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岁月

北京知青范凤娥

时间:2011-05-21 12:35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286次
北京知青范凤娥 赤峰这块广袤而富饶的土地,曾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草原儿女,草原用博大的胸怀包容着逐水草而居的牧民,也包容着自四面八方赶来的异族人。千百年来,很多有名的或无名的人物都在这里都留下了或浓或淡的足迹。 20世纪60年代,一大批知识青年

                                                              北京知青范凤娥
  

       赤峰这块广袤而富饶的土地,曾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草原儿女,草原用博大的胸怀包容着逐水草而居的牧民,也包容着自四面八方赶来的异族人。千百年来,很多有名的或无名的人物都在这里都留下了或浓或淡的足迹。

  20世纪60年代,一大批知识青年,带着青春的理想,带着澎湃的激情,从五湖四海来到昭乌达草原,在这里留下了他们黄金的岁月和永恒的回忆。范凤娥,就是其中极富朝气和活力的一位。

  2004年9月的一天,我们在高耸的辽宁省工商管理局办公大楼里,采访了身为省工商局专职党委副书记的范凤娥。

  范凤娥1951年3月出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在5岁的时候,全家迁居到了北京。

  在北京,范凤娥受到了典型的传统教育,因为范凤娥有一个引以为自豪的父亲,她父亲是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老铁路工人,还是丰台区人大代表、丰台机务段多年的先进工作者。每次范凤娥放学路过父亲单位的时候,看到光荣榜里的父亲的照片都会感到特别的骄傲。

  不能给父亲丢脸的强烈愿望,使她特别要强,所以她从小就养成了一个自律自强的性格。从小学开始范凤娥的学习就非常好,成绩门门都是100分,偶尔有一次没得双百,她还难过得直流眼泪。

  作为一个“根正苗红”的好孩子,范凤娥不仅学习好,政治上也非常积极,身为班干部,她从小就接受热爱党、热爱人民等思想教育。白求恩、雷锋等模范人物都是她的偶像,英雄主义对她的影响很深。

  1964年,范凤娥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精英荟萃的北京第12中学。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她曾在全校的大辩论活动中以出色的口才一鸣惊人,同时范凤娥积极参加各种活动,逐渐成为班级的学生领袖。

  1968年9月,学校响应毛泽东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动员学生们作为知识青年奔赴农村,到艰苦而“大有作为”的辽宁省昭乌达盟“上山下乡”。

  范凤娥作为学生干部第一个报了名。在学校举办了空前热烈的欢送仪式之后,范凤娥和班里其他九名同学一起出发了。在隆隆的列车上,他们一路唱着“迎着晨风迎着阳光,跨山过水到边疆,伟大祖国天高地广,中华儿女志在四方……”,在《军垦战歌》的激励下,满怀豪情壮志,奔向赤峰,奔向草原,万水千山只等闲。

  1968年9月13日,只有17岁的范凤娥和同学们一起,下乡来到了当时的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红光公社新民大队。

  刚到赤峰的时候,知识青年们看到了一个城市的样子,感觉还算可以,等坐了一天的大卡车,又坐上大马车,一路奔波来到青年点的时候,才意识到了生活的现实性。

  大家安顿下来之后,就开始干农活。割地的时候,四个知识青年也顶不了一个农村劳动力,尽管农村的干部们很照顾这些城里来的孩子们,繁重的劳动仍然累得大家的手上都起了泡。

  不久,就到了10月1日,往年大家这时候都在天安门广场参加盛大的国庆活动,而今年只能穿着棉袄棉裤,围着火炉,借助小小的收音机听听天安门广场的声音,心情和往年截然不同。

  大家唱着思乡的歌儿,有的同学因为想家还掉下了眼泪。身为青年点的“点长”,范凤娥这时候就巧妙地把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如何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上来,大家七嘴八舌,纷纷献计献策,理想和友谊逐渐淡化了最初在异地的陌生感。

  那时候,知青们想的都是如何利用自己有知识的优势,和贫下中农相结合,如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普遍具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在生活上,知青们因为有体制提供的定量物质生活保障,所以她们遇到的首要问题不是吃饭问题,而是卫生问题。由于农村人很少洗澡,所以虱子很快就传染给和经常和农民亲密接触的知青们。她们就从爱干净的大姑娘和小媳妇们开始,帮助农民搞好个人卫生,宣传、示范,最后基本消灭了虱子。同时他们看到农村缺医少药,就纷纷自学起针灸,在自己的身体上多次扎针试验,最后有好几个同学都成了针灸高手,甚至还治好了很多农民的老毛病。

  为了丰富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范凤娥和同学们还为生产队编演了各种文艺节目,在赢得了本村农民们的热烈掌声之后,他们还乘着大马车到各村巡演,搞得非常活跃。

  在青年点工作了两年之后,范凤娥被调到“斗批改宣传队”,一年后又当上了大队的党支部副书记、书记。1972年12月份成绩卓著的范凤娥被选拔到昭乌达盟革委会农牧组工作,数月后,1973年她作为最年轻的干部,当了盟团委的常委、学校部的部长,开始共青团的工作,1975年她提拔为盟妇联的副主任。

  24岁的范凤娥作为盟妇联“学大寨工作队”的队长,到了郊区的初头朗公社,和当地的农民一起过了一个“革命化”的春节。他们年三十晚上和农民一起吃饭,正月初一就和初头朗公社四分地大队的农民上山劳动,治山,这个难忘的春节至今还让范凤娥时时回味。

  1976年,范凤娥又被调回到昭乌达盟团委工作,担任团盟委副书记,后来她还在没有正书记的情况下,主持了几年全盟共青团的工作。

  1984年,已经夫妻两地分居八年的范凤娥,调入辽宁省沈阳市工作。

  为了爱情,为了家庭,范凤娥不得不离开了自己工作生活了17年的第二故乡。

  在辽宁,从一般干部做起的范凤娥先后担任了辽宁省工商行政干部学校组教科长、副校长、辽宁省工商局经济检查大队副队长、省工商局办公室副主任等职。

  1996年范凤娥担任了辽宁省工商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她在位的8年中,辽宁省工商局机关党委从一个比较落后的单位,现在成了被辽宁省委和省直工委命名的“先进党委”,连续4次被省委、省政府任命为“文明机关”,范凤娥个人也被辽宁省委命名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她以扎实奋进的作风和卓然不凡的成绩,赢得了各方面的肯定。

  范凤娥说,“在赤峰这17年,我逐渐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我觉得一生中精力最充沛、效率最高、工作热情最高的时候就是在赤峰。在赤峰我和农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农民们身上那种质朴、善良、助人为乐等优良品质值得我终生学习。现在只要看到赤峰的消息,哪怕是一个广告我都会格外关注。现在我已经将近20年没有回过赤峰了,真想回去看看啊,我们家住过的钢铁街都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了……”

                                                                    付强 撰稿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