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是日寇全面侵华的开始;卢沟桥,也是吹响全民抗战号角的地方。如今的卢沟桥早已驰名中外,它的“大名”原本叫“广利桥”,可是为什么都叫它卢沟桥?建成于1192年的卢沟桥,如今已整整820岁,它历经了怎样的风雨沧桑?老北京有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是为啥?
卢沟桥因桥跨卢沟而得名
卢沟是辽、金时期对永定河的称谓。何以称“卢沟”?“燕人呼卢为黑”,河水黑浊,所以称之。永定河上游桑干河所流经的大同盆地、阳原盆地、怀来盆地在数百万年前,都曾被湖水所覆盖,并且沉积下了大量的呈灰绿色、灰黑色的淤泥等沉积物。据测,永定河水的含沙量最高时达719千克/立方米!据《北辕录》中记载:“卢沟河亦谓黑水河,河色最浊,其急如箭。”人们把河水浑浊而又略呈黑色的河流称之为“卢沟”,实在是很形象的称谓。 在卢沟桥石桥未建之前,大路通行的渡口上已有浮桥。但是由于卢沟在春季的凌汛和夏季的伏汛容易泛滥成灾,严重地威胁着这条南北大道的畅通。《许奉使行程录》中记载:“卢沟河水极湍激,每候水浅,置小桥以渡,岁以为常。”金朝统治者在北京建金中都之后,这条南北通衢的重要性愈发地显示出来:“卢沟渡口两岸多旅舍,以其密迩京师,驿通四海,行人使客往来络绎。” 金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五月,卢沟洪水泛滥,决口于上阳村。当时金世宗曾征令金中都周围150千米以内的民夫都前往堵塞决口,但是并未奏效。于是便在三年后又下诏:“卢沟乃使旅往来之津,令建石桥。”不料这项决定尚未得以实现,金世宗就死了。金章宗继位之后,先是决定造船只,以渡往来商旅,继而“更命建石桥”。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石桥建成,敕名 “广利”。紧接着在大桥东西两岸又营建了廊舍,以方便过往官吏和商旅。之后,历代统治者均不同程度地对“广利桥”进行了修缮加固。明代,卢沟桥头上还有驻兵防守。
广利桥寓意“广而得利”
“广利桥”即“广而得利之桥”,但人们仍习惯地称之为“卢沟桥”。 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10个桥墩、共11孔。桥墩间距离不等,其跨度也由桥的东西两端向中间逐渐加大。其中心桥孔的墩距为21.35米,东西两端桥孔的墩距分别为16.49米和16.64米,相应而来的桥拱径,也由桥的两端向桥中心逐渐增大。东一拱最小,为11.40米;西一拱次之,为12.35米;中心拱径最大,达13.45米。整座桥略呈弧形,共有石栏杆279间(南边139间,北面140间)。石栏杆之间嵌有栏板279块,并有精美的雕刻图案,且每间都立三重柱,柱头刻有莲花座、柱顶雕有石狮交踞。整座桥的重柱排列整齐、匀称,形态自如,堪称我国桥雕艺术的杰作。元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于1271年随同他的父亲和叔父,来到了当时的大都城,并在中国旅居达17年之久。他在《马可·波罗游记》里这样描写过卢沟桥:“河上有一美丽石桥,各处桥梁之美鲜有及之者。桥长三百步,宽逾八步,十骑可并行于上……桥两旁皆有大理石栏,又有柱、狮接腰之,柱顶别有一狮。此种石狮甚巨丽,雕刻甚精……颇壮观也。”
卢沟桥的狮子真的数不清吗
老北京有句歇后语称: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又是为啥?原来,卢沟桥上的石狮雕刻得栩栩如生,坐卧起伏极富变化。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的高耸双耳,似在倾听桥下潺潺的流水……特别是在栏杆望柱上雕刻的狮子,往往在大狮子的身上又雕了许多小狮,大的10余厘米,小的仅几厘米。它们三三两两,有的趴在大狮身上,有的伏在背上或头上;有的在大狮身上似在奔跑,有的则在大狮怀里嬉戏;有的只露出了半个脑袋或一张嘴,有的在戏弄大狮的绒头和铃铛……由于它们的数目众多,在观赏计数时,稍不留神便会漏掉。明代蒋一葵在其《长安客话》一书中,曾这样描述其情景:卢沟桥“左右石栏刻为狮形,凡一百状,数之辄隐其一”。刘侗、于奕正也在其所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石栏列柱头,狮母乳,顾抱负赘,态色相得,数之辄不尽”。 传说明朝时,宛平城一位新到的官员对“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的说法很不以为然。一次,他亲自坐镇桥头派了许多士兵去清点卢沟桥上的石狮。孰料,两列士兵数了一遍又一遍,前后的数字却总是对不上。这位官员很是恼怒,认为是“士兵无能”,他决定亲自弄个明白。待到夜深人静之时,他独自一人再次来到卢沟桥上。此时,天色朦胧尚未大亮,但是桥两边的狮子蹦跳往返,翻滚嬉戏,好不热闹。此情此景,让这位官员看得目瞪口呆。突然间他好像悟出了一个“数不清”的缘由:“啊!这卢沟桥上的狮子原来是活的。” 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事实上,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为加强对这座历史文物的保护,北京市文物工作队于1964年对卢沟桥的石狮进行了清点——在每个石狮的身上贴上编号,最后统计的结果是485个。按其所在的位置可分为四种:在栏板望柱上的大狮子共281个,望柱头上大狮子身上的小狮子共198个,桥东端顶着栏杆当抱鼓石的大狮子共2个,桥两头华表顶上的狮子共4个。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卢沟桥因受风霜雨雪的侵蚀和人为破坏,有些石狮或风化损毁,或因面目全非而不得不进行修整,甚至撤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