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是一首对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总结之作。多年来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同时,这首著名的诗篇也被作曲家谱曲而传唱。然而,人们并不知道,《长征》这首诗的诞生,是毛泽东同志在甘肃省通渭县城文庙街小学广场红军陕甘支队举行的连以上干部会议上首次吟诵而成的。 红军在通渭活动,给当地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通渭境内还流传着许多故事。 1935年9月26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进驻榜罗镇,并在此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决定把红军的落脚点放在陕北,把陕北苏区作为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可以说,红军长征的最终落脚点是在通渭县榜罗镇决定的。这次会议被人们称为榜罗会议。9月28日上午,党中央在榜罗小学的门前打麦场上召开全军连以上干部大会。毛泽东同志代表党中央向大会作报告。29日,毛泽东等人抵达通渭县城。 这天晚上,毛泽东在文庙街小学参加了第一纵队先锋连举办的联欢晚会。晚会上,毛泽东首次朗诵了他在长征路上吟成的七律《长征》。然而,由于岁月久远,加之战争年代,至今人们已经无从考证这首诗具体在哪个地方写的。或许,可以这样说,《长征》这首诗,是在通渭酝酿的,也是在通渭诞生的。 我们知道,毛泽东自称他是马背上的诗人。毛泽东的许多诗词都是在马背上构思而成的,也许并不是一气呵成的,其间又经过许多次酝酿构思,在不断的修改中走向完善和成熟。 长征胜利结束后,《长征》这首诗也在红军将士中广为传诵。1937年10月,英国伦敦戈兰公司出版的美国记者斯诺编著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就收录《长征》题为《毛泽东同志长征诗》,这是这首诗最早的公开发表。1957年1月,这首诗正式在《诗刊》杂志上发表。 这首诗同世人见面后,立即为人们所喜爱,一些专家学者对其中不足的地方进行指正。毛泽东根据专家学者的指正,对这首诗进行了多次修改。现在人们看到的“金沙水拍云崖暖”的“水”字,以前是“浪”。这是根据一位素不相识的朋友提出的意见修改的,他就是山西大学历史系的罗元贞教授。他在1952年元旦写信向毛泽东提出修改建议,毛泽东当即采纳了罗先生的建议。再如,“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云崖”,原来写作“悬崖”,后来才改成了“云崖”。 毛泽东的《长征》,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的精神,表现了红军广大指战员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精神,成为了毛泽东诗词中描写长征这一伟大壮举的最精彩的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