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座谈会”纪要(上)
李彦姝、王童、陈永有、曹晓华(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生)录音整理
杨剑龙(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校改
时间: 2011年3月26日9:00-11:30
地点: 上海桂林路200号 上海师范大学外宾楼101会议室
张刚(上海知青网):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今天出席上海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知青历史文化研的现状与展望座谈会”的各位嘉宾。他们是浙江省社科联主席蓝蔚青,辽宁省知青文化研究会会长于立波,江苏省镇江市知青文化研究会会长石耘,北大荒国际旅行社集团总经理沈强,“北京知青网”站长兼总编姜成武,原新疆欧亚草原丝路研究所所长张志尧,中国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员会宣传处负责人胡景南等。上海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候选人周鸿刚,上海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筹备组组长、上海市教卫纪工委书记阮显忠,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金光耀,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金大陆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研究会副会长候选人杨剑龙,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会副会长候选人朱政惠,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范伟达等。
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上海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候选人周鸿刚讲话。
周鸿刚(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同志们好!今天非常高兴,因为上海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了,承蒙各位远道而来向我们研究会祝贺。上海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的事一直是由阮显忠书记在筹备,但因阮书记是国家机关公务人员,并认为研究会会长应当由科研机构或高校人员来做比较合适,所以我就临时被推到了会长的位置上。
首先,我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其次,作为东道主,请允许我非常简要地介绍一下我们上海师范大学的情况。上海师范大学是地方重点院校,成立于1954年,至今已有57年的历史。上海师大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和教委党委的领导下快速地发展,其发展速度在整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是比较快的。目前,我校有本科生两万三千多名,研究生五千多名,外国留学生每年两千名左右,成教学生有一万三千多名。目前,整个学校的师资比较雄厚,教师约有一千八百名,其中教授两百八十名左右。目前,作为地方院校,我们学校的文史哲都是一级学科博士点,二级博士点约有42个,硕士点76个,本科专业82个(数量位居上海市第二)。我们上海师大的专业设置目的是为上海的经济社会服务,所以我们的专业设置努力适应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目前,整个学校的定位是以教师教学为特色、文科见长、文理工协调发展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作为师范院校,我们的师范生大概占到学校人数的25%,华师大的师范生大约占到40%。上师大有两个校区,徐汇校区是校本部,另外还有奉贤校区,那里同徐汇校区景色一样漂亮,欢迎大家到我们新校区去指导工作。
上海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挂靠在上师大,这对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是一种机遇。知青的历史是一段很重要的历史,如果上海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能把这段历史更加认真地加以总结研究,这对我们学校的学科建设也是非常有利的。特别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从事知青研究的同志们,希望大家能够对我们刚刚成立的研究会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在这里,我对上海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所有筹备人员的如此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感谢!特别是阮显忠书记,作为上海市教委党委的领导,一直全身心地投入在研究会的筹备工作中;包括我们这么多教授和同仁们,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最后,衷心祝愿上海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圆满成功!祝愿各位专家在上海师大的这段时间生活愉快!
张刚:下面请上海市教卫纪工委书记阮显忠致辞。
阮显忠(上海市教卫纪工委书记):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我想很简要地向大家介绍一下上海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的筹备情况。研究会是在上海市的老知青、老领导、人大副主任周禹鹏同志和市宣传部副部长、当时的社科联书记潘世伟,现任社科联党组书记沈国明的直接参与和领导下,在各方面的帮助关心下建立起来的。这项筹备工作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讨论定位,即讨论研究会到底做什么。首先,我们的学者和知青中的有识之士都认为现在很有必要对知青阶段做一个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但是这个研究不是由个别的专家来开展的(而是应当由一个组织来承担),只有这样才能把这段历史真正保存好、研究好,所以很有必要成立知青研究会。其次,我们的很多知青组织、知青群体在开展知青文化活动的时候,总觉得组织十分松散,他们迫切希望有一个组织能够很好地把知青文化做好,所以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成立是众望所归的。但是,我们在到底怎样定位研究会这一问题上还有反复,最后上海市社科联给出了科学的指导意见,认为知青研究会主要应当进行有关知青问题的学术研究,也可以开展一些相关的文化活动。这样,我们研究会的定位就确定了,相应的我们研究会的名称也就确定了,即“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这个名称既文气、目的也更明确。
第二阶段是确定研究会的人选阶段,要求研究会成员必须与研究会的性质相符合。对于会长、副会长的人选,开始市有关同志提出会长由市人大副主任周禹鹏同志担任,但是这很复杂不太好办。最后考虑到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是以学者为主,那么会长理应由学者来担当,所以我们的周鸿刚书记成为会长是合适的。还有大家看到,副会长的人选主要是学者专家以及具有一定研究成果的老知青,理事的人选也是由一些专家和方方面面关心支持知青研究的知青企业家以及一些知青活动的积极分子组成,比如今天到会的张持坚先生。会员也有一定的条件,目前已有一百多名会员,这里不做详细说明。
第三阶段是材料审批阶段,这其中有一系列的规范性操作和要求,也一定要符合社团管理局的要求。我们做了很多反反复复的筹备工作,从开始到现在耗费两年多的时间,最后我们得到了市社科联的批准以及市民政局社团管理局的批准,终于要在今天下午召开正式成立大会。
在整个筹备期间,研究会还开展了一系列其他的工作。其中有几个主要活动,我向大家汇报一下:第一,我们在上海美术馆组织、参与了知青油画展。这是一个具有首创性的、由各方面有知青背景的画家参加的、以知青为题材的油画展,这个油画展参展人员层次非常高,而且中国美术馆收藏了其中的很多画。它也开创了中国美术史的一个先例,就是一个题材由很多画家一起来参展,而过去都是一个画家或几个画家拿出不同题材的作品来参展。总之,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活动。
第二是知青学术研讨会。2008年12月,是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四十周年的时候,我们组织了知青学术研讨会。它是由上海社科院和复旦大学历史系等一起组织召开的,有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参加,另外还有一些国外研究者包括一些研究生也都参加了。在此研讨会的基础上,编了一本论文集,几乎把以前知青研究的主要成果都作了汇集。有些评论认为它带有某种里程碑式的意义,为以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是我们在上海图书馆开展了一系列有关知青的讲座,效果也是很好的。
第四,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知青文化活动,比如在瑷珲,我们组织了广大人员积极参与和支持“知青博物馆”的建馆和开馆活动,上海有一千多名知青参加了开馆活动。因为这是目前中国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知青博物馆,是经过中宣部批准和审核的博物馆。同时,我们还组织了一些很高层次的知青文化考察团,到哈尔滨、黑河等进行一路考察,考察团员包括凤凰卫视原主持人曹景行等。我们组织这些活动的目的是了解知青当年的情况,很多考察团员被当地老百姓对知青的感情所感动。
再有,我们组织参加了诸如“哈尔滨之夏”之类的很多知青艺术节和知青联欢活动,我们还参加了上海知青自发组织的一些活动,包括上海奉贤区知青广场的建设活动,等等。其中有一项特别需要向大家报告,这就是我们参加了黑龙江上海世博宣传活动周,这是省市馆中有八百多名知青参加而且有知青代表发言的活动周的开幕式,这是破天荒的,气氛非常热烈。正因如此,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特别给我们上海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颁发了一个“特别贡献奖”的奖牌,这是研究会得到的第一个由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奖牌。之所以向大家报告以上活动,是想向大家说明我们在筹备期间还组织了很多活动,其中也得到了大家的积极支持。我们希望今天下午上海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以后,能够得到大家更多更广泛的支持,大家一起联手把知青研究的工作做得更好。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张刚:现在我们请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的金大陆教授,把我们上海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今后的研究规划简单地向大家汇报一下。
金大陆(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各位来宾,受领导委托,向各位汇报一下上海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筹备期间以及成立以后打算进行的学术研究。通过在筹备过程中的一些会议和联络,我们形成两方面的思考。
第一,我们认为从区域知青史着手进行知青研究是可行的、也是行得通的。我们知道,上海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和知青输出地,新疆、黑龙江、云南、安徽、吉林、内蒙等等地区是接收上海知青的接受地,我们打算从区域的角度入手,对知青输出地上海与众多辐射出去的接受地之间知青往来的情况进行研究。因为这里面有地缘和人员关系,有很多地缘和人员的往来;这里面还有过去经历和经验的汇合。如果我们从这样一个构架和思考着手,那么在这个方面就可能做出比较扎实的东西。
第二,我们从理论上判断,就是现在各个省的、县的包括我们上海市的很多档案馆都存在着大量的知青档案。这些档案没有被很好地开发和研究,要知道,在很多年前去看这些档案还是很艰难的,比如当时上海档案馆的档案就要有两个局级单位的证明才可以看。现在上海档案馆一大半的知青档案已经处于开放状态,包括浙江省的知青档案也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开放状态。所以如果我们能把这部分开放的档案利用起来、进行研究,那么我们的知青研究可以在理论上上升一个很高的台阶。
上海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将着手进行以下几个项目的研究。第一个项目,是我们想编撰一个规模比较大的知青史料选,它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方志的辑录,这是因为我们发现“文革”以后、改革开放以来修志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而上海的方志馆大概是除国家方志馆以外收志最全的方志馆,它收录了全国各省市的方志,我们想借此编撰一个《中国新编方志、知识青年史料辑录》,把各省市、各兵团的方志当中有关知青的史料辑录下来。为此,我们打算整理成七大卷的规模,这是根据当时的行政区划来划分的,这七大卷分别是东北卷、华北卷、中南卷、华南卷、西南卷、华东卷以及直辖市卷。如果我们把这样一个工程完成并出版,将对全国的史料研究做出很大贡献。当然我们也为此做了一些前期工作,我们调查过整个黑龙江省的方志档案。有的方志编得非常全,里面知青资料很多,从下放的人数到政策的演变到管理到疾病到犯罪,都记得很全;但是有的方志一点都没有记载,比如兰考,虽然上海就有专门到兰考的知青,但是我们查了兰考的县志,上面没有一点知青史料。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如果把七大卷的知青史料辑录出来,将会对整个中国的知青研究做出巨大的推动。第二部分,我们想做上海档案馆馆藏知青史料和上海区县档案馆史料的汇总,这项工作个正在联系当中。以上两部分的研究主要是金光耀老师和我在运作负责。
第二个项目是我们华东师范大学朱政惠教授主持的“中国知青研究概论或知青研究概述”。朱教授是在学术史、史学史方面很著名的专家,他专门研究史学史理论、研究学术史理论。他想要通过“知青研究概论或知青研究概述”,把知青研究的脉络、线索梳理清楚,同时建立概念体系。这样我们在理论上就有了一部“知青研究概论或知青研究概述”的专著,它在学术史和概念史的意义上进行梳理。
第三个计划,是杨剑龙教授关于整个知青文化史和中国知青文学的研究。杨教授表示,短短这几年间就有四五十部知青小说被创作出来。杨剑龙教授是上海文学界和上海文艺评论界的高手,所以杨教授主要就从知青文学和知青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杨教授这里成为一个研究重镇。
然后还有一个项目就是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的黄洪基教授这里,关于知青口述史、关于知青文化与青年文化互动的研究,也成为一个研究基点。
另外,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主要偏重从社会学角度去做研究,他们的研究者也很出色。
以上是我们大致将要开展的研究的总计划。实际上我们还有个体会,就是这些研究的工程量是很大的,它需要资金和能力,需要物理上的设备和资金,需要人力上的技术和智慧。这些物力人力当然很重要,但相比之下,我觉得责任心更重要。所以大家听到我们的计划时,都认为这是一个工程量很大的功德无量的工程,那么我们希望通过我们数年的坚持和努力,争取把这些研究做好,从而对知青研究做出贡献。
我就汇报到这里,谢谢。
张刚:我们座谈会的上半段就把我们研究会的基本情况跟大家简要地介绍了一下。现在请大家先去合影,稍后我们继续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