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文苑 > 随笔杂谈

柯云路:熊掌与鱼翅

时间:2012-01-06 10:25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651次
第一次听人讲熊掌,还是在插队的年代。一起下乡的一位知青父母在外交部工作,文革前派驻中国驻法大使馆。法国是与中国建交较早的西方国家,那时在巴黎联络友人的方式之一就是使馆出面以传统的中国美食招待。据那位同学说,每当熊掌上桌时,常引来法国朋友的

    第一次听人讲熊掌,还是在插队的年代。一起下乡的一位知青父母在外交部工作,“文革”前派驻中国驻法大使馆。法国是与中国建交较早的西方国家,那时在巴黎联络友人的方式之一就是使馆出面以传统的中国美食招待。据那位同学说,每当熊掌上桌时,常引来法国朋友的啧啧称奇,说只有中国人才懂得如此烹饪和如此享用。

  那是一个物质和精神都相当匮乏的年代,猪肉炖粉条和羊肉馅饺子已是知青们向往的美食,我们从未尝过熊掌,也无从想象它的滋味。

  时间进入21世纪,饮食文化有了长足发展,各种各样的美食已端上寻常百姓的餐桌。但同时,随着生态危机频发,环境意识也逐渐普及,作为一种保护动物,熊不允许被随意猎杀,熊掌更上了餐桌的“黑名单”。

  那天聚会,一位朋友谈起不久前的南方之行,接待方为了表示隆重,特意在接风宴上上了一道十分稀有的“熊掌”。据他说,因熊掌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要提前两三天就开始准备,仅上火烹制就要24小时。这期间有时还要派亲信监制,为的是防止制作过程中被以品尝为名而有所损失。有人问:熊掌味道如何?朋友说:果然好吃,尤以熊常用舌舔的那只熊掌其趾间角质状的东西最为宝贵,不仅味道鲜美,且极富营养。这番告白立刻引来抨击,有人气愤地说,你不仅不应当食用,而且应当大义凛然地罢宴。这位朋友一脸尴尬,辩解说自己并非高官,对方以熊掌招待只是出于尊重,而且毫无所求。再说菜已做好,不吃也是浪费。即使当真拉下脸来罢宴,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中国人讲究美食,近年来美食文化大行其道,单说那些过去只能听听的鱼翅宴已遍及大大小小的餐馆。坦白说,我亦吃过几次鱼翅,并未觉出有太特殊的美味。每次这道菜捧上餐桌,总会听到席间有人疑疑惑惑地说:很像粉丝。

  中国人吃鱼翅的传统由来已久,当然,这种享受在过去只限于极少数有钱人。我对鱼翅的营养价值没有研究,但在脂肪肝、糖尿病和高血脂成为流行病的当下,对于许多人来说,疾病起因于吃得太多太好,大概并不错。

  我在电视中看过切割鱼翅的血腥画面。当鲨鱼被拖上甲板后,用利刃活生生将其背上的鱼翅割下,再血淋淋地推入大海。场面之残忍令人心悸。失去了鱼翅的鲨鱼在海中无法继续存活,或者慢慢死掉,或者被其他鱼类吃掉。

  我自此不再吃鱼翅。

  一个物种的产生,是大自然亿万年的造化,而一个物种被消灭后,却是“万能”的人类穷极努力也难以再造的。希望终有一天,熊掌和鱼翅能得到全体中国人的抵制。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