,爸妈如果身体一直健健康康倒也罢了,可万一……想到将来可能会面对的现实,我心里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聊了一会儿,爸妈起身准备告辞,张老师使劲挽留:再坐一会儿吧?爸妈对视了一下,又坐了下来。天色渐渐暗下来,必须得走了,张老师仍然紧紧地拉着我妈的手。我看着张老师,她嘴角虽然还留着微笑,眼神里却悄然流露出一丝落寞、黯然,让我心酸不已。
小时候,父母就是我们的天。长大了,父母却成了一栋旧房子。终有一天,房子会残破不堪。那时候,我们做子女的,是否真能放下身边羁绊的一切,无怨无悔地陪伴在父母身边?我真的不想爸妈老了也去养老院,可不去养老院,他们又真的能去哪儿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