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活动 > 全国知青

关爱知青一代人

时间:2007-08-14 06:42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2116次
 
                  戴 刚
 
    今年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三十五周年(此文大约写于2003年---编辑),《激情大草原》编辑部的同志邀我写一篇文章,以示纪念,我高兴地答应了。
    回想起我的工作经历,我和知识青年有缘分,我对知识青年有感情,谈起这方面的事情也挺有兴趣。
    我们这里所说的知识青年,是指文化大革命期间,从1968年开始,全国老三届的初高中毕业生响应毛主席的号召,陆续背起行李上山下乡,到农村插队落户经受锻炼和考验的青年学生。全国约有1000万人,也有说3000万人。
    到我们通辽市(当时是哲里木盟)的知识青年有天津、北京、上海、浙江来的,大约有3万人左右,通辽市本地下乡的知识青年约有10万人。从1966年文革停课,到1977年恢复高考,这些“知识青年”在我们国家可以说是整整一代人。关心、爱护这一代人,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成长进步,使他们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中的栋梁之才,是老一辈革命家的厚重期冀,也是我们这些老干部们的光荣责任。
    我对知识青年一直是很有感情的。我开始做青年团工作、工会工作,到做教育工作,以后到原通辽市和盟里做领导工作,我都非常注意培养使用有才华的知识青年,包括津京浙和本地知青。记得1970年组织上让我筹建团委,我就开始和知青接触。当时各旗县选的团代会代表中知青比例比较大,知名的有开鲁县的郭跃奇、通辽县的吕慧卿、奈曼旗的聂红等,能组织进来的都当了团的领导干部,把吕慧卿吸收为盟团委常委。当时盟教育局长孙凤山同志给我推荐当地知青吴桂兰,经考核认为不错就破格安排她当了盟团委副书记,后来她当了吉林省团委副书记。
    在筹建工会期间,我发现当时只有19岁的北京女知青丁扬很有培养前途,就破格把她拿到盟工会任副主任,后来又安排到一毛任党委书记。在教育局待分配的海燕,也拿到工会当了常委。
    1974年我到盟教育局任副局长主管招生工作,和知识青年接触得就更多了。我记得1974年天津各大中专院校到通辽招收401名学生。天津派来招生工作组,组长是原天津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崔以泰同志,后来我和他一直有联系。当时我和他的观点一样,就是认为这次招生对天津下乡知青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机会,401个指标一个也不能瞎,而且要争取多走点。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招生工作很顺利。当时天津一些有名的大学,像南开大学、天津大学都有招生指标。那个年代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所谓出身成分对知青的选调影响很大。但从我内心讲,因为当时毛主席他老人家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在教育”,出于对老人家的感情,我总觉得这些知识青年都是挺可爱的。当时基层推荐上来的知青中有一部分“可教子女”,对这些青年,我们没另眼看待,也都积极推荐上大学。记得当时开鲁县招生办报上来一名叫梁驹的天津知青,推荐到天津大学,因他是“可教子女”,县里意见有分歧,存在“怕”的情绪,让盟里斟酌。情况反映到我这里,经过了解,他插队的建华乡和村的鉴定都很好,为村里和知青户做了不少好事。我们积极推荐上天津大学,和招生组说,认为符合党的政策也同意。档案递到天津大学,结果以天大是名校要“优中选优”为名打了回来。我们把情况反映给当时主管文教的盟委副书记云曙碧同志,她支持我们的意见。盟里给天津大学发电报,说明是从全盟几千名知青中选上来的,坚持推荐上天大。回信说还是不行。我们执意坚持推荐,来回反复了有四五次。招生组回去后也没做通工作。后来推荐到天津建材学校,同意盟里意见,被录取。浙江青年陈亥亥,基层有不同意见,盟里坚决推荐,后来上了浙江大学。还有很多,年头多了,名字记不起来了,都是一次次给学校推荐,让他们实现渴求知识的愿望。像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所有推荐上大学的知青,没有一个因为地方不同意而受卡,都是积极帮助做工作,让学校接收。一些遇到因为各种原因“卡”壳的知青,在通辽等通知,有四五个知青吃住在我家。当时我母亲还在,老太太虽然有病,但非常热情地接待和伺候这几个知青,一再嘱咐我:“能帮一定要帮他们哪!”就这样知青走了一批又一批,后来一直和我有联系的也不少。
    1975年到1976年,我到开鲁县搞基本路线教育,先后担任东风公社工作队长和开鲁县工作团办公室主任。出于对知青的特殊感情,我用了一批知青力量。当时我先后选了30多名通辽师范学校毕业的天津北京和通辽知识青年,拿到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锻炼,从中选拔好的调到教育局工作。如现在市招生办主任王铁治,通辽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柏玉等等。在东风公社的时候,我发现天津青年高鲁渤挺有才,就让他跟着我,后来推荐到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毕业后分到天津第一人民医院即天津肿瘤医院当了麻醉师,我到天津去时见过他。北京知青范学群,一直跟着我在路线教育办公室工作,以后回北京到崇文区教育局电教馆,后到外交部工作。
    这些年来,我看到一批批知识青年,陆续选调上学,有的走上不同领导岗位,为国家、为我们内蒙古、为通辽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他们受过党的传统教育,下乡和农民打过交道,文化底子比较好,用老一辈的话讲这一代人是信得过的。现在这些人大都50多岁了。这些年,凡是在我管辖下发现的人才,我都敢大胆提拔使用,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干,他们也确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出色成绩,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比较突出的像天津知青门锦杭,开始在工会工作,后来有人给我推荐说这个人有才,见面一唠,发觉他挺朴实,人品不错,笔头子挺硬,一句话把他拿到原通辽市委办公室做秘书,时间不长安排任办公室副主任,后来任政研室主任兼办公室副主任。以后周德海盟长发现,找我要小门,把他提到盟行署副秘书长,后来盟里研究干部时,根据工作需要,我又推荐他担任盟经济委员会主任,现在是市委副秘书长兼市委办公厅主任。其他像天津知青国赫孚,在一中时先后提为副校长、校长、原通辽市教育局局长,后来回天津,现在是天津市天津中学校长。天津知青周俊英,在通辽创建全国“十佳卫生城”中有贡献,破格提拔为市爱委会办公室主任,后来回天津,现在是天津市环保局办公室主任,一直和我有电话联系。就是退休了,我也用他们。天津知青王乃昆,有文艺天才,退休后我把他安排当了市老年艺术团团长。还有一些,不一一列举。这些知青,总的来讲人品好,有才华,能力强,肯学习,工作兢兢业业,交给任务放心。
    时光荏苒,往事如烟,一晃30多年过去了。这些年来,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褒贬不一。回想起我在各个不同的领导岗位上,关心爱护知青,提拔使用知青,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为建设通辽、振兴通辽贡献力量,我觉得这都是应该的,是正确的,知识青年是值得关爱的一代人。知识青年的命运是和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谁敢肯定地说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就是错的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不是自己的错,是国家大势所趋,他们到什麽时候都没有错。我们党的历史上一直鼓励知识分子走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毛主席专门写过《青年运动的方向》的文章。历史是不能回过头来重演的。反思过来,当我们中国的历史发展到“文革”那种情况时,全国千千万万知识青年不走上山下乡的路,又能走什麽路呢?这些年,凡是下过乡的知青,包括为《激情大草原》这本书写文章的津京浙和通辽知青们,回忆起插队生活都从内心表露出深深的留恋之情,都把下过乡的地方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二故乡。他们都认为,在农村几年的艰苦生活使他们学会了各种农活,锻炼了体魄,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积累了生活的经验,为今后生活、工作中克服各种困难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历史和实践证明,知识青年一代人,接受过党的传统教育,受过农村艰苦生活的磨练,后来许多人又上学深造,成为党和国家的栋梁之才,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这一代人挺不容易,是值得信赖的一代人,是大有作为的一代人,是大有希望的一代人。
    知青下乡三十五周年,当年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一样的小青年们,现在大多都已过了知天命之年。他们中许多人还在各条战线上为党和国家,为人民的利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有的已经退休,但无论他们现在做什麽,他们都在经常用自己当年上山下乡的亲身经历,教育着自己的后代,无不时时对后代人进行着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后继有人。
 
            (此帖转于科尔沁天津知青网)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