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北京纵横

北京公示首批历史建筑名单

时间:2019-06-23 06:12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791次
北京市第一批历史建筑以具有一定时代特征和保护价值、承载了真实和相对完整历史信息的建筑为主。主要集中在西城、海淀、东城三区,集中体现了北京作为国家首都丰富的历史遗存和建筑物类型。

 


 

       日前,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人民大会堂、吴晗故居、北京大学燕南园历史建筑群等429处建筑物拟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历史建筑。

 

       历史建筑(含历史建筑群),是指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或与重要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相关联,或具一定的纪念或教育意义,或于城市发展与建设史上具有一定代表性,或于某一行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或反映了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具有特定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或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建筑设计风格,或是建筑样式细部、设计理念等反映了一定的地域或民族的艺术特色和价值,或是在一定地域内具有标志性或象征性,具有群体心理认同感,或是著名建筑师的代表作品,或是样式、材料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工程技术和科学技术水平,或是建筑形体组合在一定时期具有先进性,或是一定时期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标志性建筑。

 


 

       北京市第一批历史建筑以具有一定时代特征和保护价值、承载了真实和相对完整历史信息的建筑为主。主要集中在西城、海淀、东城三区,集中体现了北京作为国家首都丰富的历史遗存和建筑物类型。其中核心区273栋,体现了北京作为千年古都特别是明清及近现代以来丰富的历史内涵,是体现古都风貌及共和国发展历史的建筑代表;海淀区146栋,主要集中在清华、北大校园内,集中承载了近现代以来一大批知识分子求学报国的历史信息。另外还有10个,位于核心区和海淀之外。

 

       从建筑功能上看,北京市第一批历史建筑主要包括居住建筑、办公建筑、文化教育建筑、医疗建筑、商贸建筑、工业建筑等,涉及传统四合院、近现代公共建筑、近现代住宅等不同的建筑类型,体现了北京多元的历史文化遗存。据了解,北京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正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网站公示。
此外,北京市作为全国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10个试点城市之一,更多的历史建筑确定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过程中,未来将结合实际,逐步开展对已公布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试点工作。

 

       10个代表建筑简介

 

       ①西四北二条59号

       59号院位于西四北二条的西侧。59号院落为清朝年间建筑,历史上曾居住过末代皇帝溥仪、佟麟阁。

 


 

       ②吴晗故居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街道头发胡同1号。1号院建筑面积473.56平方米,1951年左右,吴晗作为北京市副市长,从清华大学迁来住在这里。该院为三进四合院,院内有游廊,内院、后院、外院古树尚存。

 


 

       ③东旧帘子胡同23号(施今墨诊所)

       与其他东城区、西城区的平房院相比最大的不同,东旧帘子胡同23号院内为两层的砖木结构建筑。目前,院内仍有居民居住,占地面积为718平方米。

 

       ④金鱼池中区3号

       在天坛街道金鱼池中区3号,有一座坐南朝北的独栋二层小楼,建筑风格为民国时期典型的中西式小楼。除了这座小楼,还有西打磨厂街213号院、育芳胡同5号院、北极阁3条22号等一批民国时期的建筑,被列为历史建筑的范围,都属于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

 


 

       ⑤西打磨厂街213号院

       据《北京四合院》记载,西打磨厂街213号院曾为山西晋商乔家票号大德通总号所在地。

 

       ⑥育芳胡同5号

       该院落位于东城区东四街道育芳胡同,为徐世昌旧居之一。民国初年建筑,二进院落,坐南朝北。

 

       ⑦陆宗舆故居

       北极阁3条22号为陆宗舆故居,陆宗舆1925年一度出任临时参政院参政。1940年被汪兆铭伪国民政府聘为行政院顾问。据当地居民说,此处在民国时曾为协和医院宿舍。

 

        ⑧北京大学燕南园历史建筑群

       燕南园因位于燕园的南部而得名,占地48亩,主要作为燕大外籍教师的住宅,按照当时所有中外教师住宅的编号顺序,燕南园的住宅被定为51号到66号,这一编号从燕大到北大,一直没有变更。

 


 

       著名历史学家洪业、翦伯赞,数学家江泽涵,物理学家周培源、饶毓泰、褚圣麟,经济学家马寅初、陈岱孙,哲学家冯友兰、汤用彤、冯定,化学家张龙翔、黄子卿,语言学家王力、林焘,美学家朱光潜,生物学家沈同,文学家林庚,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作家冰心和社会学家吴文藻夫妇等都曾生活在燕南园。

 

        ⑨清华大学照澜院历史建筑群

       这是清华园中保存最完整的故居群。照澜院位于清华大学西南处,是清华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地方之一。照澜院又名南院,1920-1921年建,1947年据朱自清提议改为照澜院。由庄俊设计监造。包括甲、乙两种户型各10套,甲种为西式双拼单层外廊式住宅(丹顶洋房),乙种为中式三合院,建筑面积共3650平方米,可谓中西合璧。很多名人都曾在照澜院居住过,梅贻琦、戴志蹇、杨光弼等首先入住,赵元任、陈寅恪、张子高、马约翰、俞平伯、张申府、袁复礼等也相继安居于此。这里一直作为教职工的住宅,是清华最早的教授住宅群,是清华园中保存最完整的故居群。如今这些老院落很多是大杂院,或用作店铺或办公。

 


 

       ⑩科源社区“特楼”

      科源社区“特楼”也被称之为中关村“特楼”。钱学森、钱三强、王淦昌等39位两院院士、著名科学家在此居住。

 

     “特楼”位于中关村中国科学院北区的宿舍区,分别为科源社区13号楼、14号楼和15号楼,是整个科源社区的核心。三座楼整体朝南呈“ㄇ”分布处于科源社区轴线中心。

 

      “特楼”作为科学家的故居,在此居住的多是中国某个学科的奠基人,也可谓是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发祥地,记载着中国的科学发展史,对祖国有重大贡献。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