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烟火的记忆
因为是南城,素有梨园中人居住于此,这样冷的天气,早上还不到七点,就有拉着二胡在这里吊嗓子的戏迷票友,有时候还能在这里遇到练唱的梨园弟子、活跃在舞台红氍毹上的名角儿。 很多人知道陶然亭,是由于革命烈士高君宇和石评梅这一对红色恋人,那两座直指云天的墓碑,镌刻有“春风青冢”的大字,现已是戴着红领巾的北京孩子参加少先队活动的革命基地。张婧,1982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小时候家住南城的她时常和妈妈到陶然亭公园走走,她喜欢这里的春花秋菊,刚刚在网上团购了一张古装摄影的优惠券,外景地点正是五月份的陶然亭公园。 “我们学校有石评梅的雕像”张婧说。民国十二年至十七年的六年间,石评梅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体育及国文教员,女子部学级主任。在石评梅墓碑第二级基石正面竖刻:“石评梅先生讳汝壁,前清光绪二十八年阴历八月十九生于山西平定。幼聪慧,长好文学,而长有致力教育以改造社会之志……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体育及国文教员,女子部学级主任,六年之间,劳绩卓著。有《涛语》、《祷告》、《偶然草》数书行世。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以肺病殁于协和医院。年二十有七,葬于北京宣武门外陶然亭畔。”
从公园东门步行约500米,走过通向湖心岛的榭湖桥,赛金花的墓就位于湖心岛的锦秋墩南坡上,其东边有香冢、鹦鹉冢两处墓冢。陶然亭公园建园时,赛金花墓迁至郊外公墓,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了,墓碑尚存,陈列于慈悲庵石刻陈列室。 赛金花,生于1864年,卒于1936年,72岁的古稀年龄,之于旧时的风尘女子算高寿了。光绪十三年(1887年),23岁的赛金花在苏州为妓,被清末状元洪钧纳为妾,随洪钧到北京。 1918年,她与民国元老魏斯灵结婚,改名赵飞灵,移居北京。1921年,魏斯灵亡故,赛金花被迫离开魏家,搬到北京三教九流云集的香厂路居仁里居住,直到1936年病故。晚年的赛金花靠人资助为生,晚境凄凉。 “她是被骗入花船,沦为烟花女子的……”站在镌刻有《前彩云曲》、《后彩云曲》和张大千所绘的《彩云图》的石碑前,陶然亭的小导游这样告诉我。站在墓碑前,想起这个乌黑的额发初覆前额、明眸皓齿的贫苦人家女孩子,被骗入烟花的前尘往事,一生的颠簸坎坷,不禁让人垂怜唏嘘。 如今,陶然亭公园锦秋墩已成为一班京昆票友拍曲吟唱的集会地,早已没有了昔日掩埋艳骨的黄土芳冢,而那陈列于慈悲庵石刻陈列室的墓碑之上,樊增祥撰文并亲书的《前彩云曲》,樊增祥撰文、张伯英书写的《后彩云曲》,还有张大千所绘的《彩云图》,仍清晰可辨字迹和图案。不仅如此,1936年为筹办赛金花墓时,民国名流潘毓桂、张次溪、甚至齐白石均参与其中……看到资料里这些民国名士的名字,对烟花之人也是极尽哀荣了。
老北京人素有“东富、西贵、南贫、北贱”之旧说,陶然亭位于原来的宣武区,是宣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二十年代,这里是荒芜的乱坟岗,人烟稀少,也正因为远离闹市,不被人注意,反成为毛泽东、邓中夏及“辅社”成员的集会地点。这个集会地点就是现在陶然亭的慈悲庵。1921年8月至1923年间,李大钊、高君宇等都曾在慈悲庵举行秘密会议。 周远,1987年出生的小姑娘,负责陶然亭公园的文化宣传与历史资料整理工作已经3年。 “慈悲庵和陶然亭都在公园的湖心岛上。”周远指着前面不远处慈悲庵的山门,“陶然亭位于慈悲庵后院西侧,是我国四大名亭之一,公园的名字就是因这个亭子而来的。” 这是一座“高庙”,坐落于土台之上。台基西面毗邻环岛园路,东、南、北三面有绿篱屏障,篱内草坪,植有油松、木槿、榆叶梅……山门外一株古槐枝桠挺秀,毛泽东和“辅社”成员曾在槐树下合影,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现为首都博物馆收藏。 拾级而上,墨绿色的山门古朴清新,前院一面影壁迎山门屏立,影壁后面是金代塔形经幢。 准提殿前竖有石碑,刻有“陶然亭”三个魏碑体墨绿色的大字。穿过一道月亮门,陶然亭就在这后院的西亭。
《光绪顺天府志》记载:“陶然亭,康熙三十四年工部郎中监督厂事江藻建。亭坐对西山,莲花亭亭,阴晴万态,亭之下菰蒲十倾,新水浅绿,凉风拂之,坐卧皆爽,软红尘中清凉世界也”。 从文献可知,康熙工部郎中江藻,主管“黑窑厂”的事务,经常到慈悲庵休憩,于庵内西部修建了一个敞厅,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居一醉一陶然”之句,定名陶然亭。从此“陶然亭”闻名遐迩。同时江藻又在亭子的壁间刻石“陶然吟”。 供职于北京古建筑研究所的李卫伟正在从事文物资料的整理工作,庵于康熙二年(1663年)重修。至光绪初年,慈悲庵仅余3间大殿,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修,形成现有规模。1978到1979年,慈悲庵原址全面恢复。将“陶然亭”恢复为“敞轩”的形式,“陶然吟”仍嵌在亭壁之间。1984年,修葺油饰。增建了游廊,但基本格局未变。慈悲庵、陶然亭经过多次修缮。“陶然亭”也由“敞轩”改为庙宇的西房。该庵坐西朝东,门上石匾,题“古刹慈悲禅林·康熙乙亥”。门内正殿即观音殿。面阔3间。殿后照房,进深5檩,正中3间为准提殿,东北隅3间为两层文昌阁,阁前抱厦1间。整组院落,外观错落,内院幽静。“1994到1995年,进行了两次油饰维修。2003年,复制了慈悲庵内的碑石。”他一边翻阅资料一边指着这里的建筑说。 慈悲庵自明朝中叶起为士人名流盘桓之地,入清建陶然亭后尤盛。二百年来,“陶然亭”一直是清代文人觞咏之地,著名的“宣南诗社”就是以陶然亭为中心。龚自珍、黄爵滋、林则徐等人均参加过“宣南诗社”的活动。 果然,亭间有楹联4副,“烟藏古寺无人到,榻倚深堂有月来”。位于陶然亭正面抱柱,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五月,慈悲庵主持静明请翁同龢补书。西向柱联“似闻陶令开三径,来与弥陀共一龛”为林则徐联句,书法家黄苗子重书。佛教经典浩瀚,无上甚深微妙法深邃,天下名山寺占多,慈悲庵是这千门万户之中,轻推的一扇窗,只见院落之内一角青石板地,一棵微澹的溪花所呈现的景致。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