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纵横

大陆历史剧让我感到羞愧

时间:2006-10-19 07:33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052次

   大陆历史剧让我感到羞愧

                    2006-10-17  来源: 中国青年报(北京)  作者:乐毅

  最近,86岁的柏杨宣布封笔。柏杨最后发表一文的结尾是:“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南方报业网》10月14日)

 我看着这话,感慨良多。作为一个大陆人,无端地生出些羞愧来。柏杨晚年致力于把《资治通鉴》翻译成白话。老实说,从专业的角度看,那并不是一本特别出色的书。但是作为一本普及性的历史读本,还是有着其价值的——尤其是在对比了我们这些年在普及历史知识上所做的工作以后。

我并非什么专家,但自信还可忝居历史爱好者之列吧。正说的历史大剧一般都会看看,可这几年来,看电视上热播的那些历史正剧,却屡屡有呕血三升的感觉。

哲人有言: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话的确有着几分道理,由于角度和立场的不同,同一段历史,常常会被不同的人解读成完全不同的样子。而且你也很难说谁就一定对,谁就一定不对。但这里面还是有一条底线,那就是:你不能把这个小姑娘的脚硬裹成三寸金莲,以满足某些人的变态爱好。可我们现在一些历史正剧的编剧,却似乎很有着些食痂癖好。

不拿最近的那个《传奇皇帝朱元璋》来举例,那太不入流了;也不拿那个宣传“世上万苦皇帝最苦”的《雍正皇朝》来举例,那远了一点;就拿最近又在本城某一电视台重播的《汉武大帝》来说事吧。

电视剧一开场,就是司马迁在刘彻面前诚惶诚恐,高呼:“万岁圣明!明见万里!臣就是只小蚊子,鼠目寸光……”有网友很困惑:这就是我们的太史公么?那个倔强高贵的太史公么?历史上有没有过这一场见面已不可考了,史料中也的确记载司马迁有过类似的话。但是,那是官样文章呢?还是真心话呢?相信略略读过《史记》和《报任安书》的人都会明白。我们的编剧大人就真的不明白么?

特别值得人们玩味的是,上世纪80年代,也拍过一部《汉武帝》的正剧,里面也用了这场见面作开场戏。可里面是刘彻对司马迁说:“你,是天下唯一一个不曾从精神上臣服于朕的人。但是,朕因此敬佩你!”为什么在上个世纪,是一个社会的权威向一个社会的良心表达敬意,到了新世纪,却让一个社会的良心匍匐在一个社会的权威面前叩头如捣蒜呢?

剧中还有一个有趣的人物改编:郭解。郭解之死,在历史上是明显的枉法裁决。但是,家贫、侠名满天下的郭解,在剧中却被描绘成了一恶霸大地主,与大贪官田羛、阴谋家淮南王勾结,最后试图刺杀汉武帝,被剧中最正面的人物、皇帝的好臣仆卫青所诛。可在历史上,正是这位一代名将卫青曾为郭解仗义执言。

作为一个有能力以武犯禁的侠者,郭解这类人物的存在,的确表明了有一股独立于皇权之外的民间力量存在着。汉武帝看了不顺眼,要找个由头把他杀掉,以“独裁者的理性”而言,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即使你是要从汉武帝的立场上写这部戏,只需如此为刘彻辩解一下也就可以了。何至于要篡改历史呢?

讴歌明君威权,抹杀独立人格,似乎成了我们某些编剧的特别喜好。

记得香港《电影双周刊》的主编罗维明说过这么几句有意思的话,大意是大陆拍的是历史剧,我们拍的是古装剧,我们做不到他们那样,一瓢一碗都依样仿造,我们拍皇帝出巡,也不过是十几二十人的场面……因为归根结底,历史是他们搞的,不是我们搞的。这话说得老实、谦卑。但是细品下去,是不是也含着一种讽喻的味道呢?

多年来,对于港台产的戏说剧,我虽然常常不以为然,却也不敢生出鄙视之心。而今天,面对垂垂老矣的柏杨依然发出这样金石掷地的声音,我更是心生羞愧之情。当然,我也知道,更应该在柏杨面前感到羞愧的,并不是我。(原标题:对君王的赞歌声中历史面目全非)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