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澳大利亚海军新闻中关于营救太平轮的报道
金庸先生用他的武侠小说描述了一个虚幻而精彩的世界。于是,少年时常常冥想,若是青翼蝠王到抗日战争中充当侦察兵,或者老顽童周伯通去参加奥运会,将会演绎出怎样的传奇。这仅仅是冥想而已。然而,现实世界偶然也会真的出现大侠们的惊鸿一闪。比如,近来颇受关注的太平轮失事中,便曾经有一位“铁掌水上漂”的身影。
“铁掌水上漂”是《射雕英雄传》中南宋武林高手裘千仞的绰号,此人忽正忽邪,以轻功和掌法称雄一时。太平轮上,难道也有这样的人物?
“铁掌水上漂”式人物卢鸿宾
瞠目结舌:澳大利亚救援水兵不敢相信这“最后一个活人”
最早提到太平轮上有一位“铁掌水上漂”式人物的,是前往救援的澳大利亚水兵。
太平轮事件本身对大众来说已是耳熟能详。近来,吴宇森的《太平轮》上部开始上线播放,尽管褒贬不一,却唤起了人们将目光重新聚焦1949年1月28日发生的这起重大海难。那一天,满载人员和物资的太平轮,延迟了几个小时以后从上海开出前往基隆,却不幸在舟山群岛海域与迎面而来的客货轮建元号发生碰撞,导致两船先后沉没。离得最近的澳大利亚驱逐舰瓦伦蒙加号闻讯紧急赶来救援。但因为海难在寒夜中发生,搜索困难,水温太低,导致最终一千余名本为躲避战火而登上太平轮的乘客只有三十余人被军舰救起,加上得到附近渔民救助逃生的,幸存者总共不过五十余名。太平轮事件也因此被称为“东方的泰坦尼克”。
或许由于电影《太平轮》开机时的先期宣传影响,澳大利亚《海军新闻》杂志在2013年2月出版的第56期刊登了一篇名为《在残骸中搜寻》的回忆文章,由直接参与者达乌·莫里准尉追忆了当年瓦伦蒙加号救助太平轮遇难者的经历。
这篇文章写出了救援行动的艰难:
“我们是在从日本佐世保基地出发,穿越东中国海的途中,于1点45分接到了太平轮发出的SOS报警电报。”
“瓦伦蒙加号用三个小时才赶到遇难地点,并用它装备的20英寸探照灯在海面上进行搜寻,可惜,在最初的寻找中除了一只油桶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漂浮物。”
“直到6点30分,我们的探照灯才发现在两英里以外的海面上有一些物体,后来被证实是救生筏和船上的残件。已经八十二岁的前瓦伦蒙加号水兵里斯·吉尔伯森回忆,该舰是跟踪一条油迹和零散的漂浮物,最终找到落水的那些乘客的。‘一个我们的水手发现了一艘救生筏,上面有八九个孩子,可惜,他们都已经被冻死了。’吉尔伯森说,‘我们没法对他们作更多的事,因为救援那些活着的人是更重要的事情。’”
“吉尔伯森回忆有一个女子被打捞上来的时候还是活着的,但很快就在船上死去。‘最后我们只得给她举行了海葬。’‘我们将她装在一只帆布袋中,从侧舷投入海中。’”
早在太平轮刚刚沉没,关于这次海难的报道已经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报刊之中。关于这次救援中所见到的悲凉景象,在这些文章中也举处可见。1949年1月31日的《悉尼晨报》曾以《救援中的惊魂一幕》为题如是报道:“哈林顿舰长指挥驱逐舰一连几个小时在沉船的碎片和油迹中搜寻,希望找到幸存者。”“出身于新南威尔士的水手长伯纳德·斯科特救起了一名少女,她紧紧地抱着一根泡在油污里的木杆达几个小时。”
像这名少女一样活下来的幸运儿太少了,根据澳大利亚水兵的回忆,第一个遇救者是在沉船四个小时后才被救上来的.绝大多数幸存者遇救的时候已经完全冻僵,得以存活实属幸运。1月正是东海最为寒冷的季节,和泰坦尼克号一样,大多数遇难者不是死于溺水,而是被低温夺去了生命。
不过,就在同一报道中,也描写到一名令人吃惊的幸存者。
“来自塔斯马尼亚兰开斯特郡的G.F.斯潘塞·布朗中尉描述,有一名魁梧的中国人竟然是自己爬上驱逐舰的船舷的,而且整整齐齐地戴着他的帽子和眼镜,提着自己的小皮箱。而此时他已经在水里浸了六个小时!”
这也是瓦伦蒙加号救起的最后一个活人。
在冰海里呆了六个小时还能如此好整以暇,可以想象当时救援者的瞠目结舌。这个幸存者的威风恐怕丝毫不亚于小说中的“铁掌水上漂”了。此人究竟何许人也?
赴台之前的卢鸿宾(中)
似是而非:此卢书魁非彼卢书魁
经过调查,这位“铁掌水上漂”名叫卢鸿宾,是太平轮三等舱的一名客人(在太平轮旅客名单中可以找到他的姓名)。而其真实身份竟然十分传奇,卢鸿宾是津门八卦掌泰斗,后来开创了我国台湾地区八卦掌的传承。
卢鸿宾,本名卢书魁,字兆麟,河北沧州献县文都村人,生于光绪33年,即1907年。其家族世代习武,祖父,父亲均为形意拳门人。故卢鸿宾幼年开始习武,早年师从其父卢春棠学习形意拳。
八卦掌虽然流传广泛,其实传承时间并不太长。这一路拳术的创始人是嘉庆年间的义宦董海川,他的八名弟子各成流派,如尹福的尹氏八卦,程廷华的程式八卦等。卢鸿宾的祖父与程氏父子程廷华、程有龙相交莫逆。1900年庚子事变中程廷华以身殉国,程有龙回乡隐居。卢鸿宾便拜在程有龙门下,与师兄孙锡坤并称程式八卦掌在这一代人才中的双璧。他曾入河北国术馆为教师,并在1931年参加创办天津道德武学社。1949年,卢鸿宾为躲避战乱去台,却不料两岸长期的分离使他从此不能还乡。卢就此在台传艺,广收中外门徒,被称一代宗师。卢鸿宾为人低调,不好与人争竞,但武功高强,为时人所称道。
有意思的是,在八卦掌掌门人中,曾有一段卢书魁打擂台的历史记载,叙述其在河北国术馆中任教期间,曾有人前来踢馆,双方约定比武定输赢。对方果然颇有身手,众人皆以为胜负难料。然而,交手几个回合,来人使了个扫堂腿,卢书魁仗武艺高强,没有如常规般腾身跃起,而是双腿蓄力,用了个“佛祖坐金莲”,一屁股坐折了比武者的腿骨,干脆利落地赢了这场比武。因此事他受到邓宝珊将军之聘,出任甘肃国术馆副馆长。
不过,这位卢书魁并不是太平轮上脱险的卢鸿宾。卢书魁字空隐,生于1880年,也是八卦掌名家,却是河北衡水人,一生都在大陆,没有去过台湾。卢鸿宾本名也是卢书魁,正是因为与他名讳相同,为了避讳才改名,从1935年起只用卢鸿宾的名字。
卢鸿宾教授外国弟子
虚与委蛇:与汉奸来往颇密,其实早已加入地下组织
这位第二代卢书魁,即卢鸿宾的生平也极为传奇。
卢鸿宾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已经颇有名望,在天津河北广泛授徒。耐人寻味的是,他的师兄孙锡坤一度与汉奸张光璧、褚民谊等过从甚密,在抗日战争开始时,卢鸿宾似乎并没有与他们划清界限,大有从逆嫌疑。然而,几十年后,天津仍然流传着“卢教头杀日本兵”的抗日传说,其原型便是卢鸿宾。原来,作为一名有爱国心的武术家,卢鸿宾与敌伪的虚与委蛇是为了掩护地下工作的需要。其美国弟子K.Williamsson为他撰写的传记中也提到了这件事。他在文中写道,抗日战争开始后“卢鸿宾已经是地下组织中的一员,是反日团体的成员,他发展了大批自己的弟子加入组织,在敌后开展工作。他的弟子们努力接近日军军官,很多人在工作中被捕或牺牲。他自己也曾被日本宪兵逮捕,指控其为国民政府工作”。这一点也使他在战后与其师兄孙锡坤的境遇迥然不同。孙始终遭到舆论指为汉奸的压力,名声低落心境很差,后因吸鸦片身体也彻底垮掉,1952年病逝高雄。
抗战胜利后,卢鸿宾一度欢欣鼓舞,但内战的阴云又让他深感担忧。他并没有在著述中专门谈到从太平轮逃生的过程,但提到登上太平轮前与族人曾聚会合影,从保留下来的照片看,其中的卢鸿宾表情严肃,黯然神伤,似乎已有久别的预感。
不过,在K.Williamsson为他书写的传记中记载,卢生前曾简述过这段经历。卢鸿宾说当太平轮与建元轮发生碰撞的时候,他正在三等舱里,似乎是甲板下面的舱室中。他在发现出事后迅速冲出舱面,发现周围已经一片混乱,很多人在尖声叫喊。船沉的时候,他被甩了出去,但迅速抓住了一块浮木,就这样在海上坚持了几个小时直到获救。
虽然简单,但一代武学宗师临危不乱,轻灵自如的形象依然跃然纸上。
八卦掌掌门人拜谒师爷董海川的墓地(最左边为卢鸿宾)
无独有偶:当年泰坦尼克号上也有一位武术大师
值得一提的是,在泰坦尼克号的获救人员中,也有一名疑似中国武术家。1912年4月,当泰坦尼克号出航的时候,船上有八个中国人,并在海难中有六个人幸存。这六个人中最危险的是一个叫做FangLang的锅炉工,他趴在一块木板上被救起的时候已经冻僵。然而,就在几个救援人员试图通过按摩其心脏和四肢使其恢复的时候,他却清醒过来,随即“开始做一种奇怪的动作,用手去够自己的脚,状如折页,反复几次以后,他大叫一声,竟然完全恢复过来”!
恢复过来的Fanglang马上主动要过一只船桨,参加了抢救其他乘客的工作,被西方舆论称为泰坦尼克号事件中最值得尊敬的中国人。
据武术家赵秋棠介绍,Fanglang所做,正是南拳中一种恢复身体机能的功法。八卦掌中也有类似的功法,其第一代宗师董海川临终时仰卧向天,双掌作换掌式不止,据推测便是一种延续生命,以便向门人交代后事的做法。但卢鸿宾在冰水中是用什么功夫让自己六个小时后仍衣冠楚楚地出现在众人面前,恐怕只能是中国武术的一个千古之谜了。
1990年7月27日,卢鸿宾因病于台北逝世,终年八十四岁,曾经发生在太平轮上的一个传奇就此走进历史。
从现在的情节来看,《太平轮》中并没有提到这位“铁掌水上漂”的传奇,或许是因为吴宇森导演并不知道有这样一段令人震惊的历史,否则,很可能把这部片子拍成武侠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